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俊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类院校也在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但似乎只着重艺术专业教学,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常常被忽视。通过调研、查阅有关资料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英语基础整体薄弱。由于艺术专业性极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学生入学考试成绩相差悬殊、发音不标准、语音知识欠缺、词汇量小、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听写能力严重滞后,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等。
2、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艺术类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专业兴趣浓厚,具有“为艺术而学习”的理念,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较弱等。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作为艺术专业的外语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常常忽略艺术类学生语言认知特点和外语学习的心理状态,照本宣科、一味灌输;在教学内容方面,固守教材语言内容本身,与学生专业知识关联不大,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
4、教学大纲不切合实际。目前,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数采用教育部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英语教学大纲,按照大纲中的“教学安排”去执行,往往忽视艺术院校学生外语基础薄弱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同一把尺度,结果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不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制约了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作为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专业特点,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英语学习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1、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笔者在艺术院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层次的学生中进行了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表现欲强、思维活跃、见识较广、专业情节浓厚等特点,但英语学习兴趣较低,自控能力较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与非艺术类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2、理论依据
(1)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大流派,强调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对个体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认知心理学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时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他认为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潜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容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掌握试探的方法,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储存。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Vgotsky,1978)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情境性”,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还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总之,无论是认知理论还是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来构建知识。因此,我们根据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艺术类学生性格特点,针对以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建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考评等多方面,采取英语语言应用与艺术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英语应用基础,让英语教学为艺术教育服务。
1、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独特个性,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营造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环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主题教学法和人物教学法,即通过写作、讨论等形式,以教材为蓝本,围绕主题设计与现实社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为任务,以任务为学习动力、途径、刺激、目标、手段、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应用语言及积极策略去完成口头、书面等任务,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发展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Two Generation Gap”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表现力强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围绕主题,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习者创造情景,让学生通过分别表演“Sandy,Mother,Father”等角色对“Music,makeup,clothes,tattoo”等不同态度的故事情节,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自我表现,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实际应用中亲身体会到英语语言特点,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结合艺术类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外语认知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即“为艺术而学”。在外语学习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倾向于以艺术欣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纯语言学习角度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内容缺乏实用性,与其专业毫无关联,没有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把难以理解的英语语言现象与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动画专业学生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预备级第一册“Unit Three Tryingto Fit intoa New Family”一课中,教师采用与课文内容(三个失去父母的小孩寄宿亲戚家)相关的动画短片“The Little Orphan”的方式导入课文,引起学生注意力,在词汇“Line、Lay”等词的讲解中,不仅包括基本的词汇用法,而且还加入动画专业词汇“Line Test(铅笔搞试拍)”“Layout(构图)”等学生熟悉的动画词义,以丰富教学内容;在句法“be to do”不定式表示将来时间讲解中,通过多个与动画专业知识相关的例句,如“I am to see an animation movie,Tom and Jerry,with Mary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我打算和Mary去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掌握英语语言应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鉴赏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艺术专业特点,拓展作业形式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大部分外语教师都以书本课后习题作为作业,而艺术专业学生对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积极性不高,缺少动力。所以,改变传统的枯燥的作业练习方式,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力求以英语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出发点,采用英语课外作业与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在动画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练习方面,采取动画片内容改写、动画短剧的英语剧本创作、漫画与英文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和应用能力;在新闻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作业练习方面,通过英语新闻采访、经典影片片段模仿、台词朗诵、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4、以语言应用为目的,进行考评改革
测试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题型、难度,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以语法点、词汇等考核为主的应试考核方式,对期末考试类型、分值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采取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与尝试,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作业形式,培养了学生语言英语能力,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英语的学习意识,促进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快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还有待于艺术类高校外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探讨和不断的完善。
[1]Vgotsky,L.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MA:Harv 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