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是否该为公交车让座“代言”?

2015-04-16 04:05周卓钊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青年人座位公交车

周卓钊

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既方便又实惠。近来因公交车“让座”行为而引发的社会轰动事件频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河南老人宣传“为年轻人让座”事件,某地老人公交车上因抢座而互殴事件,某地青年不让座而被老人打骂事件等。青年人作为这些事件中的“主角”,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上调查显示,公众认为青年给老人让座是“理所当然”。这不仅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履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具体行为。“让座”行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带有“社会成见”式的群体特征。青年人真的成为了“让座”的“代言人”么?此现象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态?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描述作为“当事人”的青年人对此事件的看法以及让座行为背后的动机,分析事实背后可能的原因,并由此探索当前青年人的社会心态。

一、 研究方法

自编《青年人公交车“让座”行为调查》问卷,包括让座前动机及心理变化、让座后心理感受、对让座行为的认识等,共15道题。选取长沙市河西大学城561名青年人进行测查,其中大学生327人,高中生234人,男女比例均衡,有效问卷547份。

二、结果与解释

(一)关于让座——青年人怎么看

公交车目前是绝大多数青年人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调查显示,80%的青年人出行首选公交车。然而,调查中大部分女性青年(67%)对无座表示了担忧,尤其在让座后又无座的情况下。对此,青年人看法不一。

一方面,针对乘车买票与座位的需要,46%的人表示无所谓或者不强求,而43%的青年人却认为有座位是需要的。他们认为,花了钱本来应该享受到座位这个必须条件,除非在自身处境良好(身体状况良好或者无过多行李)情况下,可以不强求座位(56%),否则多数青年不愿意让座(56%),或者宁肯换乘(32%)。

另一方面,针对让座的主动性问题,绝大多数青年人(93%)认为应该让座,或者应该“无条件让座”,是因为他们觉得让座行为不仅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也能体现出人们道德品质的高尚;部分青年人认为这是践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以看出,青年人关注更多的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座行为在青年群体看来也是一种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但是,也有将近10%的青年人从让座行为的实用性出发,反对主动让座。他们认为,让座行为实际上仅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理契约,无法提升到道德层面;或者,该行为也并不一定能够体现出个人素质,甚至会带来无奈和尴尬局面。而关于青年人是让座的“代言人”的观点,青年人普遍(78%)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让座行为纯属与群体无关的个体行为,理应人人遵守。

(二)让座前的动机——瞬间的博弈游戏

对青年人让座动机的调查中发现,这种动机包含了对利益双方的权衡和整体环境的判断。利益双方即让座者与即将被让座对象的强弱地位、处境等,整体环境主要是指车厢内人多拥挤或者人少但座位满员两种情境。

1.利益权衡

让座对象的身份、外表是青年人让座行为发生的首要条件。从行为发生可能性来区分,89%的青年人会选择立即让座给孕妇及抱婴者,73%的青年人会选择将座位让给残疾人及病人,42%的青年人会将座位让给老年人,但是身体硬朗的男性老年人除外,还有28%青年人会立即让位给1.2米以下的儿童,或者是带幼儿的成人,不过其他儿童并没有如此好的待遇。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多数青年人(78%)愿意给非常不便(如行李过多)的同龄人或者中年女性让座。这也可以验证让座行为背后是权衡的结果,62%的女青年会认为男性硬朗老人较自身占优势,所以选择不予让座,但如果这样的老人长时间站在自己身旁,也会有青年人主动让座,原因则主要来自于周围群众的压力。

2.整体环境评估

在本次调研中,通过设计人多拥挤和人少但满员无座两种情境,进一步探寻了青年人让座行为的区别。结果表明,这两种情况下,让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多拥挤的情境下,选择让座的青年人较多。在人少的情境中,让座行为则会因为座位的不同设置而有差异,靠近前门的青年让座情况会远远少于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青年,而后排的青年人让座行为最少。一般来说,靠近前门的乘客,由于最先与上车乘客会面,因此让座行为发生更早,人多拥挤情况下,当有符合上述特征的让座对象时,青年人都能做到主动让座;而人不多后排又有座位情况下,则有 30%的人认为需要依据对方行为来决策,若对方没有停留的意向且身体无大碍,或者在自身也非常不便且外人看来非常明显的情况,大多数青年不会让座。也就是说,青年人的行动也同时受到了外界的压力,女性青年由于面子薄、在意他人评价而更容易达成让座协议。

3.拒让的“心语”

