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瑶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00)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
王璐瑶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00)
城镇化建设与城乡规划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规划的理念、模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促使我国的城乡规划必须要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废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与修改,为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与保障。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探讨我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有效途径。
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科学发展观
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也带来了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理念,传统的增长型城乡规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新型城镇化道路战略的要求下,必须要进行城乡规划的深化改革与全面转型。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念的提出是在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同于传统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思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发展方针与总体思想上,更多的结合了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等理念,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念一经提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便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即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又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思想上更加注重人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传统土地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更加注重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将发展重心从传统的工业领域转移至城市经济发展上来,也更加注重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城镇发展的重心上,也更加注重城市功能性的发挥与城市内部优化的提升,不再以城镇规模的扩大作为发展的重心。在空间形态上,要从以中心城市为主转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对于城乡关系的协调上也加大了力度,加强城乡发展的融合性,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此外,在制度建设上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从自下而上的探索向顶层设计和基础创新相结合的政策保障方向转变。
2.1 做好区域协调与城乡协调工作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要求城乡规划在区域协调与城乡协调工作上予以加强,在区域协调上,要将规划的视角转变,从以往只关注中心城市的发展角度脱离出来,更多关注区域间协作、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从区域整体发展着眼,综合考虑城镇功能、结构、设施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资源,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规划体系的完善。
在城乡协调方面,要将过度注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镇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加强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城乡各自发展优势,实现城乡经济的优势互补,在保持城乡社会经济各自独立性特征的基础上,推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空间形态、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多层面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使城乡发展得到更好的平衡。
2.2 城市建设与内部优化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生活空间的满足,城市功能性的发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功能性的发挥,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内部优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们对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多元包容和安全宜居这四个方面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过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并且不再将城市经济的发展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标准,现代化绿色宜居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追求的新目标。
2.3 改变城乡规划理念与价值观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城乡规划理念与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城乡规划理念与价值观的转变成为城乡规划转型中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的城乡规划理念成为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理念转变的必然方向,人是社会的主体,满足人的社会需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才是城乡规划的最终目的。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价值观必须要从以往高速发展的经济价值观向经济、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转变,这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4 改变规划模式与工作方法的要求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模式与工作方法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存量式的规划模式将成为城乡规划的主要方向,城乡规划的空间要素从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转变,增量和存量规划并重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城乡规划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城乡规划的工作方法上,精细化的工作方法也逐渐成为城乡规划中应用的重点规划方式,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将会面临许多的新问题,对城乡各种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将成为必然的要求,精细化的城乡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城镇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部分,进而提高城乡规划的精确性。
3.1 加强区域协调与城乡协调的科学性
注重规划中的统筹兼顾与区域特色的发挥,采取灵活的规划策略,保障城乡规划过程中,具体规划方案符合区域实际需求。区域特色的发挥是城乡规划转型中的重点,在城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在环境、文化、风俗方面的特征,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不能以城乡发展的同化作为目标,要充分利用区域发展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区域间协调与城乡发展的统筹兼顾,在城乡共同发展,不断融合的同时,保留各自的独立性,并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及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以丰富和完善城乡经济体系。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规划策略,针对城乡规划中具体情况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与各环节中的具体要求,进行规划方案的科学制定与灵活调整,以确保城乡规划工作合理有效地进行。
3.2 加强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城市内部优化
提升应对城市发展阶段变化,探索存量规划模式。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城市建设规划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加强科学的规划分析与模式改良,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与发展阶段的需求变化,不断对城市规划的方针与思路进行合理调整,加强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不断适应人们变化的需求。在城市结构的规划中,要从宏观结构规划向中观结构优化和空间秩序梳理进行转变,将视角缩小的城市结构的细节之处,以优化代替扩展,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在规划模式上,从原本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向存量规划模式转变,在控制空间扩展的同时,对城乡规划中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合理的规划,以促进城乡规划中的空间要素的优化。
3.3 充分结合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探索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和低碳生态的社区规划。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念中,以人文本是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将城乡规划的重心从物的角度回归到人,在城市设计与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设计方案的制定与规划构思的表达形式上也要采取能够让人们更直观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的表达形式。要改变以往蓝图式、形式化、盲目追求设计感的规划设计方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功能性的建设与发挥,充分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与生活环境的需求,并通过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功能建设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就业、交通、医疗、社会保障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在城市社区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将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作为社区规划的方向与指导思想,将城市及社区的碳排放量作为衡量城市及社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准,在社区规划中运用合理的设计,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并通过对城市用地、能源、交通、绿化、建筑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推进“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将“以人文本”作为城乡规划的核心,通过节能减排、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等理念及措施的综合运用,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形式化、过度注重规模扩大与人口扩张而忽略发展的平衡性的规划方式,从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出发,加强城市的功能建设与环境的改善,建设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02).
TU982.29
A
1673-1093(2015)07-0058-03
王璐瑶(1989),女,辽宁沈阳人,201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学专业,就职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7.012
2015-03-17;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