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磊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妇科,山东 临沂 276600)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炎症,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病变。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因素有很多,如宫颈炎性反应蔓延扩散、顺产、剖宫产、流产及宫腔手术、经期性行为等导致子宫受细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腹坠痛、月经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痛经等。子宫内膜炎若不得到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一是西药抗生素治疗,一是中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利弊,西药治疗起效快,但抗生素治疗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中药治疗虽然降低耐药性并且不良反应较小,但是治疗时间长,患者容易半途而废。本文采用抗生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 年1 月~2014 年3 月在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 例,年龄20 ~48 岁,平均(36±2.2)岁,病程1 ~9 月。对照组60 例,年龄22 ~52 岁,平均(38±3.2)岁,病程1 ~10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临床对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替硝唑或甲硝唑静滴联合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二联抗生素连续静脉滴注5 d 缓解症状,对照组单纯用抗生素甲硝唑静脉滴注同时联用二或三代头孢菌素类二联抗生素连续静脉滴注5 d;治疗组在月经期用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5 d 后,于月经期后半期周期性口服甲羟孕酮10 mg,1 次/d,连续服用21 d,3 个疗程后复查。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 ~6 个月,观察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情况。
1.3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炎诊断标准[1]:白带增多,色黄、呈水样、脓性或掺血,厌氧菌增多伴有恶臭味。下腹疼痛并向两侧大腿放射,疼痛程度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体温可升至39 ~40℃。妇检:宫体增大,有压痛,体质较虚弱。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60 例中,治愈33 例,显效15 例,有效6 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60 例中,治愈8 例,显效13例,有效22 例,无效17 例,总有效率71.6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治疗组抗生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效果满意。
子宫内膜炎指子宫受到链球菌、淋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一些厌氧菌感染,多发生于顺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及宫内手术后,由于宫腔与外界细菌接触而发生感染[2]。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主要有西药和中药两种方法,西药治疗多采用抗生素,需较长时间才能治愈,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失去治疗效果,反复发作,中药治疗可避免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小,但患者不能坚持服药,耽误治疗[3]。甲羟孕酮可与孕激素受体结合与雌激素拮抗,使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分泌期子宫内膜分泌不足,使感染的子宫内膜彻底脱落,从而达到药物性清宫的目的。甲羟孕酮与抗生素联用,不仅可以消炎,还能减少子宫内膜的量,在功能层内膜脱落后基底层也可以得到消炎,减轻炎症引起的盆腔疼痛[4]。抗生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这种治疗方法疗程短,一般整月治疗后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此后可停药;若效果欠佳,可先做细菌耐药性试验,再选择对病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从而避免耐药性,此法还能降低单纯孕激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规避了中西药治疗的各自弊端,效率高,有充分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曹泽义.中华妇产科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63.
[2] 刘云云,邱秀群.浅谈30 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76.
[3] 任伟茄.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1.
[4]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