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富美乡村”规划探讨

2015-04-16 06:48林坤耀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9期
关键词:规划生态农村

林坤耀

(福建省云霄县城镇规划办公室 福建 云霄 363300)

海峡西岸“富美乡村”规划探讨

林坤耀

(福建省云霄县城镇规划办公室福建云霄363300)

本文探讨的“富美乡村”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省,省内的乡村地区特别是闽南金三角与东岸的台湾岛在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农耕渔牧、特色建筑和乡村旅游等资源优势方面同样十分明显。作为“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地区随着国际机场、沿海码头、高铁、高速公路网等对外快速通道逐步完善后,闽南特色的乡村与大都市中心的通行距离大大缩短,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重点就海峡西岸“富美乡村”规划进行了研讨。

海峡西岸;“富美乡村”;规划分析

引言

“富美乡村”的编制工作不仅体现出管理层面对当地新农村规划建设前瞻性的指导思想,还针对当地实际建设管理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制度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成长阶段中,这项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1 闽南地区“富美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现状

“富美乡村”示范点的乡村建设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①乡村集中聚居点建设已成规模,农村人口聚居度超过5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已涌现出“富美乡村”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②“富美乡村”示范点在这几年的乡村建设中完成了扎实的基础建设,道路、农耕设施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④“富美乡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向特色与规模迅速发展。随着乡村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富美乡村”的乡村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1规划方面

部分农村新型社区选址与周边环境结合较差,整体布局较为死板,仅简单地沿用城市化的布局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村居住模式特点,不能较好地传承农村的风俗习惯,影响农村生产活动;部分乡村道路规划等级模糊,路面设计缺乏统一思路,道路及小区内园林景观缺少统筹安排。

1.2建筑方面

新型乡村建筑风格偏多,如闽南民居风格、徽派建筑风格、民国建筑风格、当地建筑风格和简欧建筑风格等,但缺少统筹与梳理;同时,各个乡村规划设计的指标(退让距离、限高、间距和结构等)不统一,导致建筑风貌较为杂乱;部分新型社区建筑设计存在缺陷,私自无序改造现象较普遍,并缺少相应的管理。

1.3环境方面

“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城区为厦门市区、泉州市区、漳州市区及部分开发区,作为“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地区随着国际机场、沿海码头、高铁、高速公路网等对外快速通道逐步完善后,闽南特色的乡村与大都市中心的通行距离大大缩短,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现阶段对交通干线沿线的环境缺少具体的保护措施,部分江河流域污染较为严重;部分沿线村庄景观缺少具体的保护建设导则,整体形象较为杂乱。

1.4管理方面

现行的《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在结合“富美乡村”实际、指标量化、“多规合一”与“四态”融合等方面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规范管理和建设指导作用;乡村规划、集体土地建设项目、农村村民自建住宅规划编制及审批程序缺少明确的指导;规划管理部门中村镇规划专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无法实现全面有效地管理。各地“富美乡村”规划编制一般由镇级、区级或市级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编制单位因条件限制,缺少与村民的直接交流,无法自下而上地思考规划内容,出现建设与规划不一致、村民生活实际问题没有解决等情况。

2 “富美乡村”农村生态建设规划的思考

“富美乡村”规划重点关注长远战略的制定,对具体工作仅在战略性和纲领性方面进行指导,前瞻性是其突出特点。生态农村建设是推进“富美乡村”环境总体规划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态农村建设规划是对“富美乡村”环境总体规划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富美乡村”生态农村建设规划体现了乡村环境总体规划的思维。

2.1生态红线思维

生态红线是指环境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对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的边界控制线。生态红线具有客观性、法定性、强制性等特征,是区域生态安全不可逾越的底线,是“富美乡村”规划体系中实现由空间约束向制度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按照生态红线的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管理方式,对保护区周边畜禽养殖场进行搬迁,清除畜禽养殖可能带来的粪便污染,对局部农村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尽量消除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毒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面源污染。因当前生态红线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对红线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工作尚缺乏法律保障。

2.2城乡统筹思维

城乡统筹是“富美乡村”规划基本原则之一,它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用地规模等措施,实现城市带动农村,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的一项系统工程。“富美乡村”远期规划实施退耕还林,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体现了“富美乡村”规划中的城乡统筹思想,但还需进一步拓展思路对农业生产进行科技提升,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对补偿规模、方式进行细化,便于实施。

2.3部门协同思维

“富美乡村”规划具有区域性、综合性、长期性等基本属性,要求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完成规划任务。目前“富美乡村”生态农村建设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并规划成立由福建省住建厅牵头的规划建设监察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为确保实现“富美乡村”全覆盖的远期目标,共同构建“富美乡村”建设风险防范体系,由各级部门协调协同管理。

3 建筑之中的生态空间

3.1规划特有的单体空间

村内特有的街坊设计、建筑架构之中的单体设计,被划归为生态要素。保持村落特有的闽南建筑风格,采纳传统情形之下的居住区段。规划与村民平日生活习性契合。以人为本,建构的街坊庭院,都要布设公共绿地。突破惯用的偏小围墙,做到内外互通。突破围墙之后,生态街坊之中的居住者,就会体悟出共生的、祥和的总氛围。庭院街坊特有的建设,应被融汇进生态特性的村落建设。庭院及街坊、村落架构中的中心花园,应设定成最优的组合。带有生态特性的这类组合,会充满生机,它表现了本源的生态理念。自然特性的区段环境,紧密关涉光照、季节时段的风向、考量总体架构的房屋布设、街坊之中的间距等。

