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如 袁丹 胡旭林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鼻导管低流量通气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气24h及治疗结束时pH、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6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COPD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反复发作等因素,易引起各种心肺疾病,严重者可诱发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创性辅助通气方法。本研究观察NIPPV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经鼻导管低流量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126例,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58~81岁,平均(67.25±10.19)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3.15±2.16)年;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糖尿病31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29±10.21)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3.19±2.14)年;合并高血压35例,合并糖尿病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②意识清醒,有自主呼吸;③血液动力学稳定;④无面部创伤。排除标准:①昏迷状态患者;②不能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患者;③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④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⑤血液动力学处于不稳定状态患者。
1.3 [JP+2]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内科积极治疗,包括抗生素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同时纠正患者酸碱平衡,给予相应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仪器采用BiPAP Symchrong呼吸机,将口鼻面罩固定,调整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以12~18次/min为宜,吸气压开始为8cmH2O,根据血样饱和度(SaO2)、潮气量、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变化情况调整,使潮气量尽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8ml以上,呼气压控制在4~6cmH2O,调节氧流量尽量使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5%以上。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经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根据患者SpO2情况调整通气时间,若治疗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合继续面罩通气情况,则采取气管插管通气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治疗结束时pH、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情况。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pH、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4h及治疗结束时pH、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此病可呈进行性发展,若治疗不当,可诱发患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3]。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加重期COPD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发因素[4]。急性加重期COPD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气道阻塞严重、肺部过度充气、肺泡弹性减弱等因素有关[5],且患者多有营养不良、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因此极易使患者产生呼吸肌疲劳[6]。
有创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并呼吸衰竭的常用辅助措施,有创性机械通气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创伤较大,且可能产生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7]。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它可通过鼻面罩进行正压通气,从而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使SaO2达到理想水平。NIPPV用于急性加重期COPD的治疗,一方面可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的通气量,另一方面可促进肺泡内的CO2有效排出。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通气24h及治疗结束时pH、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用于急性加重期COPD的治疗,其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经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NIPPV在改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气指标的同时,可减少此类患者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NIPPV用于急性加重期COPD的治疗具有通气效果好、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且使用方便,患者更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庆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35-3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邵文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9):16-18.
[4]刘祁汨,陈梅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2969-2971.
[5]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7-9.
[6]温泳涛,赵一菊.COPD急性加重导致严重呼吸性酸中毒时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154-155.
[7]向承忠.5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71-15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