陈钢强
(莆田市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00)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口语交际能力
陈钢强
(莆田市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00)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文以图披情,图以文显意,插图与课文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可从四个方面入手:让插图走入编者,挖掘交际素材;让插图靠紧文本,获取交际源泉;让插图贴近生活,开启交际话题;让插图再现历史,升华交际主题。
文本;插图;口语交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放眼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时代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不单单是在每一个专题活动中要进行的训练,更应当在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语文课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文以图披情,图以文显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提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每一篇课文中的插图是语文课堂中不可忽略的教学资源,插图都是经过编者的精心筛选和编排,直观性强、形象性高、趣味性浓,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如果让插图真正体现编者的意图,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就能达到进一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三篇课文《画杨桃》中的第二幅插图把老师和颜悦色对同学们说的话紧紧联系在一起。反思课文在单元中所处的地位,我们不难领悟到编者的意图:本组的前两篇课文《寓言二则》《画杨桃》则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看了插图,我们觉得:这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图画课上的事,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生活中的事。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轻下结论。教学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观察插图后让学生说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其次,边看图边标注,同学们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态度怎样?老师呢?接着,继续发力:师生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领导了叙述中鲜明的对比手法时,老师再次深入发问:认真再读课文,你还发现了哪些类似的鲜明对比。这样,有了课文的依托,插图的凭借,学生言之有话,言之有理。最后,指向生活的源泉:画杨桃,画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某处风景,这是我们生活中要做的事。到底,该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举出例子,把自己的实际想法说给大家听。简而言之,让插图指向同学的生活经历,阐明生活哲理,体现了编者编排的意图,丰富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插图不是漫画,如果它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抛弃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它的价值和作用将微乎其微。有的课文插图虽然在文本描述中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但在文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抓住插图获取交际源泉,往往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这篇课文的插图在文中的描述只有这一句话:“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来,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学习这段语言文字时,我设计一次“头脑风暴”:所有人为父亲的中奖手舞足蹈,笑逐颜开,为什么唯独父亲神情严肃呢?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说说有哪几种可能。此举为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提高了表达与沟通的水平。列举出了几种可能之后,再要求同学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或长或短,都能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父亲当时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进行讲述。我再次扣住插图,指向文本:表情严肃的父亲后来为什么显得特别高兴?全家人当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和插图,动脑动口,不但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插图,选取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注重撷取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绝招》这篇课文从“小柱子和小伙伴之间比绝招,练绝招,使绝招”这三个部分来叙述。上课时,我从课题入手,着眼插图,出示自学任务:图中“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孩子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他们表演了哪些绝招,结果如何?同学们被文中有趣的插图所吸引,认真看图专心学习。自学后,老师看见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神情,个个想演想说。于是,抓住机会,说:“是啊,老师跟同学们朝夕相伴,从平常的生活中已经知道大家个个身怀绝技,每个人都有拿手的绝招。”如:会打球,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会做菜,会踢键子。今天,教室就是你们表演的舞台,你们就把自己拿手的“绝招”亮出来和同学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有个学生这样描述:
“我的个子矮小,但是同学们都喜欢和我在一起。因为,我酷爱篮球,球技在班里数一数二,班里的篮球爱好者都想“拜”在我的门下。生意真是好得不得了!打球的时候,我一边快速地运球,一边灵活地绕过防守,使出浑身气力,把球向上一抛,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球稳稳地投进篮框。”
孩子的语言折射出一个精彩纷呈的生活世界,插图中的画面感染着我们稚嫩的心灵,生活中的经历诠释着我们交流的乐趣。
课文插图是内容的浓缩,历史的再现。在它面前,我们有时会热血沸腾,有时会肃然起敬,有时会义愤填膺。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第二幅插图,“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然后根据文中的描写来复述这段历史。”学生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地再现了这段历史,教师继续创设情境,组织口语交际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情到深处自然浓,把无声的插图活灵活现地腾立起来,再现历史,以史实激情,学生自然能围绕课文内容,升华文本主题,各抒己见。
插图与课文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我们只有在学习文字内容的同时,不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与作用,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日渐提高。
[1]臧公管,王德敏.还口语交际以真面目[J].小学语文教学,2004(6).
[2]宋军.培养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做法[J].科技创新报,2010(13).
[3]徐杰.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015-01-11
陈钢强(1974- ),男,福建仙游人,莆田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G620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2-0053-02
1673-9884(2015)0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