实际上,调查显示,32%的青年人是不情愿让座的,另有2%的人根本就不会让座。这两种做法真实显露了某些青年人的心态。这部分人当中,仅有10%的人感受得到他人对拒让行为的排斥;另有部分(约23%)人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做法。曾经的让座行为得不到他人感谢的强化,甚至被别人当作理所当然;或者曾经的让座行为甚至导致个人利益受损,特别是在被让座者下车后,所让座位又被别人占领,自己因此需要长时间站立,这都会导致让座行为的消退,影响青年人的让座表现。

(三)让座后的感受——释怀感与无奈感交错

让座后,青年人大多表现出释怀感(43%)和完成任务感(21%)。23%未让座的青年人自认为会时刻“忍受”外界的舆论压力,因此,让座行为才会让他们有一种释怀感。有趣的是,还有少部分的人会心存无奈感(13%)。因其让座行为更多是出于无奈甚至是被迫:如让座给需求并不强烈的他人(如晨练后的男性老年人),或是担心受到他人责备甚至辱骂。当然,让座毕竟是个人行为,若该行为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甚至落得声名狼藉,反而会使让座者蒙受损失。当让座遭遇“道德捆绑”,现实往往容不得青年人权衡利弊,反而会屈服于压力。分析近年来频发的公交车“让座”事件,可以看到青年人让与不让抉择背后诸多的困境以及道德悖论。从约97%的青年人表示不会去指责他人未让座行为来看,该群体对于行为本身看法更为客观,融合了对当前情境进行审视的理性心态。不过,他们也有“少惹事”“嫌麻烦”的心态,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endprint

三、如何正确认识青年人“让座”行为

对于“让座”行为,前人主要从道德规范等社会学、伦理学角度进行探讨。有人认为,青年群体必须让座的观点是将道德诉求偷换成硬性的公民义务,人为赋予道德诉求强制性;并且,本不具有强制性规范的让座行为,受制于“老弱病残”专座这一“标签”的规范意义,会使不让座者更容易受到舆论的排挤,遭受群体性压力。对于如何定性让座行为,有人认为公交车上年轻力壮者不给老幼病残孕的群体让座是一种不善不恶或者说符合最低层次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有人认为,让座行为彰显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尊重,属于高尚的、利他的行为, 反之则为不文明和素质低下的表现。

以上观点并没有体现出对青年人的培养以及关怀,“旁观者”的宏观议论不能深入说明问题。从青年人群体心理的微观层面上对“让座”行为的诸多成因,尤其是心理活动的动态演化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可增进对当前此类事件频发的进一步认识。

一是社会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等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不少民众认为,青年人务必让座于老人,男人务必让座于女人,成人务必让座于儿童。实际上,这都属于社会对让座行为的刻板印象,它忽视了现实场景的限制,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偏见,因而时常造成某种认识误差。

二是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他人的部分特征,再从这个特征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式”概念启示人们思维因寻求简单化而倾向形成“思维定势”。人们忽略了思维定势的弊端,一旦对青年人群体的批判论调成为关注焦点,其他人便会以此作为“标准”来评断青年人各方面。近年来关于青年人的负面言语如“80后垮掉的一代”深深地影响了广大民众,他们将让座现象中青年人的拒绝让座诠释为青年人道德的沦丧,将拒让这种个人行为归之为青年人整个群体的错误,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拒让行为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能合理。尽管如此,以偏概全地要求青年人必须让座,是一种不合理的观点。社会上的冷嘲热讽,也极易激起该群体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让座行为作为一种道德上的推崇,不能专为青年人贴上“标签”,而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从道德层面上说是尊老爱幼的体现。当道德被“绑架”,也就意味着让座行为不再是一种美德,而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法规,甚至是带有成见的规定,这就会使得道德失去意义,变得死板。因此,尊老爱幼是每个公民的道德准则。“强扭的瓜不甜”,同样,强行设置的道德观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那么,青年人作为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文明前行的引领者,社会又该持怎样的期望以及审视态度呢?认识到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预防青年人群体逆反心理的发生。首先,政府部门有责任维护社会舆论和道德风气,引导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媒体的大肆报道和网络交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媒体能够抓住群体心态的大致规律,从鞭策和维护青年人道德原则出发,将有利于事态的良性发展。大众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成为攻击青年人的“始作俑者”,也不能任由情绪使然,“随大流”地误解他人,给他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当然,作为“众矢之的”的青年人,也需加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唯有如此,才能防止下次类似事件发生,同时,社会也能正本清源,还原社会现象一个真实面目。

栏目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丁 尧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年人座位公交车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换座位
你们认识吗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巴士上的座位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城里的公交车
换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