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2015-04-15 08:30:10杨永淼
财政监督 2015年22期
关键词:均等化人口老龄化公共服务

●赵 琪 杨永淼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赵 琪 杨永淼

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十八大又特别提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明确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这一切的政策和理念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建设方针,但其理论和实践探索仍在进行中。山东省作为经济发展的大省,由于受到人口、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明显表现为政府财力供给不足。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就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山东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公共服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安体富、任强(2007)、项继权(2008)、刘尚希、杨元杰、张洵(2008)、蔡杰(2013)研究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财政、财政制度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陈振明、李德国(2011)指出均等化和有效供给之间的相互影响,杜新宇(2013)、吴根平(2014)研究了城乡差距,张恒龙、陈 宪(2007)探讨了和谐社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赵晓、张庆芝(2014)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温俊萍(2009)强调的是有关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增多,其研究出发点以及中心观点主要有:安体富、任 强(2007)指出“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和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江明融(2006)则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张恒龙、陈宪 (2007)、安体富、任强(2007)、赵云旗、申学锋、史卫、李成威(2010)、常修泽(2007)、项继权(2008)等人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首先表现在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应该均等,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上也应该均等但要以享有自由选择权为前提,安体富、任强认为结果均等相对重要。总之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大体相同水平的服务,这里的服务指的是最基本的服务,能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服务。相同水平是在知识水平、个体特征等不同的因素下享受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这一点上吕炜、王伟同(2008)提出了“标准人需求”的观点。第二,均等要体现在机会均等、结果均等以及享受服务的标准均等这几个方面,消除城乡、地区的差距。第三,均等应该明确不是绝对的平均化,均等的焦点应该在均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上,人人都享有满足最基本需求的权利,这应该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本质。

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均等一般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来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抽象,没有明确的界限。张恒龙、陈 宪(2007)提出用地区间财政均等化程度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更接近于财力均等化的概念。刘尚希、杨元杰、张洵(2008)把基本公共服务是否满足当地居民偏好使其获得基本保障作为衡量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均等的重要标准。吕炜、王伟同(2008)则提出了三种衡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一是根据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对照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支出情况,来划定我国的公共服务“标准人需求”。二是从国内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经济条件提出适中的均等化标准。三是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杨林、陈书全则把指标进行了量化,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通过公式“均等化指数=1-选取指标的标准差/指标平均值* 100%”来计算。

综上所述,多数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集中在理论方面,实证研究较少,而且多是对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概念的分析,缺乏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山东统计年鉴2000年到2013年的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山东省的GDP、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公共财政支出、政府收入、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城镇人口、总人口,其中本文用到的数据一部分是直接获得,一部分是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的。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的确定。本文研究的是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所以被解释变量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supply)。在数据分析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用平均每个人获得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表示即 :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总支出山东省总人数

2、经济发展水平(GDP)。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越有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文中经济发展水平用山东省的GDP总量来表示。

3、财政支出偏好(pre)。财政支出偏好是指政府愿意把多少钱投入到基本公共服务中,政府的投入意愿越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越高,本文财政支出偏好计算如下:

4、财政能力(fina)。财政能力指山东省的财政总收入,显然当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时,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就有更多的财力支持,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财政能力在本文中就用财政总收入数额来表示。

5、人口老龄化比重(age)。人口老龄化比重用来表示60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内容,社会保障最主要的针对对象是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当老年人增加时基本公共服务相应也会增加,所以人口老龄化比重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息息相关。在本文中人口老龄化比重可以从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

6、人口密度(popular)。当一个地区人口较多时,为了满足所有人的公共需求应该加大对该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本文中人口密度可以从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

7、城市化率(city)。促进城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城市化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率越高,说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越趋向于均衡化。城市化率的量化方法是“城市化率=山东省城镇总人口/山东省总人口”。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分析,但由于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过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对变量进行整合用到了因子分析模型。本文构建的是线性模型,模型如下:

supply=C+Apre+BFAC1_1+CFAC1_2 (1)