3.2建构村落庭院

村落之中的一切建筑,亦应以人为本布设院落,考量多层级的潜在细节。人性化特有的根本思路,围合了屋内特有的客厅餐厅、前后院及敞厅。这种架构表现出内外互渗这一复合思路。厅堂及衔接着的餐厅,应能安插一屏门,妥善予以分割。若打开这个门,则能拓展平日之中的活动空间。建筑布设的后院,应考量耕作习性,添加充沛感情、细节特性的平日劳作,应凸显创造性,凸显庭院独有的经济效能。庭院布设的围合,应添加安全感,添加村民的归属感。沼气池衔接着的棚架、屋顶布设的绿化框架,应当表征多层级的景观感受。这样建构的村落,让人觉得舒服,有一种自由感。

3.3建构沼气池

院落配有的沼气池,是庭院范畴的生态侧重点。沼气池吸纳的养料,包含有机特性的废料。生成的沼气资源,可用作夜间照明、煮饭等。沼气池存留下来的残渣,是优质肥料,供应给各类植被。庭院培植着的蔬菜花卉、屋顶建构的小型花园、室外区段特有的公共绿地,创造最优情形下的富氧环境,并提供可口的食物。排放出来的污水,经由生态处理,可用于接续的冲洗厕所,或灌溉培植的植被。屋顶栽培着的瓜果花木,凸显了自然态势下的隔热成效。屋顶附带的这种架构,充分考虑了节能,让室内特有的局部条件近似自然状态。

3.4融汇内部景物

“富美乡村”规划用生态手段把乡村之中的多样植被、山石及水体,添加在宏观架构中的建筑以内。自然特性的景物,应被融汇在拟定好的建筑之内。在最大范畴内,提升资源特有的运用效能,这样也减少了耗费掉的总建筑能耗,采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缩减乡村之中的生态负荷,创造出优良的村庄生态建筑群落。

4 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4.1公共配套设施

《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中公共配套设施的控制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用地集约、功能复合和使用方便的原则,针对聚居点等级、规模、功能和特色的不同,分别制定合理的配置标准。新型农村的公共配套设施以“1+21”的标准为基础,按照不同规模乡村进行弹性配置,与相邻区域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实现共享;村民聚居点公共配套设施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筹配置,同时充分考虑与相邻村镇共建共享。

4.2市政基础设施

在新农村建设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在道路交通方面,《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从道路选线、道路分类、道路退让、道路设计、道路环境、绿道系统和停车设施方面进行控制引导;针对给排水工程、环卫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清洁能源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控制引导,满足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需要。

4.3联系发展实际,解决配套难题

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富美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由大拆大建、统规统建大型农村新型社区向旧村整治、产业设施建设等方向转变,“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也成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充分满足国家及省(市)相应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富美乡村”的规划、建筑和环境三大部分的技术规范内容与“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规划理念紧密契合。山区村庄现状村民聚居点较多,部分聚居点规模较小,不利于基础设施的普及。“小规模”理念提出,新农村聚居规模以100~500户为宜,采用“组团式”布局模式,组团规模宜为20~50户,如此不仅限制了新农村聚居规模的上限,避免出现大拆大建的情况,还限制了最小聚居规模,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及基础设施的普及。此外,“富美乡村”规划山水与自然资源优势融合,新农村规划选址强调“生态化”理念,在规划中要求生态保护优先,尊重原有生态体系,处理好山、水、田、林、路与居住组团的关系。由于农村建设情况复杂、专业管理人员欠缺和规划未落实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聚居点中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特别是由于聚居点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等特征,对相应设施的引入带来较大困难。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分析与研究,参考较为成熟的社区配套标准,对“富美乡村”内的聚居点进行分类控制,明确必须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并根据实际规模和建设情况,保留一定的弹性控制。

5 “富美乡村”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管理

5.1不断强化对“富美乡村”生态环境的管理

为了做好“富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布局特点和农户居住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城市高成本、大规模和集中程度高的模式,要设计符合农村分散和小规模的特点,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增加环保资金的投入,做好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水源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采用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等多种集资方式,建立长期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切实处理好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地乡镇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投资、土地以及科技等政策的优势,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积极合理的引导,做好政策方面的扶持。

5.2做好“富美乡村”综合生物物质资源的利用

针对乡村综合生物物质利用效率低的情况,政府要及时帮助农民做好秸秆和家禽牲畜粪便等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要建立和延长农产品的加工链,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还要做好地表水的净化和消毒工作,大力发展废弃生物物质能源的转换和提炼,实现农村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6 结束语

本文所论述的内容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对”富美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生态保护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打造“富美乡村”建设典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何远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3):29~33.

[2]王成新,于雷,吕红迪,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的区域协同思想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1):11~14.

[3]董伟,张勇,张令,等.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J].环境科学研究,2010(6):782~788.

TU984

A

1673-0038(2015)19-0015-03

2015-4-25

林坤耀(1973-),男,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规划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