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底线思维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言浩杰,马强强
(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来的最新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所显示出的理论和实践的魅力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普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用底线思维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便能更好地把握其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而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法必依、领导干部遵循政治规矩这些底线便是探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底线思维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会更加系统、更加精准。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底线思维;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然是别有一番韵味。抓住这些底线,我们便能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不断固本培元。
一、 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底线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展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1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是随风飘曳,摇摇欲坠的,这个战略目标有抓手,而且可操作性极强,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深深蕴含着最根本的底线,这种最根本的底线就是要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牢记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这一底线至关重要,把底线思维节节贯穿于农村的各项工作中,不能忘记农村这一头,运用好这一底线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农村必然成为一块新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曾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而且又在听取云南某些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时又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4]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而且都要保证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都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切切实实的底线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愈加可触,同样也使得各级领导干部做事情有针对性,在为一些困难地区和群众服务的时候能真正察实情、办实事、求得实效。正如十八大报告中说过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所以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根本。
抚今追昔,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首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伟大构想,距离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蓝图已过去三十年之久。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我们党始终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奔赴在康庄大道上,始终把广大农民的酸甜放在心上。从安徽小岗村燎原农村经济改革之火,逐步蔓延至全国各地,使广大农民的米袋子鼓起来了。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使得农村的科技实力得到提升,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免除农业税,老百姓的钱袋子又鼓起来了。这些更大程度上说明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之中不可放松。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根本底线不可动摇,任何政策要惠及我们国家9亿人口的广大农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才能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时代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始终围绕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少不了这样的底线。
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底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深化改革需要改什么,怎么样深化改革,这些都是主要的问题。但是,在深化改革之前还有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明确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清楚朝着什么方向改,务必确保改革方向的正确性,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过:“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方向奋勇前进。”[5]67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就决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是一个基本前提,是不可动摇的底线。改革绝不照搬照抄西方模式,那就必须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过:“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P67把方向定位准确了,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无论怎么深化改革,都要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改革的方向底线明了了,那么深化改革作为促使发展的动力之源才会变得更加强劲。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底线不仅是当今全面深化改革中最基本的底线,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着这一最基本的底线。邓小平曾经说过:“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6]138“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6]370因为坚持住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一底线,改革开放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江泽民同志也曾强调过要划清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界限,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守住了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底线,成功地把改革开放推向了21世纪。在新的世纪,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强调:“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7]这个正确方向就是社会主义的方向,因为有了这个方向,我们国家才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反,原来的大国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的时候,却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没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顷刻之间一座帝国大厦就轰然倒塌。前车之鉴,殷鉴不远。这也更加表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永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底线。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各领域发展永动机,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必须矢志不渝坚守社会主义方向。坚守社会主义方向这一基本底线是中国这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的游轮的“航舵”,把控好这一“航舵”,才能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能量,汇集起奔腾不息的智慧,不断开创改革的新局面,才能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之中披荆斩棘,开启扬帆远航的新征程。
三、 有法必依是全面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底线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在此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迎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法治。一个人如果没有法治的灵魂只会是一具空壳,一个国家没有法治的信仰也不会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有效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法治的环境氛围不是很浓厚,有法不依已经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法必依就显得更加急切和紧迫。因此,有法必依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底线,不得突破这一底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9]145坚持有法必依这一底线,才会真正把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依照法律办事,这样,良好的法治环境才会在会在社会中悄然实现。
有法必依更加要求“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必须带头遵守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权利,有法不依,不如无法。有法不依不仅会动摇法律的权威,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破坏极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得着眼于少数人,因为现在少数领导干部恰恰成为了破坏有法必依这一底线的始作俑者,成为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重要推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此,习近平以深邃的眼光道出了依法治国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10]领导干部必须依法办事,而不是视法律为“稻草人”和“矮篱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效力和权威。“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把有法必依作为领导干部能不能被提拔的底线,不但意味着有法必依为党招贤揽才的巨大效力,更意味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忆往昔,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到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再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法必依始终贯彻于党的执政理念中,“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党一贯奉为圭臬。纵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遇到的阻力再大,如何暗流涌动,坚守有法必依这一底线始终不能动摇,而且主要是那一部分“关键少数”要有法必依,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让法治的阳光普照中国大地。
四、 领导干部遵循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最关键的底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如果一个政党也没有规矩,那么注定是一盘散沙。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严肃地指出过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当前,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我们党还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战斗力,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这些少数,关键在于这些领导干部能遵循政治规矩,把政治规矩作为心中的底线。
政治规矩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11]然而,在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不断践踏政治规矩。比如说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淡薄,在一些具有原则性的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摇摆不定;有的干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指指点点,或是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好像很理直气壮的样子;有的对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不执行,或是偷工减料;有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口无遮拦,无法无天。这些行为都是对党的政治规矩的轻视,把政治规矩视为“牛栏关猫”。因此,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抓手,促使领导干部遵循政治规矩,势必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为关键的底线。
把政治规矩作为底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讲党性、讲政治,就是要学会慎用权力,权为民所用,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有种有责、心中有戒,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做政治的明白人。而且只有促使领导干部遵循政治规矩,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把全面从严治党最为关键的底线筑牢,真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从严治党的巨大效用。把政治规矩作为底线,领导干部可以防止自身发生质变,以底线来严格要求自己,用理想信念的顶线来完善自己,把这一底线挺在工作前,始终作为心中的压舱石,从严治党才会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服务。
倡导遵循政治规矩一直萦绕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面对一系列的问题,邓小平又指出了我们党只有依靠理想和纪律才能把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团结和组织起来。而在进入新的世纪以后,胡锦涛同志始终提倡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可以看出,促使领导干部遵循政治规矩,历来为我党所重视,所以说,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干部遵循政治规矩这一关键底线决不可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抓好了这一关键底线,才能始终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不断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五、结语
用底线思维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的精思妙想,也可以看出底线思维的活力四射,维护广大农民利益这一最根本的底线必将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春潮澎起,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性这一最基本的底线必将使得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 有法必依这一最重要的底线必将使得全面依法治国扬帆远航,促使领导干部遵循规矩这一最关键的底线必将使得全面从严治党久逢甘霖。底线思维的生命力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会因经受住改革开放实践的检验而愈益凸显其宝贵的时代价值和时间价值,底线思维与这个拥有魅力的时代擦出的理论火花也日益彰显出持久的生命力。用底线思维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愈益柳暗花明。始终做到对这些底线心中有数,那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然会得到更加忠实的信奉和坚定的落实,“四个全面”也会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改革要有哪些新思维[N].人民日报,2014-01-15(04).
[2]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01).
[4]习近平.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EB/OL].(2015-01-23)[2015-09-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3/c_127412572.htm.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8-12- 18)[2015-09-23]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_2.htm.
[8]习近平.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4(0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01).
[11]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01).
[责任编辑:陈如松]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5)06-0038-03
[作者简介]言浩杰(1990-),男,江苏常州人,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强强(1982-),男,山东安丘人,博士,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规划基金博士扶持项目(2015BS43);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014B155)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