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凝血四项水平分析

2015-04-16 13:05陈建霞黄衍锋张旭李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炎性因子

陈建霞 黄衍锋 张旭 李康

[摘 要] 目的:分析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凝血四项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检测结果。方法:未采用PICC治疗的37例患者(非肿瘤患者组15例、肿瘤患者组12例、血液病患者组10例),采用PICC治疗的48例患者(非肿瘤患者组16例、肿瘤患者组14例、血液病患者组18例)。分别对六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凝血四项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对血清TNF-α和IL-6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水平。结果:非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的凝血四项水平和未用PICC治疗的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治疗的肿瘤、非肿瘤和血液病患者的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用PICC治疗的患者(P<0.05); hs-CRP检测水平PICC治疗的肿瘤、非肿瘤和血液病患者明显高于未用PICC治疗的患者(P<0.05),采用PICC治疗的患者IL-6水平则低于未采用PICC治疗的患者(P>0.05),但差异不明显,IL-10水平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血清炎性因子中的TNF-α水平、hs-CRP水平和IL-6水平的变化可能由静脉中形成的血栓所导致。

[关键词] 静脉置管术;炎性因子;凝血四项;中心静脉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44-0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相对安全,且成本相对低廉。作为一种并发症较少的中心静脉通路方法,自从引进我国后,临床效果十分良好,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造成炎性反应对静脉血栓的形成又有相关性。本次研究将我院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未采用和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治疗的95例患者(肿瘤、非肿瘤和血液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PICC治疗分为6个组。非肿瘤患者共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8~46岁,平均(34.5±2.3)岁,未采用PICC治疗的非肿痛瘤患者组16例;肿瘤患者共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27~45岁,平均(33.8±2.6)岁,未采用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组12例(胃癌2例,食腔癌4例,肺癌3例,其他3例)采用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组14例(胃癌3例,食管癌4例,肺癌3例,其他4例);血液病患者共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8~44岁,平均(35.2±1.8)岁未采用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组12例(胃癌2例,食管癌4例,肺癌3例,其它3例),采用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组14例(胃癌3例,食管癌4例,肺癌3例,其它4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3.8±2.6)岁;未采用PICC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组10例,采用PICC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组18例。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六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hs-CRP、IL-6、IL-10)水平和凝血四项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抽取静脉血各二管:一管无抗凝血标本,4h内离心机离心,分离出血清,然后分装至于-2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0,采用西门子DNⅡ特定蛋白仪测定hs-CRP;另一管枸橼酸钠抗凝,2h内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凝血四项水平;炎性因子(TNF-α、hs-CRP、IL-6、IL-10)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肿瘤患者使用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凝血四项水平比较 非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未用PICC治疗的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可看出,TNF-α、hs-CRP和IL-6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非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非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可看出,TNF-α、hs-CRP和IL-6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3。

2.4 血液病患者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血液病患者PICC治疗组与未用PICC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可看出,TNF-α、hs-CRP和IL-6水平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4。

3 讨论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静脉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应用广泛,但静脉炎症和静脉血栓等为其主要并发症,特别是静脉血栓发生率可以高达38%。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静脉壁的损伤、药物或者置入导管在血管内的移动会对血管产生刺激,从而导致静脉壁血管内膜发生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上升。

研究显示,肿瘤患者会因为自身的血液高凝而导致静脉血栓的产生,约90%的肿瘤患者的凝血四项检测中至少有一项异常。血液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特点,凝血四项指标均异常。故本研究对凝血四项的比较分析中只针对了非肿瘤患者。检测数据表明,非肿瘤患者PICC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未用PICC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采用PICC手术治疗非肿瘤患者对凝血四项没有明显的影响。endprint

本检测结果可知,PICC治疗的肿瘤、非肿瘤和血液病患者的TNF-α水平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用PICC治疗的患者(t分别为3.2210、3.4330、3.1100,P<0.05)由此看出炎症反应与PICC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hs-CRP检测水平PICC治疗的肿瘤、非肿瘤和血液病患者明显高于未用PICC治疗的患者(t分别为2.6097、2.5335、2.4344,P<0.05),说明PICC手术能导致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使得HS-CRP水平上升。IL-10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分别为0.8763、0.8574、0.2848,P>0.05),从IL-10水平的变化得知PICC对其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血清炎性因子中的TNF-α水平、hs-CRP水平和IL-6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静脉中形成的血栓所导致。

参考文献

[1]桂煜.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5-246.

[2]邢玉芝.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756-3757.

[3]郑再菊,李燕芬.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9-60.

[4]胡伟平,张燕林,黄继义,等.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和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3867-3869.

[5]杨云丽,上官静,张承华,等.超声定位技术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513.

[6]岳利群.肺癌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8):53-54.

[7]王莉.自制弹力绷带用于白血病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11-211,214.

[8]张大权,邓维容,李永红,等.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67-1568.endprint

猜你喜欢
炎性因子
布地奈德和福莫特罗联合治疗对老年哮喘和COPD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效果观察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学龄前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