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王素卿
从新常态中看到新机遇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王素卿
自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的科学判断以来,经济新常态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学习领会、思考研究的一个焦点,同时,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理解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下的行业发展,稳中求进、谋划作为指明了方向。
正如大家所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有四个显著“转向”: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推进经济结构的重组,实现优化升级;推动增长动力的重塑,实现创新驱动;促进发展质量的提升,实现更高效益。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新常态会给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我的看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多于挑战,倒逼机制将促进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向高端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缘由主要如下,在此与大家做些交流。
我们行业自本世纪以来,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始终在不断深入推进,探索体制创新、业态创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一大批企业成功改制,人才结构改善、队伍素质提高,业务横向延伸、纵向跨界拓宽,活力日益增强;有些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资源、主业做优做强,进入资本运作领域,品牌享誉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推动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向产业的高端、领先位置奋力进发提供了强劲助力。再有,依靠创新求发展的思想意识已在行业扎根,很多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更加自觉,创新驱动发展已不仅是观念而成为追求更高效益的行为,一大批企业专利、专有技术拥有量近年来激增,铺垫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在管理、科技等方面投入与创新带来的效益附加值、新增的经济增长点,对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业内企业在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上还很不均衡,差距明显。不同的细分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面对不同的固定资产投资预期以及市场环境,适应新常态的发力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的企业缺乏切实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修炼内功、打造优势、增强实力的理性行动,新常态下发展的基础比较脆弱;还有的企业观念落后,固守同质化竞争拼抢项目任务的陈旧思维,只盯住眼前的产值,甚至把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愿景的、实施工程勘察设计市场调节价政策的这一倒逼行业发展的机制,误以为大行低价恶性竞争之道的时机到来了,面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谋划新发展的形势无动于衷、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这些来自行业内部的问题,构成了适应新常态需要应对的严峻挑战。
从行业外部看,今后我国GDP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大体在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及其投资结构的调整更是需要认真应变的挑战。例如,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紧密挂钩的建筑设计业务,经业内有人估算,2014年房地产投资的放缓,与设计关联的新开工面积市场总量下降了一成;由此推断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将引发市场对设计产品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使得设计业务已不仅是本地设计企业的天下,设计业务市场向优质设计企业聚集,同质化、低水平设计企业将被挤出市场。设计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洞察经济社会趋势、产品变革趋势、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和城市政府诉求,提出高水平技术经济的设计方案,帮助业主赢得市场、获得利润。总之,质量要提升、能力须提高、服务要升级、效益须显著。
一是国家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利好的政策环境。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已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的方向,并且将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定位在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国家实施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的精准化,为一些经济领域的强势增长发挥关键作用,勘察设计将在顺势前行中受益。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传统上主导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增长的“发动机”。据“两会”期间披露的信息,国内投资依然比较踊跃,在2015年度,许多省市在机场、高铁、水利、环保、新能源、输配电、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管网、旅游等项目建设投资数百亿元至数万亿元;全国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了840万套任务,安排农村危房和统筹抗震改造466万户;去年国家批准设立的陕西、贵州、青岛、大连、四川的5个重点功能新区的建设等等,投资方向更加明确。三、四线城市的设计单位凭借地域优势将在城市和农村危房改造中、在新农村建设中也有发挥作为的许多空间。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多有过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历程,无论是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持续投资。我国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对民间投资开放,本月又发布了扩大对外资开放的新举措,新修订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大幅度缩减外商投资限制,将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以上,进一步释放投资活力,目的在于保持投资总量的均衡。进入新常态,旧的投资需求和新的投资需求此消彼长,投资将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生态治理等领域为着力点。做这样的调整,对经济全局、对行业来说既能释放增长潜力又能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发挥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希望业内企业增进理解、增强信心,并顺势而为。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量大面广且历时较长,是行业发挥作为、贡献社会、持续发展的又一广阔天地。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为80%左右,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率为54.77%,2014年城镇人口增加1 800万人,城镇化率仅提高了1.04个百分点,距离本世纪中叶达到75%左右的目标有很大差距,有大量工作等待去做。在“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建设原则下实现人们安居乐业,居民有住房、有就业的产业和有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这三个需求是“刚性”的。一座新型城镇的建成大体需要几年建设或更长时间,建房、建厂、建设施,既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符合质量要求。工业设计企业也将依据城镇发展产业布局规划,凭借专业特长及优势在新型城镇建设中得到发力、发挥作为的机会。再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进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继续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等涉及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也都涉及对工程勘察设计的需求。
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迈出国门谋发展,消化过剩产能。工程勘察设计走出去已经有20多年的实践,尤其是化工行业消化产能到国外市场找项目、做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企业将过剩产能转移给短缺产能的地方,获得各自追求的利益,也是国际上经济运作一种做法。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超过1 400亿美元,已成为纯资本输出国。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明确了走出去的途径及特点,为我们行业发展增长提供了新的契机,无论是出口的成套装备发挥功效、还是投资的产业发挥效益,都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工程勘察设计实现其工程化的工作。我们要利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区域发展更趋分化、普遍企望经济增长、引进外资、改善产业与产能结构的这一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搭装备“出海”、搭投资“出海”,在有需求国家、地区更多消化掉优质的过剩产能。通过产能转移,在世界既宣示行业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拓展市场覆盖,又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行业国际话语权。这是其一。其二,抓住时机,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水平,创造企业新价值。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1月至11月我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同比增长29.2%,其中承接离岸服务金额同比增长24.3%,抓住了发达国家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机遇,以总额689.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年初,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为推动“中国服务”转型升级,将设计、研发、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列入优先鼓励发展的领域。服务外包业与工程勘察设计两个行业的发展是相向而行的,但服务外包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企业新的价值,要抓住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和提高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及其劳动生产率,提高集成服务水平,提升融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融入国际服务产业链过程中,要审慎规避风险,坚持稳中求进。
(摘自王素卿理事长在2015年全国勘察设计同业协会秘书长工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