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的逻辑思路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2015-04-15 18:57王增智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路民族

王增智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新民主主义论》的逻辑思路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王增智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一种恰当的逻辑思路是深刻理解某个问题的切入点。《新民主主义论》的逻辑思路对理解当前热论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其问题意识、目标分解、逐步达标、具化任务和对错误思潮的批驳等均适用于对中国梦的解读。运用这一逻辑思路解读中国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 “中国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新民主主义论》;逻辑思路;中国梦;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理论宣传和学界讨论的热点。为了深入理解中国梦,寻找一种恰当的解读方法是必要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逻辑思路对理解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新民主主义论》全文共由15个部分组成,其总体上的逻辑思路是:当前我们直面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及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点是什么即国情如何、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国内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批驳当时流行的反动思潮等五个方面。《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问题意识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某一论说的问世基于某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1](P662)这段话可以说是毛泽东写这篇重要文章的主旨,其问题意识是“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针对“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打入了闷葫芦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梦在当下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是什么呢?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梦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成为高频词,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又将走向何处?这一重大问题敲打着每一个思想者的心灵。从历史进程看,每当中国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时,“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就会成为思想者自觉思考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2]习近平的这句话从历史纵向维度上回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在大方向上指出了当代中国的未来走向,同时强调了当前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的状态才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又用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这一伟大复兴?

纵观中国梦出现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梦不是帝国梦、霸权梦,而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是要在当代世界语境下构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文明国度,其落脚点在“高度文明”。

由于当下中国梦的言说总是与中国道路紧密相连,而中国道路又总是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互为支撑,即我们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取决于来之不易的中国道路,只有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变为现实,走别的道路既不适合当代中国国情,也不能实现中国梦。由此凸显的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问题。这一问题意识还基于这样的重要性: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其针对性就是针对那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怀疑的人。一句话,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梦的真正意涵在于:由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就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最接近,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这条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论》中对实现目标的分解阐释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党引领革命,凝聚力量,带领群众前进的方向和战斗旗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这里的“新中国”是一个集“区别、引领、召唤、凝聚”于一体的大概念,要凸显其“新”在哪儿,就必须对其进行分解。因此,“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P663)这样,“新”就有了载体——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共同托起新中国,“新”就变实在了,“新”由“变为”来实现,“变为”凸显“新”。正因为毛泽东在整篇文章中对“新”和“变为”的具体而全面的阐释,才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理论问题,使得全党统一了革命思想,明确了革命目标,吸引和凝聚了无数热血革命者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中国梦是中国人长期奋斗的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的梦想。这个梦想包含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富强梦、民族层面的振兴梦和人民层面的幸福梦,三位一体共同托起中国梦。

国家富强是在世界语境比较意义上而言的。习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2]这里的“落后”就是在世界语境中讲的,没有比较就无所谓落后。“发展才能自强”是讲如何变得强大的途径。在世界语境中,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的世界语境中,国家富强是摆脱挨打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会有世界地位,才会得到他国的尊重,中华民族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富强不仅仅是指硬实力,还包括软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的强。“富”是指物质财物的多寡,“强”是指实力比较的大小;“富”了不一定“强”,但“强”则基于“富”;“强”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是一种综合实力的概括。我们今天讲国家富强除了应拥有较多的物质财富之外,还应特别关注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的相应地位,这是实力的“晴雨表”。处处以西方话语、西方标准来规范和衡量中国,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国家的强,真正的强是在世界话语体系中有自己的话语权,同时也受到别国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中国国家真正富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侧重点不同。总体而言,民族振兴侧重强调中华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层次性和现实性决定了民族振兴的侧重内容是民族精神或文化的振兴,是一种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心灵纽带的勃兴,体现为一种高度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这既源于近代以来因为中华民族的苦难屈辱而导致的心理抗争,又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扬眉吐气。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3](P95)这里的“民魂”是指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通常以文化认同为载体体现出来),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凝聚力量的载体。“民魂”要是没了,民族也就散了,反之亦然。这个“民魂”在今天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56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纽带。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同时,民族振兴还应改变自卑的文化心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我为主,吸收世界上一切积极文化因子为我所用,构建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之一的世界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只有如此,中华民族才会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才能发扬爱国主义,才能不惧强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说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提出语境是世界语境的话,那么,人民幸福则重点强调国内人民对真实美满生活的体悟,这也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最终目的,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只有人民圆了梦,才会更加珍惜国家民族梦。习近平说:“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4]

中国梦的三个层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个人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民族梦的实现,而国家民族梦的实现,又依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二者互为支撑:个体寓于集体之中,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奋斗的同时也就在为个体出彩创造机会。因此,“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5]

