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磊,郭宏伟,王永芬,石志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在追求自然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既保护生存环境又维系生态平衡,更关注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处,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地球自然环境的好坏、生态系统平衡与否、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高低是相关人类主体发展水平的体现[2],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反映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推进,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饲养理念、饲养方法、管理方式等制约,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使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指出:“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畜禽的和谐发展,要求人们在能动地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如何从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通过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构建畜牧业生态循环体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畜禽养殖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生产的源头[3]。我国的畜牧业在经历了数量快速扩张到提质提效转型之后[4],疫病多样化、药物残留、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及生物安全等问题凸显,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1 饲养密度大,环境差,畜禽发病率高 为了追求养殖利益,把畜禽当作“生产机器”,任意加大畜禽的饲养密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畜禽肉产量,但是饲养密度的增加,致使饲养环境条件恶劣,舍内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超标和致病微生物增多,动物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严重危害着畜禽健康。
1.1.2 饲料添加剂滥用,畜产品安全问题严重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是影响畜产品质量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5]。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减少或杜绝畜禽发病率与死亡率,出现对畜禽滥用抗生素和过渡依赖疫苗现象;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产率,向饲料中添加某些重金属制剂或促生长激素等。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在畜禽体内通过积累反过来危害畜禽的健康生长,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1.3 疾病传播快,人畜共患病发病率高 由于饲养密度的增大,养殖环境的低劣,导致病原菌滋生,并通过空气流动相互传播,造成畜禽舍内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随着养殖时间的递增,愈来愈严重,环境逐渐恶化,形成呼吸道疾病传播快,人畜共患病发病率高的局面。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使流行呈现逐渐频繁扩大与控制难的态势。
1.1.4 养殖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畜禽粪污的大量积聚,但是没有建立与规模相配套的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综合利用与防治措施未能协调发展,加之养殖业与农业种植脱节,粪污堆随意放,使得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6]。畜禽粪便及其养殖过程污水、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等污染物由于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7]。
人类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基本规律为原则,以维系生态平衡为基础[8]。否则,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近年来,由于畜牧业对“快速”和“高产”的盲目追求,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与蓝耳病等问题以及由于外来引种而造成的生态入侵等,这些事件的产生都是不尊重生物自然规律、不考虑可持续发展、不关注人类生存健康,而带来的严重后果,致使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严重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
畜禽福利是指为了使畜禽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畜禽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其实质是让畜禽在健康与快乐的状态下生活[9],也就是要让畜禽吃好、住好、玩好、身体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动物福利,就是要让动物享有五种福利: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环境福利,即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害;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的恐惧和焦虑的心情[10]。五种福利好坏的评判可以用四条原则,即饲喂方法、饲养环境、适宜行为表达和健康状况。畜禽是人类的朋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合理的畜禽利用其实质是提高人的福利,所以根据畜禽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构建适于其健康成长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手段,不仅是对畜禽的善待,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善待。随着人们对畜禽福利认识的逐步深入,在畜禽生产中如何尊重畜禽福利,达到人与畜禽养殖的相对和谐,已经成为农业生物环境学科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人们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重视动物福利是事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西方国家,动物福利很早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关动物福利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善。在国家贸易中,各国已经把畜禽福利作为进口畜禽和畜禽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将畜禽福利养殖作为一个国家生产力进步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印度圣哲甘地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民族是否伟大,道德是否高尚。”所以,动物福利的理念不仅是善待生命的需要,还是人类文明道德的需要,更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2015年1月,光明日报报道“承认‘动物福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美丽中国的法治保障”[11]。由此可见,只有重视畜禽福利,把畜禽福利理念融入养殖各环节,把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到生产实践中,才可以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畜禽的友好共处、和谐发展。
