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2015-04-17 11:41陈宜菲林燕如
江西化工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环境

陈宜菲 邱 罡 林燕如

(韩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构建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陈宜菲 邱 罡 林燕如

(韩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在对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一学基础、大二学专业、大三学实践、大四学教育”这一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即在新生中开设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公共必修课,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环境教育的专业选修课、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课以及培养胜任未来中小学环境教育合格师资的教育实习课。这样的教育模式既可分散改变培养计划的压力,又能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环境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仅仅依靠科技人员的环保技术创新和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是不行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威胁的根本途径”[1],我国在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地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政策方针。环境教育是以环境科学和相关社会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通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学生能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树立和谐的正确自然观,从而逐渐养成爱护环境的道德观念、良好意识以及行为习惯。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对高师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更希望利用师范大学生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他们以后的执教生涯里身体力行地去影响更多的学生,从而将保护环境的理念发扬光大,获得良性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保护环境都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 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环境教育的产生来源于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发而迅速发展。70年代,我国为解决在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带的的“三废”问题,许多高校开始在相关专业里开设《环境学》、《环境工程》等多门跟环境相关的课程[2]。80年代,众多师范院校的地理专业根据当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增设了《环境学概论》、《环境学原理》等课程[2]。近年来,在高等师范院校中,许多院校成立了环境科学系,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没有成立环境科学系的院校也有许多在相关专业中开设环境保护类必修课或开设全院环境教育选修课,如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3]。

虽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独立设置环境保护类课程的比例低且分布不合理,理科较多,文科非常少,缺乏学科间的交流、协调与渗透;教学方式大多是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渗透教育,这种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针对保护环境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缺乏对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以及教材的编写[4]。总体而言,我国高师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层次太低且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目前,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日常课程教学上,环境教育的地位和实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根本还未提到日常教学的议事上来[5]。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师资来源,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中坚力量,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环境教育学习,在未来的施教过程中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影响环境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所取得的效果。因此,在高师院校中根据当前环境类课程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和应遵循的原则,我们提出“大一学基础、大二学专业、大三学实践、大四学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模式。

2 师范本科四年制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综合体,广泛地涉及到化学、物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政策、法律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在1996-2010年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6]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以上3种知识外,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掌握相应的环保技能和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要将众多的环境教育课程列入师范本科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必然要涉及到教学时数的调整及教学计划的修改,因而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应以环境教育教师应具有的能力为目标,采取“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由理论到实践再到教育”这一过程,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定的学时来完成整个环境教育体系。这样既可减少改变教学计划的压力,又能达到在整个大学阶段进行环境教育,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2.1 公共必修课程

针对刚迈进高等师范院校的所有新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是提高所有高师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也是高师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调查的资料显示,环境教育效果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教师掌握环境科学知识的多少和深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环境问题和关注程度和自身环境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7]。因此,环境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不仅要讲授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新观念。

公共必修课面对的是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具有普遍性。可通过开设《环境学基础》、《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法规》、《人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健康》等课程,重点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

(1)环境科学知识

主要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而且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众多触目惊心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危害性、严峻性和普遍性,如酸雨的危害、全球的温室效应,全球沙漠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等等,从而引发学生对当前存在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的环境危机意识,唤醒学生保护人类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环境伦理道德知识

在众多针对在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结果中发现,现在仍然有很多大学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因此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环境伦理道德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自然观。

(3)可持续发展知识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至少要让学生理解以下三点[8]:第一整体发展,也就是说要把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各种矛盾或利益协调好,使之共同发展;第二持续发展,即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自然为代价,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以确保子孙后代的发展;第三公平发展,主要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公平。在这部分教学中,重点应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着重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现在之所以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痛苦经历和对历史反思的结果,以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在组织教学上,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开设开设应由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开设相应的专题讲座来共同承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讲授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历史上真实存在案例,以鲜活的事实教育学生,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要比单一的满堂好很多,同时采取案例教学也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搭建了桥梁,教师和学生可以以此为支点,在课堂上展开实质性的讨论和学术性的探讨。例如提供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和水俣病事件、中国大城市现在普遍存在的阴霾事件等录像资料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严重污染事件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后果,从而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也可在课堂上使用以环境为主题的影片,如《蓝色星球》、《可可西里》、《永不妥协》、《后天》等,影像资料直观而生动的画面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且能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

