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邓 俊
有效组织品德教学中的“问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邓俊
品德教材设计了许多“问题式”活动,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通过善导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质疑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活动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组织;品德教学;善导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今的品德教材设计了许多“问题式”活动,就是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我们认为,在品德教学中,通过善导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质疑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活动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矣。”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我们认为,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逐渐从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不断获得自我发展所需的能力。但我们发现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品德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心理冲突和认知冲突,教师善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积极思维,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勇敢地与周围同学争论,从而感知问题。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的《走近残疾人》,教学时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用音乐和舞蹈唤起孩子们对残疾人的敬仰之情。正当学生投入意境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说:“同学们刚欣赏的舞蹈叫什么吗?这些特殊的演员是些什么人吗?她们在没有音乐的无声世界里,是怎样练习舞蹈的?这些聋哑演员要练出这么绝美的舞蹈,该付出多少艰辛啊!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们了解她们吗?她们的生活怎么样?遇到困难时,谁来帮助她们?等等,创设了许多情境“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因此,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杜威认为:“知识决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可见,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要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课前要求学生去调查了解、访问,看看工厂烟囱喷出滚滚黑烟,去哪儿?清澈见底的母亲河,怎么成为一条臭水沟?鱼儿为什么要离开水?河水污浊,花草树木枯萎,会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如今北京成了“雾霾”重灾区,如何来治理?近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我们保护环境,该采取了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分组调查研究,合作探讨。大家认为,大气污染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症状:空气污浊,有时有刺激性气味;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暖等造成。我国的环境问题如此的严重,是什么原因形成了环境问题?经过组织学生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出病因: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缺乏环保意识,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法治不健全等等。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将道理内化为儿自己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是课堂教学适时生成、迸发思想火花的保障。如教学六年级《社会需要诚信》时,当同学们讨论“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突然有同学说:“诚实就是要吃亏。”这声音与本节课的内容极不和谐,甚至可以说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但是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教师不能放过这一宝贵的生成资源。另一位同学马上接着说:2014年春晚《扶不扶》节目,做好事反被误解,失去了“诚信”天平。还有同学反问:如今高考,个别同学利用高科技“作弊”而进了高校学习,而老老实实读书的却“失学”……大家提出质疑“诚实会吃亏”?这一质疑,许多同学颇有同感。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辨论,大家明白了:只有人人讲诚信,社会才会更和谐,生活才会更美好。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而在一次次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就得以训练提高。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自己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如今的教材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性栏目,主要有:“说一说”“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填一填”“谈一谈”等,为学生思考、体验、探究“留白”,为学生实践、活动开辟广阔天地。这些活动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研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激情与兴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时可采取体验生活、典型案例、角色体验、社会实践、网络交互、课外调查、小结评价等途径,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如教学三年级《学会自我保护》一课,学生课外调查社会生活“电信诈骗”“拐骗”的典型案例:李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你的手机已中幸运抽奖一等奖,请速联系,提奖电话138×××××088,最后被骗子骗走10万元。这样,以真实的生活实例、典型案例吸引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有利于营造和谐,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双向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