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内涵式发展探究*

2015-04-16 18:22张春庆朱华正谭珊珊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内涵式兰州

张春庆,朱华正,黄 超,谭珊珊

(兰州商学院 陇桥学院,兰州 730000)

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内涵式发展探究*

张春庆,朱华正,黄 超,谭珊珊

(兰州商学院 陇桥学院,兰州 730000)

兰州作为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风情线的发展对兰州未来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景观来体现和传承其内在的文化精神,用恰当的手段和方式,在具体的物质产品中表现出人类文明所孕育的非物质内涵,从景观的层次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当代人群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满足,对兰州城市文化的发展有健康而积极的意义。

风情线;人文景观;内涵式发展

1 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发展概况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波格丹诺夫将文化景观解释为:“人类积极地并且有目的地参与从而形成的景观,然而被改造了的文化景观则是在非对抗性人类团体所掌握的高度科学的基础上,人类有意改变的景观”[1]。我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也可将人文景观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上的某种需求,运用自然界可利用的材料,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人类的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的景观。兰州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而且坐落于南北两山相夹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形地带,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黄河穿城而过,这使得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兰州着力打造的黄河风情线也是依据其独具特色的地形所带来的优势,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并且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其特别的人文景观[2]。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景观外延式发展因为其更客观,更清晰明了为人们所看重和看到的这个特点,导致内涵式发展往往不被人们关注。对于风情线的人文景观来说这明显是一个误区。我们应该看到内涵式发展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与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独到的优势。

兰州黄河风情线的发展,一方面要突出其固有的色彩和形态,即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有形的人文因素。另一方面还要透过景观的物质外貌,深入人文景观内部取道表现非物质的因素,包括思想构成、行为习惯、人文气息、宗教信仰、审美性、价值观等。

2 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要素分析

在人文景观时间与空间的两个层面,提出景观的地域性与时间性特征,只有基于兰州本土地域角度以及长期历史发展角度,提炼出构成城市文化景观特征的要素因子,才能对人文景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好的把握[3]。风情线人文景观的建设受到本土传统社会意识、文化意识等非物质要素与自然物质要素共同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的发展演变。社会与文化要素作为影响人文景观的非物质因子,浓缩了传统人类社会在长久历史发展中,在一定地域上创造的全部主流文明形态总和,而这种无形的文明形态推动了各种有形文化、艺术、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物质社会的内在精神依托。

2.1 自然地理要素

兰州市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整个市区由南北两面群山相夹而成,黄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城市凸显带状盆地式的特征,地处于黄河上游,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几乎成为城市的地理符号以及代名词。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多元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2 社会结构要素

兰州市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西北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共有37个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人口占总人口的3.6%。由于宗教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群众性、长期性、民族性等特点影响,具有宗教色彩的人文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大特征[4]。在兰州这个多民族聚集地,多民族文化共生客观上促进了景观内涵的复杂化,同时也为人文景观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创作来源。

2.3 传统文化元素靓丽多姿

由于身处丝绸之路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兰州城市的文化元素极具张力与繁冗。羊皮筏子、刻葫芦、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像、太平鼓、黄河水车等符号无一不是兰州城市景观文化的代表。这些元素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观内涵构成的多样化,形成了具有典型兰州城市色彩的景观文化,这也有利于景观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与繁荣。

3 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景观特色的趋同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色正在淡化

曾几何时,四十里黄河风情线成为金城兰州最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也成为外地游客必须观瞻的最具兰州特色的景致。随着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映衬本土文化特色的景致正在失去竞争力。以建筑色彩为例: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色彩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服务于建筑功能,体现功能特质,是景观内涵的外在表达形式。色彩往往通过视觉传达着景观的人文内涵,这是其他元素所不具备的。当前有的建筑只考虑自身建筑个体的色彩效果,而忽视了周边环境的关系,或照搬其他城市色彩设计的典型做法[5],根本不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色彩内涵,或者干脆采用另类的色彩装饰,造成了建筑色彩的杂乱无章,在视觉上形成生硬的色彩拼凑,产生令人不适的色彩刺激,丝毫体现不出任何的城市特点和文化底蕴。