2.2 专业选修课程

在对环境科学各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进入大学二年级,环境教育应结合各专业本身的特点开设相应的环境选修课。如化学系开设《环境学》、《环境监测和分析》、《环境化学》、《化学与人类文明》等,生物系开设《环境生物学》、《生态学与人类未来》等,物理系开设《环境物理学》、《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系开设《环境地学》等,旅管系开设《自然景观赏析》、《绿色空间与环境化学》,政法系可开设《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等。这些结合专业的环境教育课程,既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目前,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主要是采取在各学科中渗透教育的方式,因此,在高师的环境专业选修课中也应将学科渗透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在将来从事的中小学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程渗透是将环境教育内容和技能渗透到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要求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中,结合实际课程有意识地融入与环境教育有关的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技能。做好专业课程渗透环境教育的关键是要找出专业课程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结合点,罗列出相应的渗透教育提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专业的知识来讲解环境方面的内容。由于渗透教育这种模式不用调整原来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无需引进专门的师资,无需新教材,也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实现环境教育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操作进行。此外,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不少两难的问题,这类问题根本没有绝对的答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结合专业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环境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选择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学会从正、反两方面深入思考,提倡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讨论中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他们的潜能,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正确阐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讨论后指导学生就讨论的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3 社会实践课程

通过大一、大二的课堂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关于环境的相关知识,可能可以依靠自身的知识理解并评价某种具体行为是否对环境不利,但却不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环境意识。从知识到意识的转化需要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环境中进行教育。”[9]因此对于进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应依据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发挥他们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从而形成保护良好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针对某一具体课程,组织安排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考察、调研和分析。比如污水处理厂、气象台、垃圾处理厂、自然保护区等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环境教育与环境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10]。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学生对真实环境有了亲身体验,增强了自身的环境意识,并且当他们在毕业后成为教育者也许会回忆起这些活动并加以效仿,从而起到“教育一代人,带动几代人”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这一门课程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当地实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情况;其次,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污染处理的工艺流程;最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按照污水综合排放的标准(GB18918-2002),探讨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或工艺流程的完善。此外,利用学生乐意走出校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爱好展现自我等特点,鼓励学生成立环保团体,举办有关环境科学的各种课外活动,并与当地环保部门、团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加强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文明家园演讲比赛、环境日、地球日等纪念性节日活动,以达到环境教育的多样性。同时,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应突出师范的特点,要使教学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需要相结合,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2.4 教育实习课程

所有的师范生在大四的时候都要求进行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中的环境教育应以培养实习生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能力为主,包括课堂渗透教育能力、开设环保课程能力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

中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有关内容很多,比如初高中化学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结合点就有近80处[11]。指导实习生充分利用并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环境渗透教育也应列为教育实习课程的重要内容。环境渗透教育必须立足于教材,不脱离教学大纲,不打乱原有的计划与进度,只是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度的延伸。渗透的内容应尽可能贴近中小学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除了课堂的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外,还应培养高师实习生在中小学开展课外环保活动的能力。开展课外环保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环保手抄报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组织科技活动等等。在教育实习中指导老师应让实习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构思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组织中小学学生实施具体的活动,并在活动后进行总结和客观的评价。

除此以外,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点的中小学校,同时也可以作为高师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学的实验基地,一方面中小学学校接受高等师范院校中环境教育机构教师对环境教育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向环境机构教师反馈环境教育实践的效果,形成师范院校环境教育与中小学校环境教育的良性交流与循环[12]。

3 结语

环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应作为提高全民环境素质的切入点。在高师院校中构建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环境教育立体课程体系,有利于师范生获得和巩固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师范生自身的环境素质,为今后从事环境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和参与环保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刘科甲.论环境教育的多维功能,看基础教育的课题[J].四川环境,1994,13(4):36-38.

[2]王晓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师院校环境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42):177-179.

[3]陈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师环境教育公共课程建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29(3):54-58.

[4]朱亦仁,刘翠,王锦化,等.高等师范院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课程化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95-98.

[5]钟业嘉,陈德强.对加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思考[J].环境导报,2003(14):7-8.

[6]胡亨魁,刘大银.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6):591-594.

[7]孙润秀.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2):19-20.

[8]钟业嘉,彭薇.构建高师环境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3,(4):47-49.

[9]许晓路,申秀英.论加强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J].浙江师大学报,1998,(2):92-94.

[10]王建英.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42-143.

[11]朱亦仁,张振超,卢祥生,等.中学教师环境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63-165.

[12]高晓清,刘湘溶,白解红,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2):54-58.

Ponderation on Formingthe Cours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igher Normal Schools

CHEN Yi-fei QIU Gang LIN Yan-ru
(DepartmentofChemistry,HanshanNormalUniversity,GuangdongChaozhou521041)

Based on a summar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igher normal school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ridimensional-teach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hich perforates all the stage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including setting up a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of populariz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 in freshman,a selective course for different majors in sophomore,a social practice course in third year college students and a education practicum in fourth-grade students.This education mode can not only disperse the pressure which from the change of training program,but also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solida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igher normal schools course system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2-A-07)。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院校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
现代数字技术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