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新乐市农业畜牧局,河北新乐050700)
在奶牛养殖业里边,最常见的是四大类疾病,即奶牛的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肠胃病)、肢蹄病、产科病、乳房炎。长期以来,由于奶牛四大类疾病的困扰,加之缺乏科学饲养管理方式等原因,使一些地区奶牛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其中造成经济损失比较大的就是奶牛产科病之一奶牛的胎衣不下,根据有关专家调查,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有的地方高达35%~40%。尽管胎衣不下是奶牛疾病中的常见病,但所导致的后果却很严重,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只其代谢病、乳腺炎、子宫炎等发病率也相应地比正常的牛只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准确地把握胎衣不下的诊断和防治。这种疾病在奶牛产后极易发生,不但引起奶牛子宫炎,影响再孕和产奶,甚至严重的时候还能导致败血症,危及奶牛生命。
奶牛的胎衣不下分为两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全部胎衣不下病例(有一部分胎衣露出挂在阴门外面),这种情况比较容易作出诊断;第二种情况是部分胎衣不下,因未排出的这一部分胎衣残留在子宫内,从外部不易发现,较难诊断。
如果产后未见奶牛在正常时间内排出整个胎衣,恶露排出时间延长,就可能是发生了部分胎衣不下。超过了24 小时,没有下来的胎衣就逐渐腐败变为恶臭而污秽的液状物由阴道排出,奶牛拱腰、举尾努责表现甚强。一般在产后1~3 天左右(夏天比较快),细菌就会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自体中毒,如果腐败产物被吸收,产后的奶牛即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与反刍减退以至废绝,产奶量下降、瘤胃弛缓或腹泻等,还往往伴有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某奶牛养殖小区的一头4 岁龄高产奶牛产犊后,没有立即排出胎衣,仅见一部分胎膜悬吊于阴门之外,第二天胎衣掉落,养牛户也没注意具体是仅悬吊于阴门外的胎衣断离了还是整个胎盘排出。奶牛当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5 天过后养牛户发现奶牛的阴道开始排出脓性液体,尤其是牛卧下时排出较多。食欲略有减退,产奶量下降。
病牛体温略有升高,由于病牛刚生产,子宫颈开放,在卧下或排尿时从子宫中排出脓液,尾根或后肢粘有脓液或其干痂;阴道检查时也可发现阴道内积有脓液,颜色为黄、白或灰绿色,直肠检查发现子宫壁变厚,并有波动感;子宫体积的大小与妊娠6 周~5 个月的牛相似,两子宫角的大小不相等但对称。摸不到子叶、胎膜、胎体。子宫中动脉出现类似妊娠时的妊娠脉搏,且两侧脉搏的强度均等,卵巢上存在有黄体。
根据奶牛的生产史结合病牛的阴道分泌物以及阴道和直肠的检查即可确诊为子宫积脓,是由于奶牛产后胎衣在12 小时内没有及时排下而继发的。
采集奶牛颈静脉血液5 毫升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注射前列腺素,24 小时后子宫中的液体开始排出。待子宫内容物排空之后,将四环素溶于大量生理盐水中灌注子宫,以消除和防治感染。冲洗之后将装有土霉素的胶囊送入子宫。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3 天后奶牛痊愈,12 天后奶牛开始发情。
感染布氏杆菌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在20%~50%,甚至更高,因此在综合治疗子宫积脓的基础上要同时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奶牛产后要注意检查胎衣排出是否完整,将脱落不久的胎衣摊开在地面上,仔细观察胎衣破裂处的边缘及其血管断短能否吻合以及子叶有无缺失,即可查出是否发生胎衣部分不下。
本病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越好,若病程延长,特别是子宫内膜受到严重损害时,虽能临床治愈,但难保证以后的生育能力。
子宫积脓常发生在产后15~60 天,卵巢上存在的持久黄体很容易与正常妊娠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青霉素不宜用于产后2~3 周内子宫积脓的灌注治疗。因为在此期间,子宫中存在一些耐青霉素微生物可以释放青霉素酶而阻碍它发挥作用,而使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得到保护。分娩经3 周后,尤其是在化脓棒状杆菌和革兰氏阴性厌气菌引起的子宫积脓时,应用青霉素灌注比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