尽管关于幸福的阐释是多元的,但中国梦之人民幸福中的幸福含义则是确定的,是与“三个共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实现自我,而要实现自我就需要有某种平台。实现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中感受幸福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幸福实际上是党和国家对自身工作提出的一项承诺性要求:为国家主人追求幸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了当下要着力推进的主要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7](P31)

三、《新民主主义论》中的革命分步骤完成思路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伟大的理想需要分步骤渐次实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P633)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中国的历史特点时指出:“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1](P665)基于这种对中国历史特点的把握,毛泽东又分析了“两种世界革命”,并认为1917年之前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之一部分,1917年后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之一部分。然后,用了三个“这就是”——“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特点,这就是二十年来(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算起)的新的革命过程,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生动的具体的内容”[1](P672)——来表述对国情的研判。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基于国情的准确研判——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毕其功一役”,必须分步骤渐次完成。

2012年11月29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总书记为何要这样说?其依据又是什么?习总书记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回顾总结得出: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2]这即为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情特征的凝练。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信心和能力的体征和渊源。所以习总书记说:“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

四、《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的具体化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再伟大的梦想,其实现都是基于具体工作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新”具体化为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新政治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新经济就是“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 ‘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1](P676-679)新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描画的美好蓝图要具化到各领域的具体工作中去才能具体完成,即用具体工作托起美好未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未来美好蓝图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予以了明确阐释,并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各方面予以了具体规定。诚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还很大:在 1979年-2010年的32年间,中国人均实际GDP较过去增加了十倍多,平均年增长率为8.33%,东、中、西部的人均实际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33%、8.98%和7.99%,增长率最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1979年,东、中、西部人均实际GDP之比为1.71∶1.23∶1,1992年为2.03∶1.15∶1,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达到2.29∶1.14∶1,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越拉越大。把一个拥有14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势倒逼我们党要更加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要求每一个党员、每一个中国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

五、《新民主主义论》对反动思潮的批驳对理解中国梦的启示

要实现伟大梦想就需排除各种杂音的干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批驳了资产阶级专政,并认为“这是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但无论国际国内的环境,都不容许中国这样做”。批驳了“左”倾空谈主义,并认为“中国也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但是现在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批驳了顽固派,并认为“资产阶级顽固派要求‘收起’共产主义,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制主义,就是毫无常识了”。[1](P688-689)总之,毛泽东所批驳的都是反对或有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和言论。通过这一批驳,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他的歪路和邪路都走不通。

实现中国梦,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仅有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历史,相对于有500年发展历史的世界资本主义而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7](P6)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作为,更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现中国梦,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一条成功的道路,也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范畴,实质上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改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包括民主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但这种吸收和借鉴,决不是照抄照搬。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决不是说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尽管我们也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中国梦,也不能走传统社会主义道路。所谓传统社会主义是指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那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适合当代中国国情,是一种僵化的发展模式。江泽民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苏联模式,也不是东欧模式,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与探索作出的历史性的抉择。”[8](P6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7](P11)这里所说的老路就是指传统社会主义道路。

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9]

诚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发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治国理政方法或手段,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指出:“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10](P9)历史上,美国、德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借助“后发优势”,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和西欧发展得都快。所以邓小平非常睿智地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11](P1026)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异质事物共存,在相互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具体制度层面的某些共性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为这些带有共性的具体制度,就认为我们正在走向资本主义。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于时代,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其它发展道路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 1129/c1024-19744072.html,2012-11-29.

[3]鲁迅杂感选集[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5/05/c_132359683.htm,2012-11-29.

[5]中国领导人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18.htm,2013-05-04.

[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18/c64094-20819130.html,2013-03-18.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江泽民思想年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9]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5/c_114258698.htm,2013-01-05.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Logic in Mao's On New Democracy and its Lights on Understanding China Dream

WANG Zeng-zhi
(School of Marxism,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Proper logic is the pivot for understanding a question in depth.It is the case for Mao Zedong's thoughts embedded in his On New Democracy.The logic in that masterpiece is enlightening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Dream today:all the consciousness of questions,the segmenting of goals,the approaches and steps to goals,the specific tasks illustrated in the work as well as its lambaste on wrong thoughts shed lights on scrutiny of the Dream.Interpreting the Dream on basis of Mao's logic is helpful for us to further appreciate the conclusion that"China Dream is an inevitable approach to national prosperity,rejuvenation and people happiness based on China's real situations and contemporary age backgrounds".

On New Democracy;logic thoughts;China Dream;lights

A84

ADOI:10.3969/j.issn.1674-8107.2015.01.008

1674-8107(2015)01-0041-05

(责任编辑:韩曦)

2014-03-17

王增智(1973-),男,湖北随州人,副教授,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道路民族
我们的民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