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体会

2015-04-17 11:41:48
江西化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案例

徐 佳

(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浅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体会

徐 佳

(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由于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加之机理复杂,因而学生感到抽象、难懂,难以深刻认知微观世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情况和本门课程的特点,从备课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备课 教学方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病原”)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其与临床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基础应用性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法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处于消极、被动接受地位。因此学生普遍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认真备课,因材因人施教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1 备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21世纪医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新教材,全书共二十个章节,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病原生物学基础,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第二部分是免疫学,内容主要是免疫学基础[1]。而理论教学仅有30学时,因此学时少、内容多。

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听懂、听会,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对每章的内容吃深、吃透,并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做出取舍、简化、补充,再根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周密的分析、编排,然后再系统、有侧重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讲授体系,讲课时才能运用自如,取舍得当,重点、难点选得准,讲得透。例如,第四章“常见病毒”,重点介绍流感病毒、SAR S病毒、乙肝病毒、H IV、狂犬病病毒。

1.2 备学生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育,这叫“因材施教”。

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设置部分文科类学生几乎没有生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加之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意志变得薄弱,纪律散漫,而本门课程偏深偏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基于学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质量,《病原》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但由于规律和机制都比较抽象难理解,单纯依靠机械性记忆难以做到真正理解,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听不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情景,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2.1 比喻教学法

创造具体生动的整体形象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拿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与其相似的事物,以某种已知事物去说明相类似的尚未认识的事物。《病原》的教学中借助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细菌的结构时,联系学生熟悉的鸡蛋,把细菌的细胞壁比作鸡蛋的卵壳,鸡蛋的卵壳膜相当于细菌的细胞膜,把细菌的细胞质比作鸡蛋的卵白,鸡蛋的卵黄相当于细菌的核质,这样,就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

2.2 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国基础医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和临床脱节,理论和实际脱节。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临床案例或生活情境为题材,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通过呈现案例视角材料,经过分析讨论,将书本中的理论与临床案例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案例内容。

2.3 比较归纳法

《病原》的知识较为零散,只有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才能牢固记忆,真正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中注意比较,进行鉴别,最后归纳起来方便记忆。例如,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进行比较总结。在学习完细菌和病毒以及免疫学后,分别将他们所涉及到的内毒素、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这四总毒素归纳到一起进行比较总结,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这个知识点。

2.4 问题式教学法(PBL教学法)

该法的特点就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2]。如在学习肝炎病毒前,留给学生问题“假如你有个姐姐本身是乙肝患者,现在她怀孕了,你可以给她怎样的建议,有益于她优生?”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探知欲。

3 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数据、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各种感知、测量等信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良好的交互性,在《病原》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

4 理论联系临床

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枯燥、深奥的知识紧密结合临床。例如,在介绍I型超敏反应时,先提问“假设你是一位护士,在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前,要做什么?”学生能够回答“皮试”。“为什么要做皮试”“避免过敏反应”“什么是过敏反应?她属于哪类超敏反应,如何发生,有什么特点,哪些疾病是过敏反应,如何防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I型超敏反应,并帮助其今后将相应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和日常生活。

总之,在《病原》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本学科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在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夏晓玲.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杨鹏.浅谈新形势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求医问药,2011(9)13-14.

[3]邹玉兰.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9-92.

[4]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146-148.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案例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