3.2 公共设施未能体现本土文化与价值导向

黄河风情线沿岸的公共服务及娱乐设施的整体色调缺乏统一协调,无法与周边环境联系在一起,降低了景观的观赏性;同时因规划的前瞻性不够,导致有些地段交通拥挤(特别是中山桥至白马浪区间),公共设施又不能满足和解决游客的需求,使人们对于公共设施产生不应有的漠视情绪;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中流动的色彩,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让人看不到城市内涵与文化追求。

3.3 黄河风情线景观配置欠缺

“师法自然,诗情画意”是我国景观环境所追求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法,自然的色彩以及组合必然成为景观环境“师法”的对象[6]。与其他设计要素一样,兰州黄河风情线要通过精炼、提取、抽象等手法实现色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调,才能更好地体现色彩组合的艺术美。大自然万物纷繁,色彩缤纷,大自然的色彩因地域而不同,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川、河流、绿林、天象等无不向我们展现一幅流动的、难以捉摸的色彩画卷。当前,黄河风情线景观配置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内容的欠缺,这一方面是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也有管理的问题。以树种绿化为例,由于气候原因,兰州黄河风情线“无色彩化”的时间一年中大约有6个月之多,树种的选择就很受限制。同时由于传统文化在民族爱好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无形中也增加了人文因素与景观结合与融合的难度。

3.4 文物古迹的长期规划和文化定位错失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下,更多的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文化价值,既体现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也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对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应着重关注其内在的文化精神传承,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隐形”文化要素,而不是外在的建筑形式,比如外在的材质,色彩等。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旧风貌的协调应以个性为准则,对于历史古迹的发展必须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兰州金城关古建筑群“文化风情街”的理念很有文化味道,包括整条街上各家店面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还有建筑格调及装修风格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但在金城关风情区的建设中存在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文化定位方向偏离等问题,这导致了金城关当前人气颇为不旺。

4 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内涵式发展的建议

4.1 因地制宜,牢固把握黄河这一空间概念是关键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也是兰州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和城市的闪光点,加强对兰州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主要以中华传统元素为背景,结合西北地区特有的各种文化,突出和彰显甘肃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地位,协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并与城市公共设施相匹配,并适当结合周围的园林绿地,挑选具有代表性和体现内涵的文化内容,结合艺术手法在黄河两岸予以表现,使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设计真正立足于本土文化。

4.2 塑造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强化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加强宣传对甘肃文化的认知以及人文景观的传承保护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甘肃民俗文化的宣传,构建深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强烈的文化归属感,避免在国际化日渐明显的当今社会造成文化失语现象。

4.3 人文景观要具有时代视角

通过对兰州的现代化发展定位与风情线人文景观关联,从宏观角度确立风情线独有的文化特色,同时通过公共引导宣传,走进社区小院、学校、企业等宣传环保方面的知识,加强风情线人文景观与整个城市设计的关联性,更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活跃的进行结合和穿插。

4.4 激活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建设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强化风情线周边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经济唱戏的模式。其中加强政府或相关学科工作者连同居民一起参与风情线的发展,保证居民的真正参与性;重视对游客以及当地居住人群的心理和日常状况的调研,从而形成一种能够使广大民众不仅有强烈认同感并且自愿参与的风情线人文景观。风情线的人文景观发展,有了历史文化做基础,更有现代民众的参与,对文明的传承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景观内涵式发展是景观生命力所在,是城市景观在塑造宜居、生态的城市氛围中不可或缺的内在原动力,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视觉符号,建设富有人文内涵与文化品位的风情线将会对兰州——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璀璨的明珠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01).

[2]蓝力民.旅游景区内涵式发展窥探——以新世纪羊城八景“莲峰观海”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8(02).

[3]杨宛迪.城市文化景观地域特色的探寻保护发展[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汤夺先.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若干特点论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民族研究,2006(01).

[5]吴硕.一种滨水城市色彩规划方式的研究实践[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6]刘俊杰.色彩元素在城市设计中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TU984.18

A

1673-1093(2015)07-0055-03

张春庆,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教师。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7.011

2015-03-18;

2015-03-27

*本文系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立项课题《兰州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内涵式发展探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内涵式兰州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姑苏水城旅游人文景观整合规划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