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卓越计划”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2015-04-17 12:17孙付春彭建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督导

孙付春, 彭建设, 唐 茂

(成都学院 工业制造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面向“卓越计划”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孙付春, 彭建设, 唐 茂

(成都学院 工业制造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通过研究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及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结合成都学院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明确了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标准。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督导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学生工程技能认证,整合校内外实践条件,构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对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卓越计划; 机械专业;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0 引 言

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综合国力,作为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2010年开始我国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卓越计划”要求制定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高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成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械专业)是第二批进入了国家级“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该专业以应用性机械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卓越计划”启动以来,该专业从校企联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工程教育认证、构建学科竞赛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联合培养

“行业指导,校企合作”是“卓越计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从行业、企业的需求和人才的培养规律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自身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5]。成都学院机械专业采用“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交互”原意为参与活动的对象,可以相互交流,双方面互动。“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学生、高校相互了解、及时交流,确保校、企、生三方无缝沟通,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如图1所示[6]。

图1 “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校、政、企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卓越”培养的关键渠道,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先后与国家级经开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百强县——郫县、全国机械百强县——青神县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7]。为了进一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利用企业先进的工程应用环境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让其参与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构建新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平台。成都学院与成都成量工具集团、四川建设机械集团、四川汽车工业公司等16个企业共同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实习基地,其中成都成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立项[8]。

2012年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在大四学生遴选8名学生分两组进入成都成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锥钻扇形板加工专用机床”和“全自动丝锥磨方机”课题为载体进行校企联合培养;2013年遴选了24名学生进入成量集团、四川汽车工业公司、四川建筑机械集团,通过“丝锥铲背量测量仪”、“汽车发动机罩内板拉延模具”、“自动牵引小车(AGV)”等10个课题进行联合培养。

2 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是由彼此互相联系的课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构成的课程系统,体现了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9-10]。

基于校企结合的“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立足于保证学生具有扎实宽泛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着力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入学的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第四学年重点完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第四年的学习在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由企业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和课题,以项目为驱动(其课题均来自企业工程实践问题),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程环境下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以缩短学生由学生向工程师身份转换的时间和难度。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方面夯实了专业基础,强化了工程图学、力学、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等理论知识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增加了机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新课程(如计算机工程应用基础)。在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方面,提倡“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仅作理论、前沿和应用介绍,通过具体项目的驱动,由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式的学习。在实践类课程方面,提出了“物理实现”的要求。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有纸面结果,而且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物理实现,通过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功能运行等全过程,来培养和检验学生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以其物理实现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 优化二级督导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监督

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的建立是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强化督导职能,发挥督导作用,成都学院构建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校级督导针对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学风以及教学过程的规范进行监控,二级督导则根据专业教学特点,重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监控[11]。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成都学院机械专业构建了由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以及“双师型”教师组成的督导团队,在加强理论教学督导力度基础上,重点对青年教师和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教学质量监控,做到以督促导、督导结合[12]。

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范围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督导内容主要有学生出勤情况、实验准备情况、设备完好率、实践教学指导情况、实验项目设计(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选题、学生实验和设计结果等,保证了督导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同时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实验室管理员、同课程教师等一系列间接、侧面的渠道对实践教学工作质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了解。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个性问题,督导组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反馈责任人,对于共性问题,通过督导组会议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并及时落实,有效保证了校内实践教学质量[13]。

对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督导组根据校企协同制定的实训计划和教学要求,安排专人定期赴企业,旁听企业导师指导过程,了解实训现场情况,检查学生的实训笔记、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工作的原始记录(包括设计图纸、分析报告等)、与企业导师就学生实训项目要求、实训选题、实训内容和过程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全面详实地掌握学生企业实训过程的第一手情况,对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执行情况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4 推进工程教育认证,构建课外科技平台

“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国际化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都学院机械专业通过开展AutoCAD、SolidWorks、Siemens NX等国际主流机械设计软件的认证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其CAD、CAE和CAM的工程能力。近年来,该专业90%的学生获得了CAD软件原厂助理机械工程师的认证,部分学生甚至获得了CSWP(SolidWorks认证专家)。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存在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创新激励不足等问题,与卓越工程师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一定的距离。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条件,设立机械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室和机电控制开放实验室,并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科创杯、CAD技能竞赛等项目载体构建了课外科技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科创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近年来,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学生获得各项专利10余项[14]。

5 结 语

“卓越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15]。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交互”的联合培养机制;以“重基础、强实践”为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二级督导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的督导;开展CAD、CAE和CAM的国际主流工程软件的原厂认证,以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构建课外科技平台,成都学院对“卓越计划”应用机械工程师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林 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 林 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3] 吴 光.城市型大学的内涵研究与办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7(7):75-76.

[4] 林 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5] 陈 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25-126.

[6] 孙付春,彭建设,李玉龙.成都学院机械专业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8):67-69.

[7] 代显华.校政企互动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教育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13-215.

[8] 代显华,李荣钢,葛一楠.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10-113.

[9] 林 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10] 崔 媛.基于学科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66-69.

[11] 朱孟进.高校二级教学督导的定位及运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5):1-2.

[12] 崔皆凡,刘晓明,于冬梅.院级督导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56-58.

[13] 董庆伟,张永振,仝克勤,等.加强实验教学督导,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47-149.

[14] 施晓秋,金可仲.卓越计划“3+1”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40-44.

[15] 龚 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4-5.

Research on Training System of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for “Excellence Program”

SUNFu-chun,PENGJian-she,TANGMao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Excellence Training Progra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tandards of the Mechanical Major in Chengdu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positioning the Chengdu university as a city-oriented university, and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ce Training Program" and its talent training standard system.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of Mechanical Major in Chengdu University had been explored by building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teraction" type of training model, 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skills and building the platform of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ystem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training the engineer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application excellence mechanical engineers.

excellence program; mechanical major; practical ability; talent training

2014-06-06

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P09398);成都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cdjg2012034)

孙付春(1981-),男,江苏东台人,博士,讲师,工业制造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

Tel.:13194872428; E-mail:fch.sun@163.com

G 642.0

A

1006-7167(2015)05-0169-03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督导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