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华
(河北省滦南县畜牧兽医局,河北滦南063500)
年初,李某从外地种猪场购进5 头后备母猪,9月份陆续产仔。其中1 头母猪在哺乳阶段流出大量鼻血,因未见有鼻扭曲的现象,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仔猪断奶后,全部转入育成舍,随即淘汰母猪。不久,同栏另1 头母猪也发生流鼻血现象,仍采用淘汰母猪的措施。但是在育成舍的这2 头母猪的后代,出现了喷鼻、呼吸困难、接着出现流鼻血等症状;表现不安定,鼻镜周围的皮肤发生皱折,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等硬物上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样,继之为脓性物,有不同程度的鼻出血;病猪的眼结膜发炎,出现浮肿,从眼角不断流泪;这种现象蔓延到整个猪舍。
通过对鼻腔的解剖,鼻腔的软骨、骨组织软化和萎缩,主要是鼻甲骨萎缩,鼻甲骨的下卷曲变小而钝直,使鼻腔变成一个鼻道,鼻中隔弯曲。结合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病理学观察,诊断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最常见于2~5月龄的幼猪发生,以鼻炎、鼻梁变形和鼻甲骨卷曲萎缩和生长迟缓为特征,病猪有时继发肺炎或脑炎,生长停滞,难以育肥,有的成为僵猪。
设专门的病猪舍,对发病猪群严格检查,将发病猪隔离进病猪舍治疗。肌肉注射30%氟苯尼考针剂,10 千克/毫升,每天一次,连用3 天。有资料显示,氟苯尼考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治疗上好于阿莫西林、蒽诺沙星、头孢噻肟钠。
同时采用药水槽疗法,因猪口鼻齐,饮水的同时鼻子接触药液的机会多,高敏药物直达病灶的次数多,所以药水槽疗法是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最有效的给药途径。用此法治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疗效甚佳,使用普通高敏药物便可,如双链季铵盐,结合碘溶液、聚维酮碘消毒液,可任选一种使用,用水配成含药0.2%~0.5%的药液倒入水泥槽中供猪自由饮用,连用5~8 天。
隔离饲养凡曾与病猪或可疑病猪接触过的猪只,隔离观察3~6 个月。
仔猪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增强体质;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拥挤;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对通风性能较差的猪舍安装换气扇,在保证温暖的情况下加强通风,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每周猪舍定期消毒2~3 次,将各类猪舍轮流空圈清洗消毒,并在墙壁上刷拭石灰水,最后进行熏蒸消毒,对猪舍地面用2%火碱水定期消毒。
通过跟踪治疗了解到,该方法及时的控制了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蔓延和激发感染。综合治疗体会,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控制本病,必须执行一套综合性兽医卫生措施,控制本病的发生和蔓延,使萎缩性鼻炎在猪场逐渐得到净化。遂推荐该养殖户要将该批购入的母猪及仔猪肥育宰杀,并在以上基础上继续实行以下措施。
病猪用过的栏舍需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栏1 个月。坚持自繁自养,配种的健康母猪要单圈喂养。所生仔猪,在断奶时注意选择健康的留作种用,并不能与病猪群接触。引进猪时,购入后隔离观察2~3 个月,确认健康后合群饲养。猪的饲养过程中避免一次性大量引种;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避免各种大的应激因素,如温差幅度大、冷风袭击等。
母猪分娩前3~4 周至产后2 周,每吨饲料中加入100~125 克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土毒素400 克喂服;哺乳仔猪从15日龄能吃食时起,每天可按每千克体重喂给20~30 毫克土霉素,连续喂20 天。
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猪萎缩性鼻炎类毒素疫苗适用于成年母猪和仔猪,预防仔猪早期感染有效。
初产母猪和青年公猪在进入猪场时进行首免,4~6 周后加强接种1 次。然后根据猪场中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所有经产母猪(怀孕和哺乳期的母猪)和所有种公猪接种疫苗1 头份,间隔4~6 周,进行第2 次接种。在第2 次接种3 个月后,对怀孕母猪再接种1 次(分娩前30~40日时进行),通过初乳防止仔猪发生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对种公猪,每隔6 个月接种1 次。
新仔猪无母源抗体,首免7~10日龄1 毫升,2 免断奶前3~5 天1 毫升,;有母源抗体,断奶前3~5 天免疫一次即可,免疫剂量1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