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雯 部环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指导:王秀莲
王秀莲灵活运用上焦宣痹汤验案3则
余静雯 部环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指导:王秀莲
咽堵胸闷 喑哑咽堵 咳嗽
上焦宣痹汤原是吴鞠通根据 《临证指南医案·呃》中所用方整理的方剂,由郁金、枇杷叶、豆豉、射干、通草五味药组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6条“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宣痹汤主之”,并自注:“上焦清阳膹郁,亦能致哕,治法故以轻宣肺痹为主。”[1]此方主要用于湿阻气郁哕证。王秀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三十余载,学验俱丰,临床擅用温病学理法辨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治疗上强调枢利气机、因势利导、透邪外出、顾护阴精等,无论是常见病还是难治病多有效验。现举王教授临床活用《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验案3则,并浅析本方,一鳞半爪,或有微益。
魏某,女,72岁。2014年3月17日初诊。
患者2个月前因感冒接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输液治疗后出现咽堵胸闷,曾服金银花分散片、清喉利咽胶囊、吉诺通、沐舒坦等药,未见好转。现自觉胸闷,咽堵,痰多色白难咯出。平素胃胀怕冷,纳少,不敢进食肉类,寐欠安,小便可,便秘。舌红、苔白略厚,脉弦滑。辨证:痰湿郁阻上焦气机。治法:宣肺开郁化痰。方拟上焦宣痹汤加减,处方:
郁金10g,枇杷叶15g,豆豉10g,通草6g,桔梗10g,甘草6g,瓜蒌皮15g,橘红20g,丹参20g,砂仁6g,党参20g,麦冬20g。4剂,水煎服,日1剂,饭后温服。
2014年3月21日二诊:药后胸闷减轻,痰量减少较易咯出,寐较前安。现仍觉咽堵,有痰,胃胀,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略厚,脉沉弦。治以宣肺化痰、理气和胃。上方加佛手15g、香橼15g。继服4剂而愈。
按:患者素有胃病,感冒输液后出现胸闷咽堵痰多等不适,王教授认为此证与感冒后不恰当地输液及过服寒凉药,导致邪气失于透解,余邪与体内痰湿交结,郁遏上焦气机相关。气机不利又使祛邪受阻,二者相互纠结故病难速愈。王教授针对此时邪困肺气,气郁湿阻,主张开郁祛邪,用上焦宣痹汤加减,借其苦辛宣通气机。苦者能降,可纵向肃降;辛者能开,既可纵向宣通又可横向开达。苦辛合用可以开展上焦郁闭之气机,里气转动,表分亦通,热清湿化。加瓜蒌皮、橘红清化痰湿以祛邪;虑患者年高,素有胃病,辅以党参、丹参、砂仁、佛手等理气宽胸、行气和胃。诸药共奏宣通郁痹、清化痰湿之功,药证相合,故收良效。
魏某,男,59岁。2013年11月22日初诊。
患者反复咽堵2年,各处求诊接受汤药调理,观其方药多为理气化痰之方。近1月来加重,遂来就诊。刻见:喑哑,咽部异物感,咽痒,咽堵致喘息不畅,自觉餐后食物不下行,素心情不悦,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少。喉镜显示为慢性咽炎。诊断:慢性咽炎。辨证:上焦气机郁滞,肺胃阴虚。治法:宣降气机,滋养肺胃。方拟上焦宣痹汤加减,处方:
郁金10g,枇杷叶15g,豆豉10g,沙参20g,麦冬20g,党参15g,木蝴蝶10g,薄荷10g。4剂,水煎服,日1剂,饭后温服。
2013年11月29日二诊:患者述药后咽堵、喑哑、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改善,进食下行不畅亦好转。心情时有不悦。舌红、苔薄白,脉弦。前方加柴胡10g、枳壳10g、夏枯草10g、绿萼梅10g。继服4剂。
2013年12月3日三诊:药后诸证较前明显好转,仍自觉咽中有异物感,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略厚,脉沉弦。二诊方加连翘10g、丹参15g。7剂愈。
按:患者平素心情不悦,气机郁滞,肺胃气机升降失司,故见咽堵、食物下行不畅等症;气机郁痹影响津液敷布,且患者反复使用理气化痰药也耗伤阴津,肺胃失于濡养,加重气机郁痹,故病程长达2年之久。王教授认为治疗当滋阴生津和宣畅气机并用,药用上焦宣痹汤加沙参、麦冬柔润养阴之药。本案巧用薄荷,取其轻清芳香宣散之性,不仅利咽喉,还能开上、中焦气机之郁。
闫某,女,48岁。2013年11月11日初诊。
患者近半年自觉常有气逆上冲,气逆而咳,少量痰,胸骨下端憋闷不适,且咽喉疼痛灼热,偶两手干热,后背疼痛。心、肺、胃等检查无异常,经多家医院治疗,症状无改善。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略黄,脉弦滑。诊断:咳嗽。辨证:痰热闭阻上焦,胃气冲逆。治法:降逆开郁,清热化痰。方选上焦宣痹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处方:
郁金10g,枇杷叶15g,豆豉10g,通草6g,蒌皮15g,连翘15g,银花10g,旋覆花10g,姜半夏10g,丹参20g,姜黄10g,枳壳10g,白芍10g。4剂,水煎服,日1剂,饭后温服。
2013年11月15日二诊:患者述药后背疼消失,憋闷好转,但仍觉咽部疼痛略有干热,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前方减姜黄、枳壳,加玄参5g,银花改为15g。7剂而愈。
按:王教授认为肺气郁闭可致中焦胃气不和,冲逆向上,胃气不降也可影响肺失宣降,二者互为因果。胸背憋闷疼痛亦责之上焦气机阻滞;气郁而化热,上冲咽喉,津伤内热,故咽喉疼痛灼热,两手干热;少痰、舌红、脉弦滑为痰热征象。故用上焦宣痹汤开上焦之膹郁,上焦气机转动,中焦亦得调畅。合用旋覆代赭汤可增强肃降肺胃之功,配蒌皮、连翘、银花清热化痰,加丹参、姜黄、枳壳、白芍助理气活血。全方共奏清热化痰、降逆开郁之功。
王秀莲教授认为,上焦宣痹汤长于调畅气机,不仅适用于湿阻气郁所致哕证,对痰热痹阻、阴虚气滞、余邪郁痹等各种原因所致气机郁阻者皆可加减应用。本方的关键是辛开苦降,开上焦郁痹,核心药物是郁金、枇杷叶。郁金辛苦,性轻扬上行,《本草备要》将其功效概括为“宣”“泻”二字,善行气解郁[2]69;枇杷叶味苦,“善清肺和胃降气,气下则火降痰消”[2]167。二药辛苦并用,一宣一降,可宣通气机,清热开郁。如郁热较重常加银花、连翘宣散郁热;痰多可加蒌皮、橘红、浙贝母等理气化痰;痰稠胶结不易咯出者加瓜蒌仁、海浮石化痰散痰;胸闷不适加蒌皮、党参、丹参宽胸理气活血;气逆常合用旋覆代赭汤,两方一宣一降,通畅气机;气滞胃胀、痛等加佛手、香橼,理气解郁;久病伤阴或素体阴虚,重用沙参、麦冬清养肺胃之阴,润痰以助排痰。
[1] 清·吴瑭.温病条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2
[2] 清·汪昂.本草备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R289.5
A
1672-397X(2015)07-0053-02
余静雯(1991—),女,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专业。yujwviolet@163.com
2015-04-06
编辑:吴 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课题(2013JYA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