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模糊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传递信息。交际双方常常会发出一些不够直接、含糊的信息。在政治谈判、商务往来、广告策划、课堂用语等领域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模糊语现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有义务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语言学学者们对于模糊语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的语用学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可否认,在日常交际交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最基本的信任和坦诚,但为了达到更加有效的交际目的,模糊的言语也显得必不可少。言语者在会话中运用适当的模糊信息,不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或用含糊的方式应对一些棘手的突发问题也不失为一种语用策略。语用策略涵盖有直接、间接、隐含、明示、合作、礼貌、容忍语用失误等等。语用策略是为了交际双方都能顺畅并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措施。模糊语的使用同样可以便会话目的更容易达成,所以它也是语用策略的一种。本文将从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角度来综观语言交际活动中模糊语对于社会和文化活动的语用策略功能,并对模糊语作为语用策略进行动态的探析。
Verschueren认为话语者一旦开始使用语言,这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对于语言的选择可以是形式也可以是策略,并且有时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更多的时候人们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相应的策略。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是语言的三种特性,人们为了达到最终的会话目的会选择商讨性手段,而变异性则为这种目的提供了可能的渠道。
按照Verschueren对于顺应论的阐述,语境是话语者和受话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性环境。动态语境的演变过程是由话语双方的社会交往以及对社会认知心理状态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话语内容、会话场合、说话方式以及双方的社交关系。交际双方的认知水平、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是否对正在讨论的话题感兴趣都会对这种选择起到影响作用。
“模糊语”策略的要点是:说话者表达或听话者接收一定的模糊信息是有必要;在这些情境下,它不是违背话语定论,经过恰当的处理,模糊信息可以达到顺利完成话语目的并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用途。作为语用策略,模糊语的使用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会受到各类文化约束;顺应论则是对社会、文化和认知水平各个方面功能性综观理论。
语用模糊作为语用策略的一种,它具有较强的意图性。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都可以实现这一语用交际策略。
Wife:我们周未带熙宝去哪儿玩呢?
Husband:哪都可以,由你定。但可千万别去y-o-u-l-e-y-u-a-n就成。
这是笔者在家里和孩子爸爸商量周未出游的会话,因为宝宝很喜欢去游乐园玩,可是每次都会玩得汗流浃背,最后免不了感冒咳嗽。因此宝爸就坚决反对在冬季带她去游乐园。为了不让孩子听到游乐园这个词,就故意用拼音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语用模糊策略。
自然界的语言中,对于色彩、音效、口味、温度等发自人类感官的语汇;对于感官可发生刺激的词汇;对于用在描绘数字的词汇;在模糊语的使用中没有上限和下限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词汇层面的模糊化运用非常普遍。例如一待字闺中的大龄女实际年龄已经29,当别人问她多大时,她都会回答“20多岁”;当人们被问起工资待遇,常会回答“二三千”。这是回答方不想说出具体的数字,但又不想直接拒绝回答。
语用模糊在语篇上的运用主要是指在语篇层次而非话语层次,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听话者很多时候是很难辨别的。例如
A:Peter is really a great manager in our company.
B:All goods in shopping mall is half discount.
当A在赞扬Peter在公司是一位相当不错的经理时,B并没有对此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说商场的货品最近都是半价。很显然,B对于A的观点并不是完全赞同,但又不能显得不礼貌,所以B运用了语用模糊策略。
日常交际交流活动时,现场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选择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它也会受到其他方面诸如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Verschueren曾经说过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的会话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对于语言的选择可以是形式也可以是策略,并且有时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更多的时候人们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相应的策略。话语者为了顺应语境就不得不顺应所处的语言环境,而这种顺应就要受到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制约。
心理因素包括话语者的性格、情感、信念和意图,他们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心理世界的各种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涉及到语言的发起者和接收者。话语双方的心理世界和对语言的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话语者对于语言的选择是双方为了顺应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认知和情感是动态中必不可少的两大类。话语者通过心理智慧活动把相关的客观世界经验进行组织并使其结构和概念化。模糊语现象的认知性很强,它是言语交际者对思维模式语言方式的体现。不同的情感程度就会有着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语言就为这种不同程度的情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模糊语现象为言语使用者在表达讽刺、抱怨、愤恨、拒绝回答等心理世界提供了更为礼貌的表达模式。当话语双方开始交流时,他所选择使用的语言都会受到心理世界的影响,所以也可以说交际也是话语双方心理交流的一种形式。言语者对于话语的选择正是顺应说者和听者的动态过程。例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这部电影在制片方和发行方不懈的努力下,今日终于得以开机,我坚信有这么好的团队一定会打造出一部不会令观众失望的影片。”(某导演在开机仪式上演讲词)。发言者用“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来表达这部影片由于原定男主角的吸毒事件而搁置至今的原因。这位导演之所以用模糊的说法来表达是为了不想伤害这位男演员,说不定日后大家还会有合作。所以,有时候模糊的言语要比直白的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效果更好。
社交世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交场合、社交环境、语言使用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语境和话语双方的认知程度会制约交际双方对于言语的选择。语言的使用除了传达信息之外,在会话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调整来维持和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是语用策略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话者都要动态地顺应和遵循社会文化的相关准则。为了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话语者在言语行为会使用语用模糊,而这种模糊也是语用策略的一种,这种策略的使用就是为了实现最终交际的目的。例: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了。你也该一应的后事给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得慢慢的办着呢。”(《红楼梦》第11回)在这个按特定的语境中,尤氏用“那件东西”来指代“棺材”;她之所以没有直接的说出这两个字而去运用模糊的策略来表达,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对于“死”都特别的忌讳,但实在要提及的时候说话者会故意避开而用模糊语的方式来表达。而在上例中,尤氏就遵从了这一文化因素,在众多可以表达同一概念的言语中,她选择用语用模糊来适应当时的语境。
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是物理世界中的二大主体。事件发生的时间,会话时间和指称时间都是属于时间的范畴。话语双方在会话时所使用身体姿势、手势以及外表形象和生理特征都会制约交际双方对于语言的选择。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也是大多数话语者考虑的要素,会话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他们对于话语的选择并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
A: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his Sunday?
B:Professor Zhang asked us to hand in the paper next Monday.
此例中的对于A发出的邀请,显然B并不感冒,但为了维护彼此的面子就没有直接说No,而是用一句看似不相关的话来回应对方的提问。不难看出是否愿意一起去逛街和教授让交论文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就他们二人所处的物理世界,对方第二天需要上交作业时去邀请逛街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语言最根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选择与之相贴切的话语。语境对于理解和解释不同话语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在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最终的交际的目的,话语者也会选择恰当的模糊信息策略。模糊信息的选用是会话者对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交际交流中语言者在运用模糊信息时,言语双方要适度地使用模糊语策略。模糊性要不能超出听话者的容忍度。模糊信息在语言中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它违背的合作原则中的诸多准则,但如果使用得当,它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模糊语会发挥着顺应语境的作用。因此,为了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要正确使用模糊语策略,并以得体为标准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1]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2000,(1).
[2]Levinson,S.C.Pragmatic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元胜.语用模糊的认知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