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八次课改中基础英语教科书建设的研究

2015-04-17 14:58:41冯爽
疯狂英语(双语世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课程内容英语课程

摘 要:改革开放30余年间,我国基础教育历经八次课程改革,英语基础教育教科书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以每阶段国家的教育政策、主导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英语教科书为主要分析维度,通过研究每阶段的课程内容与教科书特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进步、不足及流变趋势做出探讨,以期对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有借鉴意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8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21

收稿日期:2015-1-13;修改稿:2015-1-18

1.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历经近四十年的八次变革,即将步入“不惑之年”,其中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亦有需要认真反思的教训和不足。而教材,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更是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重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刘道义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小学英语课程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0年,1988年至2001年,2001年至今(刘道义,2008)。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也由此划分为三代:统编英语教科书、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新课程英语教科书(刘道义,2008)。本研究将以刘道义的划分为框架,针对我国八次课改中的基础英语教科书的建设进行分析性研究,以期达到夯实教科书编制的学理基础,从而提高教科书编制的科学性和效用性的目的。

2. 九年义务教育的探索:第一代统编英语教科书(1978~1990)

2.1 课程内容与发展

基础英语课改的第一阶段,我国共制订了4个英语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方面,本阶段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英语教材,较之前在科学性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语音、语法和词汇都分别规定了知识范围和项目。二是对词汇及语法的要求做了“掌握”与“理解”的区分。教学大纲中开始明确规定“掌握”是指“会读、会拼写、听得懂、能够说出单词的词义与词类,并能够在口、笔头的练习中加以运用。”简言之,就是听、说、读、写四会(刘道义,1990)。而“理解”,词汇方面只要求认读,语法方面也不做过多要求,前面标注*以做区分。三是精选英语词汇。根据选词的“三标准”来增加选词的科学性。四是增加了《功能意念项目表》,更加强调语言的交际目的。

2.2 特征及优势

这一时期的统编英语教材由于受到20世纪中期结构主义教育教学论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在重视基本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技能。本套教科书根据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作了循序渐进的安排。书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大量英语语言实践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在实例中逐渐领会到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

第二,重视语音和口语训练。课本把语音视为学习英语的基础,语音训练不仅依靠课本中的语音练习,而且贯穿于初、高中课本的各部分内容之中,无论是教学句型、对话或课文,还是做口语练习,都要求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第三,采取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课本中以基本的句型操练为主,或者说以句法为主,词法结合句法学习。各课以句型为核心,由它来体现各课的语法重点。

第四,重视模仿和记忆。认为语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新的习惯形成的过程,应该通过反复模仿、记忆和交谈等多种形式来加强练习。

第五,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本套统编教材在书中引入数百幅插画,帮助学生直接理解英语词语、句子和课文的意思,使英语的文字同这些形象所代表的语义和概念直接联系,而不采取僵硬的翻译策略。

2.3 不足及启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套教科书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及句型操练,对语言的交际功能重视不够。虽然听说法对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过分重视机械训练,却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以句型为纲,其实也就是把侧重点放在了语言的形式上,忽视了语言材料真正的意义与内容。这导致学生在结合情景进行交际活动方面有所欠缺。第二,阅读量小,生词率高,重要语言现象的复现率低。课本的阅读总量不大,导致词的复现率较低,一些重要语法同样得不到多次复现的机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现象来说产生了困难。第三,课本的趣味性不够强。课本在入门教学中侧重听说训练,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差异性方面注意不够,对学生的需要和爱好的了解也比较缺乏。课本对学生的要求不分层次,没有领会(receptive)和复用(productive)的差别,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果教法又不当,学生就学得更加费力,兴趣就不易保持。

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第二代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1988~2001)

3.1 课程内容与发展

基础英语课改的第二阶段,共出台了6个英语教学大纲,与第一阶段的4个大纲相比,英语课程经历了一个系统地演变、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而且还进步性地考虑到教学思想、教材、测试、教师等因素。

在课程内容方面,1993年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关于“教学内容”部分的描述,在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之前创新性地增列了日常交际用语,总共41项(1992年的大纲为30项),并要求教师要有计划地教学生运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交流。此外,教学大纲还要求学生要能听懂以略慢于正常语速进行的日常生活话题,并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中的表达方法来进行简单的交流。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又第一次在这四项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16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从而使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可忽视的是,这一阶段英语课程内容虽然得到扩展,但难度却有所下降,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2 特征及优势

20世纪80年代,欧洲部分语言学家提出功能法概念(又称交际法),这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法体系。1988年,英方高级顾问亚历山大先生和英方主编格兰特先生受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首次来华。亚历山大在人教社题为《20世纪80年代欧洲关于语言教科书设计的观点》的讲话中拉开了中英合作编写英语教科书的序幕。从此,按照结构与功能主义相结合思想编写的教材占据了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教育的主导地位。

第二代中英合编教材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采用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结合的思路编写。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开始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与话题,并尽可能地使它们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得以发展成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三,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小学及初中低年级阶段注意口语能力的培养,初二以上的年级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

第四,教材系列配套,提高了语言的复现率。

第五,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双色印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成就、不足及启示

中外合作编写教材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刘道义,2007),但是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合作本着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中外互补的精神,又坚持改革创新和继承发扬相结合的原则,使得这次合作获得成功。

但是本阶段的英语教材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等弊端。总之,中外合作编写的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指导,在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等方面努力体现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同时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使新教材既符合我国的实际,又能促进外语课程改革的进程。

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代新课程英语教科书(2001~至今)

4.1 课程内容与发展

本阶段为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就是现阶段的新课改时期。2l世纪初期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国制订了两个英语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在教材建设方面,这一阶段真正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其中,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英语就有30套,初中英语共有10套,高中英语有7套。这些教材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约有一半是在引进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加以改造的,有的是中外专家合作编写的,还有的是由中国专家编写,外国专家审定的。本阶段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课程性质、设置、目标、结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

4.2 特征及优势

这些教材虽然多样化,但基本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秉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教材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教材普遍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基本遵循“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进行设计。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结合任务型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学科融合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

第四,增加了评价的机制(刘道义,2008)。为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教科书与其配套的评价手册提供了质性评价的样本和行为评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利于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五,提高了教材的版式设计质量。英语教材普遍采用四色胶印,版面设计新颖,插图精美,足以引起中、小学生的兴趣。

4.3 不足及启示

新课程英语教科书并不是完美的。纵观全套教科书,总体感觉过于花哨,内容安排过于零散,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教科书。更重要的是,新课程英语教科书与上一代教科书相比,显而易见地是内容增多、难度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如果教辅材料不够完善,教师用书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建议,则教师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毋庸置疑,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基础等方面的巨大差别,一套教科书必然无法适应

(下转第91页)

猜你喜欢
教科书课程内容英语课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中学生(2016年20期)2016-08-16 01:46:54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