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

2015-04-16 11:05林海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导语基础知识思维

林海云

每个学校和老师都应该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但目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我们的师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真真实实从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做起,让我们的老师从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或技术做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

第一,灵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无论语文知识是通过什么形态加以陈述和组织的,它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语文知识,语文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然而,人类的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有限的语文教育并不能传递人类无限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选择和组织就成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语文学习的重要前提。新课程背景下,过多的是强调外延,多元解读固然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但语文基础知识切不能淡化。当然,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上是提供例子讲解知识和规律,然后通过习题练习技能,于是乎掌握概念、形成技能。这种方式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确实能起积极的作用,但最大的弊端是从静态的角度比较死板地对待语文知识,容易僵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形成学生解决实际语文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际,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大家一起交流,然后齐读记忆。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拂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当教师走进课堂,教学新课时,教师就应该觉得自己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那样的明亮、清新。从新课启始,就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好的导语我认为不只要附合课文内容,最重要的是要蕴含着情在其中。

同时,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对学生就展现出一个从容大度、亲切睿智的女教师形象,并且自始至终面带微笑,以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第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与此同时,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很快地带入文本。

第三,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提倡学生探究性阅读,敢于质疑和批判,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深刻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从发现问题入手。思维起于疑问,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我们要善于用问题来组织教学,问题可以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可以激发思维,拨亮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堂精彩的课必须由若干有价值的问题组成。我们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来组织,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地体现文章的思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这些问题可能要涉及到或者从这些问题应该看到你的教学过程和步骤。看到你的问题,就能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轨迹,每个问题都应该成为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的关键之处的路标。

第四,提升训练和评价的效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给以充分肯定,使之得以借鉴和推广。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珍视学生见解,我对于在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评价,努力做到精当准确、恰到好处,展现出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修养和素质。最后,给学生设计了三道作业:1.摘录文中的成语,用其中五个编写一段话。2.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自己的一段经历。3.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项链》,就文章结尾,写读书笔记300字。让学生任选其一。这三道作业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和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从学生层面上看,有效教学应该让他们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实现!

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追寻!

猜你喜欢
导语基础知识思维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阔腿裤的小秘密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