其中C是常数,A、B、C分别代表各变量对应的系数,FAC1_1、FAC1_2是因子得分。

三、模型分析

(一)相关系数分析

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表1)。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得出,GDP和财政能力、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针对这几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得分。

(二)因子分析

首先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判断依据为下表所示:

表1 相关系数表

表2 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率之间的因子分析

表3 GDP和财政能力之间的因子分析

分析表2,根据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765,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的值大于0.6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表3,根据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500,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的值小于0.6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但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最后计算因子得分,分别命名为FAC1_1和FAC1_2。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解释变量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解释变量是政府支出偏好、FAC1_1和FAC1_2。SPSS输出的结果主要有如下几个部分:

表4 描述性统计

表5 变量引入或剔除表

表4描述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一般统计结果,包括平均值、方差和个数。

表5输出的是被引入或者从回归方程中被剔除的各变量,这部分说明编号为(1)的模型(Model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全部引入法Enter,其中因变量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表6 模型摘要表

表6输出的是模型摘要表。其中相关系数R=0.997,调整的可决系数 R2=0.994,估计值的标准误差为68.38628,通过模型可决系数接近于1,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很强。

表7 方差分析表

其中统计量F=513.571,相伴概率P=0.000<0.01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回归关系,另外SumofSquares一栏中分别代表回归平方和 (7205421.158),残差平方和(46766.829)以及总平方和(7252187.988),df为自由度。

回归方程共有一个常数项,三个自变量,其中政府支出偏好和影响因子2对方程在1%的水平上有显著性的影响,常数项在10%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影响因子1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supply=-310.094+3586.663Pre+45.686FAC1_1+ 749.330FAC1_2

其中supply代表的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Pre是政府支出偏好,FAC1_1是指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率之间的因子得分,FAC1_2是指GDP和财政能力之间的因子得分。

表8 回归分析系数表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政府支出偏好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较高说明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好每增加一亿元时,人均所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多了3586.663元。

(二)政府供给水平的变量显著性水平较高,而代表人民需求能力的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根据各个变量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两大类,一类代表政府的供给水平,主要变量是政府支出偏好、GDP、财政能力。另一类代表人民需求能力,主要变量是人口老龄化比重、人口密度、城市化率,通过显著性水平分析得出,有关政府供给水平的变量显著性水平较高,而代表人民需求能力的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还是由政府的供给能力主导,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吕炜、王伟同(2008)也提出是政府导向式。

(三)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对各个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了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对两个因子得分进行分析,人口老龄化比重、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得到的因子得分显著性较低,说明这几个变量对供给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另一个因子得分较高,说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有着重大影响。当经济水平越高,政府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时,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越高且其系数仅次于政府支出偏好,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五、政策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提高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根据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我们已经得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受政府供给能力的影响。但目前我们需要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即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标。为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我们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来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比如多向贫困地区倾斜,增加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这样不仅提高了供给效率而且促进了均等化的进程。

(二)合理分摊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成本

成本分摊不均匀导致无法实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广覆盖,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主要由各级政府分摊,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层层下放,受政府的主观意愿影响程度较高,为此我国应该制定规范的财权事权准则,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人员的职责,以及确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比如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承担比例,减轻贫困县的财政负担,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合理供给。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是税收的一大表现形式,自1996年进行税收改革后,实施了税收返还制度,税收返还名义上减轻了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但其中体现的不公平现象致使纳税能力越强的人,即越富的人得到的税收返还越多。而一般转移支付最能体现均等性,所以在以后的税收改革中我们应该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增加一般转移支付,整合各个种类的转移支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比如减少专项支付的规模,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范围等。■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99〉、2014年度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发展研究院课题<14xsk2-01〉、2014年度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发展研究院课题<14xsk2-15〉、2015年度泰安市社科联重点课题<15-Z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

(本栏目责任编辑:范红玉)

猜你喜欢
均等化人口老龄化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 11:11:1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2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