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宋平/摄影:余煜华
上汽集团 MG GT追求高颜值
文:姚宋平/摄影:余煜华
SAIC MG GT
“设计”一直是MG的优势,从多年前的MG6开始,每一款MG的新产品都会在设计层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台MG GT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国际水准的动力总成傍身,算得上是“内外兼修”了。
虽然MG品牌归入中国企业治下许久,但是整个产品线的气质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国际范儿”,由上海和英国长桥两处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国际化设计团队是保持这种高水平的重要保证,同时高水平、稳定的设计团队可以让产品的设计保持良好的延续性,而不是朝三暮四地变来变去。这对于一个汽车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并进而让消费者接受自己所传达的品牌形象尤其重要。第一眼看到MG GT,可以很容易地将它和MG6、MG5等产品联系起来,扁平的进气格栅、由八角形LOGO向发动机盖延伸的线条都是一以贯之的元素,甚至大灯的造型也和之前的几款车型非常相似。整个车头传递出来的犀利感和整体线条的年轻化感受都传递出MG年轻、时尚的风格。
另一方面,车尾部分则更加出彩,短车尾的设计脱离了传统三厢轿车,但又不同于两厢掀背车,这种溜背式设计结合贯穿式尾灯很有创意,也是我个人认为整个车身最出彩的地方,从车辆的侧后方看效果最棒。为了让车尾的线条更规整简洁,设计师在一些细节的处理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位于牌照上方的倒车摄像头保护罩同时兼具了后备厢的开启键,这样的设计还是第一次见到,我甚至在刚拿到车时许久没有研究出打开后备厢的方法。不过在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后不禁觉得这是个相当好的设计,不仅有创意也的确有助于提升车尾的整体感。
MG GT的内饰延续了简洁的风格,和同平台的MG5有颇多相似之处。虽然没有用搪塑材质来提升座舱的氛围,但做工值得称道,和合资品牌A级车基本没有差别。车厢内的许多装备体现设计师对年轻消费者的特别关注,除了喜闻乐见的铝合金踏板和换挡拨片外,仪表盘的灯光还支持两种颜色,在挡杆挂入S挡后会自动切换到红色,也是比较有意思的细节。
车厢内最值得一说的还是中间的大屏幕,上汽的inKaNet系统至今已经发展到了4.0版本,我至今仍然记得在MG5上第一次使用iVoka语音控制系统时的情景,一台数年前的十万元小车能够有如此智能的多媒体系统,让我印象深刻。进化到4.0的inKaNet仍然有着不错的交互性,CPU和内存的升级让系统运转更流畅,界面也以黑白色为主,比过去更清爽。在支持3G信号和路由功能的基础上,4.0版本的inKaNet还支持反向路由功能,可以借助用户自己的手机信号让车载系统实现上网,除了涉及安全的基本功能外,其余软件都通过手机信号来实现功能,更灵活方便。得益于和通用汽车的技术合作,MG GT采用了一套全新的动力总成,1.4升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和7挡双离合变速箱的组合与雪佛兰全新科鲁兹的动力总成完全一致。全新的发动机不仅采用全铝材质、涡轮增压技术,还采用了比较少见的中置直喷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侧置式缸内直喷,中置直喷将喷油嘴置于缸体正上方竖直向下,应用在小排量发动机上能提升燃烧效率,并且便于今后升级更先进的分层燃烧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其搭配的7挡双离合变速箱采用“湿式”传动系统且变速箱油终身免维护。这套动力总成在此前我们试驾科鲁兹的过程中表现不错,在MG GT上同样有着良好的素质,百公里8升左右的油耗表现和轻快的加速感受都值得肯定。但是此前在科鲁兹上出现的问题也仍然存在,虽然从参数上看235牛·米的峰值扭矩在1600转就可以输出,但实际上手以后发现真正的发力点至少在2500转以后,所以急加速时必须深踩油门并且忍受近一秒的“涡轮迟滞”,动力才会逐渐显现。
而在整体调校部分,MG GT更多展现的是偏向舒适性的设定,这与其年轻、动感的外观并不一致。绵软的悬架在进行激烈驾驶时显得不够爽快,不过在常规的城市道路上倒可以过滤不少的颠簸。我们试驾的这台顶配车型在轮胎的选用方面也没有特别之处,玛吉斯品牌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可以说从驾驶感受上看,MG GT和雪佛兰科鲁兹之间的差距是显著的,看来仅有一套好的动力总成还远远不够。
技术规格MG GT
编辑短评
MG GT的外形我非常喜欢,MG的设计总能一次又一次地给人以惊喜。不过和过去一样,MG的机械水平还没能跟上外观的飞速进步,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这个价位上本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产品,索性一心挑选一台颜值高的车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