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蓓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关于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宋 蓓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本文主要阐述了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的目的及其意义,总结了总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总承包合同管理的若干问题,最后指出了若干的处理措施。
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综合素质;动态管理
随着建筑功能越来越完善、复杂,建筑施工也越来越专业化,建设方通常是把如此复杂的工作交由一个总包商来全面管理,并与之签订总承包合同。而总包商再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进行分包管理。工程总承包商因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偏要处理大量与业主、与各分包商之间协调关系的事务性工作,因而规范严密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各承包商的合同关系,要实现总承包人的直接负担,承担各分包商的行为后果。选择自己的总承包分包商,一般而言,长期的合作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但不是因为这些关系的存在,丝毫放松二元包业务的监督和控制。合同管理是对分包商的规范的必要条件,是一般承包商有效控制局面,减少分包商风险发生的风险的基本条件。即使是业主指定的分包商,也不能免除承包商对分包工程指定的责任。所指定分包商的合同关系,不仅体现了合作和互利的关系,而且还必须反映合同管理的原则,对分包商的行为进行主动控制。
由于工业政策的限制,一般的承包商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分包商,如消防工程,通信工程等。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关系是平行于业主的方向。但在合作的过程中,影响自身利益的因素。总承包人应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这些利益进行清理和处置,并与分包商达成协议。
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是一个承包单位(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负责组织实施某一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全部工作的工程承包方式的合同。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 合同管理的效益性
由于项目的价值大,合同价格高,合同管理的经济效益显著。良好的合同管理,可以使承包商避免损失金钱,利润率,否则,承包商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它已被许多工程实践证明。对于正常的工程,合同管理的成功和失败的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可以达到20%的项目成本。
2.2 承包合同管理期限长
由于工程承包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设周期较长,使合同寿命长。它不仅包括施工期,而且包括投标和合同谈判以及保修期,所以一般至少两年,长时间长达5年以上。合同管理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并不断地从收到投标的时间,直至合同的完成,以及长期的失败。
2.3 合同管理的风险性
(1)由于工程实施时间长,涉及面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如经济条件、法律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等。这些因素承包商难以预测,不能控制,但都会妨碍合同的正常实施,造成经济损失。
(2)合同本身常常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不仅导致报价降低,而且业主常常提出一些苛刻的合同条款,如单方面约束性条款和责权利不平衡条款,甚至有的发包商包藏祸心,在合同中用不正常手段坑人。承包商对此必须有高度的重视,并有对策,否则必然会导致工程失败。
2.4 合同管理的动态性
由于工程过程中内外的干扰事件多,合同变更频繁。常常一个稍大的工程,合同实施中的变更能有几百项。合同实施必须按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因此,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合同控制和合同变更管理显得极为重要,这要求合同管理必须是动态的。
随着《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建设工程施工中相关问题解释等的颁布,合同管理法律已基本健全。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法律的执行还存在着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工程管理模式并存,如何才能科学与艺术地处理好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摆在整个建设领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3.1 在“前期”出现的常见问题
(1)相关信息采集不完整。在合同中收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总承包人和社会环境的地位,存在着大量的特殊性,这导致了总承包人在合同前期签订了巨大的信息采集限制。
(2)承包商与发包人对于合同范本内容不够熟悉。我国建设部所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范本是目前我国国内使用广泛的一种施工合同文本,由于不能全面覆盖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范围,部分行业根据自身的建设特点依此制定了属于自己行业的建设施工合同范本。
签订合同的主要承包商和承包方的任何一方,应详细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这是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合同双方对合同的主体和规则不熟悉,则可能导致合同谈判和签订大量的矛盾和纠纷,也为以后的合同实施工作。
3.2 在“执行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
(1)建设市场机制体系有待完善。在合同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阴阳合同”的不利条件,即市场对非真实投标的竞争。在公开招标或者招标过程中,业主和承包人都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这是合法的,但这是有限的,供有关部门使用的备份。而在承包商的投标中,业主需要与承包人订立合同的实质性条款和条件的合同,该合同是真实的,但这一“阴”合同在合同中往往存在一些内容,但行业不能停止这种现象。
(2)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在工程总承包过程中,往往业主自由地将价格降下来,增加范围或质量标准,不履行合同支付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这些现象已经证明,我国建筑业企业的承包企业需要提高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保护企业的利益。
(3)对于合同管理的认知意识不够,导致合同的自身作用性得不到发挥。这点问题最为显著的表现便是不按照合同内容办事。就目前现状来看,许多总承包商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如若遇见与利益有关的纠纷问题时,大多不会按照合同中的条款走法律程序,寻求解决。而是借助着各种渠道和关系,甚至是违规途径,以希望问题快速解决。
4.1 建立起有效的合同实施保证制度体系
在建设工程合同总承包合同后,合同由建设部执行。第一合同宣传和披露的所有人员:项目部工作人员应提高他们对项目合同的认识,对合同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小。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合同管理工作非常多,因此应通过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一般合同来组织和协调部门的工作,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数量。
4.2 及时跟踪掌控工程实际进展,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管
合同管理最终目的要保证合同的有效实施。因此,这个环节乃是合同管理工作当中作为关键的环节。对合同实施过程实行全程监管,及时掌控工程进展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给出解决策略,避免留下后遗症,导致合同争议和纠纷,最终影响合同的执行。
4.3 项目合同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索赔管理
工程合同索赔的管理水平是承包商合同管理水平的实质反应。通过索赔事件的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同条款,提高合同的专业细节能力。因此,承包商的队伍中,一定要通过索赔管理等工作实践,培养一批钻研合同管理细节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项目合理收益的同时,更好地扩大合同管理人力资源能力增长。
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施工总承包模式在内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合同管理都会因为工程实际情况不同而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所以合同管理不能陷入僵硬的程式化,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管理中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的技巧。
[1]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S].
F284
A
1673-0038(2015)37-0255-02
201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