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乙醇胺(MEA)法生产乙撑胺工业化装置,2015年7月6日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专家组认为该工业化装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反应压力和乙二胺(EDA)选择性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工业化装置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压力低、反应速度快、产品收率高、生产能耗低等特点,MEA的转化率在45%以上,EDA的选择性在80%以上,EDA纯度≥99.7%,二乙撑三胺纯度99.3%。应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纯度高,副产物少,可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
专家组表示,3万吨/年MEA法乙撑胺工业装置各项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技术,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提高了我国乙撑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可缓解我国乙撑胺的供需矛盾。
据介绍,MEA法生产乙撑胺技术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成套技术,包括工艺技术软件包及催化剂。该技术在催化剂研制、工业化催化剂放大生产、滴流床反应器内构件研发和产品分离技术研究及万吨级生产装置设计、工业化装置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011年8月,大连化物所与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我国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万吨/年MEA法制备乙撑胺工业装置投产。该装置到目前已经平稳运行近4年,累计实现产值近5亿元,利润1亿元。在此基础上,山东联盟化工又新建了3万吨/年大型乙撑胺装置,于2015年3月投料生产。
据了解,乙撑胺是应用广泛的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我国乙撑胺生产起步较晚,国内90%以上的产品依赖进口。我国虽已建设了多套中小型乙撑胺装置,但普遍采用二氯乙烷法生产乙二胺,原材料单耗较高、能耗高、腐蚀严重、污染大,不但难以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也与国外产品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