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艳 (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0)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由于患病儿童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在儿科的发生率同样很高[1]。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儿科静脉导管感染率。我院儿科于2012 年7 月以来,将持续质量管理方式应用于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2 年7 月至2013 年3 月间30 例行静脉导管穿刺的住院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 ~7 岁,平均(4.3 ±1.4)岁,心胸外科患儿18 例,普外科患儿9 例,骨科患儿3 例;将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6 月30例行静脉导管穿刺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1 ~7 岁,平均(4.3 ±1.5)岁,心胸外科患儿19 例,普外科患儿8 例,骨科患儿3 例。两组患儿均配合治疗,在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对静脉导管穿刺患儿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应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团队
对于儿科患者,在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选择操作技术水平高、中级职称以上的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对患儿进行高质量的静脉导管穿刺技术,此外由手术室护士长、病房护士、责任护士和患儿家属共同组成持续质量改进团队,对患儿提供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1.2.2 护理计划阶段
根据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根据导致患儿发生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下一阶段患儿护理制定更高标准的护理计划。
1.2.3 护理实施阶段
①由主治医师负责置管,必要时行超声引导,对于穿刺困难患儿,术后进行重点追踪;②健康宣教,告知家长置静脉导管的目的、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家长协助护理,使患儿得到更优质的护理,促进患儿恢复健康;③静脉导管置管后,用生理盐水擦净血液,碘伏进行消毒后用敷贴覆盖穿刺部位,记录穿刺时间、外露长度以及负责人,24 h 后揭下敷贴换药,观察是否出现渗漏、红肿以及导管移位等现象,如无特殊情况碘伏消毒后用敷贴覆盖;④在置管过程中,护士严密监测患儿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定期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相关的处理,预防静脉导管的相关感染;⑤在穿刺、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每次输血、输液、采集血标本等相关治疗后都应严格封管,避免因穿刺部位与外界接触造成的感染;⑥定期更换静脉导管,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脱落和阻塞。
1.2.4 检验阶段
每周召开研讨会,团队成员汇报方案实施效果,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探讨,不断完善护理计划。
根据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评分≥85 分;满意:评分在60 ~85 分之间;不满意:评分<6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护理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
经对比观察,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儿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已成为危及住院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得到广泛重视。其中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最为常见,儿童更是感染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住院患儿由于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且长期留置静脉导管,不能有效抵抗有害物质,因此造成相关的感染[2]。其次,患儿依从性差,好动,静脉导管易弯曲、梗阻、脱落等,因此出现相关感染。由此可见,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于预防儿科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具有积极作用。操作娴熟的麻醉师、医师、护士组成的持续质量改进团队,为患儿提供更加高标准的医疗、护理服务,有效预防相关感染,促进患儿恢复身心健康[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儿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经对比观察,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的患儿,穿刺部位分泌物增多,容易浸润敷料,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采用棉质敷料,定期更换,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若穿刺三次以上还未成功者,应停止,否则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增加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4]。定期对静脉导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病理性检查,了解分泌物的形状、类型等,早期预防相关感染。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儿家长焦虑、紧张的情绪,护理过程中多陪伴患儿,消除患儿的孤独感,指导患儿家长多陪伴患儿[5]。
综上所述,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 李琦,倪凤霞,范娜,等.持续质量改进对预防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0):106-107.
[2] 占娜,来文萍.深静脉导管的堵管发生率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77-2978.
[3] 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2):102-105.
[4] 黄朝梅,罗英,何力.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10):55-59.
[5] 蔡惠群,陈恒燕,曹惠玲,等.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