畜禽福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从满足动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求的“人道”角度合理地饲养动物和利用动物,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的痛苦,使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12]。健康养殖是以优化生产效率为中心,将养殖效益、动物健康、环境保护以及畜产品品质安全等统筹考虑,实现动物养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3],是一种以优质、安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目标,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14]。畜禽福利是强调畜禽自身的“康乐”,而健康养殖是关注养殖全过程,是各环节先进技术的集合,着眼于整个养殖系统的健康,为单个畜禽的“康乐”提供物质与技术保障,两者最终都以畜禽健康为目标和评价标准。由此可见,畜禽福利是健康养殖的核心内容。
3.2.1 保障畜产品生产安全的需要 畜产品品质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饲养环境的恶劣、饲养方法的极端,使饲料中过量的重金属、生长素等物质,一方面通过畜禽排泄,造成土壤、水域污染;另一方面通过畜产品沉积,破坏食物链,威胁人类生存。同时,畜禽长期生活在痛苦、压抑、恐惧的不适环境中,也会分泌有毒物质,不仅影响其自身健康,也影响产品品质。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认识的提高,大力推行畜禽福利化养殖,生产绿色、健康、无污染、无残留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3.2.2 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畜禽福利化养殖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善待动物,为其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减少个体间争斗,使其可以表达自然天性行为与愉悦心理;投喂营养全面的日粮,保持其健康的活力与免疫力,可以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与生产性能,给养殖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2.3 与世界发展接轨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高度重视动物福利。截止2011年,已经有178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动物福利壁垒成为了制约国际贸易的措施。然而,我国的畜禽福利保护才刚刚起步,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尽管我国首部《畜牧法》也体现了对动物福利问题的重视,提出“畜禽养殖场应当为其饲养的畜禽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但这一法规的实施还需要相应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此,我国畜产品要想打破国际贸易中的壁垒,与世界经济接轨,就必须按国际规则办事,建立和实施畜禽福利化养殖体系。
3.2.4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畜禽福利的最基本原则是给畜禽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该环境的建立不仅要着眼于畜禽舍的小环境,严格控制温度、光和气体质量等参数;更要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人类社会、畜禽群体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对污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和全消纳”,科学合理的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等问题。由此可见,这种安全型的畜禽生存环境,不仅是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对解决当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的需要。
3.2.5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动物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动物为人类使用,为人类服务而蔑视和虐待动物。相反,应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更加珍惜爱护它们。所以深入研究畜禽的生理、行为需求,阐明畜禽的生存环境、人与畜禽的关系,建立畜禽福利及其生产系统的评价体系,提出畜禽生产全程可追溯管理规程与标准,健全管理法规与监督机制,最终实现自然生态平衡,这不仅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需要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畜禽福利化养殖与人类自身健康,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联系,最终要达到:善待生命,与畜禽和谐相处,实现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力开展畜禽福利宣传教育活动,科学选址,合理规划,把畜禽福利与健康养殖有机融合,与畜禽建立亲和关系,开发适于不同动物需求的福利化养殖模式,建立动物福利评价与监管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1] 陈 勇.论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J].前沿,2011,298(20):138-141.
[2] 陈忠炜.互动而又互构: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理论界,2013(2):120-122.
[3] 王 俊.对畜牧业发展梦与安全梦的思考[J].中国畜牧业,2015(2):41-42.
[4] 辛国昌.中国畜牧业的任务、挑战与出路辛[J].中国禽业导刊,2014(19):38-42.
[5] 李登新.基于可追溯系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南昌:东华大学,2014.
[6] 张 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江苏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7] 高懋芳,邱建军,李长生,等.应用Manure-DNDC模型模拟畜禽养殖氮素污染[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9):183-189,294.
[8] 吴若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重构的当代意义[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9] 柴同杰.畜禽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J].中国家禽,2014,36(24):2-7.
[10] 吕风三.畜禽福利待遇的意义与实施[J].畜禽业,2013,290(6):56-57.
[11] 邓海建.承认“动物福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N].光明日报,2015-01-16(2).
[12] 顾宪红.动物福利和畜禽健康养殖概述[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6):1-5.
[13] 卢德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乳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论以优化产乳效率为中心的乳牛营养技术及其系统集成[J].饲料工业,2005,26(22):1-8.
[14] 王光明,岗格尖措.发展畜禽健康养殖业,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