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
经过体育组对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实际测量,学生总数633人,正常体重学生391人(61.8%),营养不良学生7人(1.1%),较低体重学生116人(18.3%),超重学生47人(7.4%),肥胖学生72人(11.4%),发现超重与肥胖学生比例高达19%。通过测量和谈心的方式,教师了解到超重和肥胖儿童愿意玩,但是不爱进行体育活动,这是心理方面的障碍和运动兴趣的缺乏造成的。我们要在如何提高运动兴趣上想办法,将学生融入到运动“快乐的海洋”中,在愉快的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为此,我们在晨练(30分钟)、体育课(40分钟)、大课间活动(30分钟),以及其他资源利用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尝试,努力激发超重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
1.科学晨练,提高“小胖墩”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晨练总负责人老师,制定出相应的适合各个组开展锻炼的练习项目,并和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有机的结合。其他各组负责人将在这个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特点和本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创编与整理,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我们依据学生特点,把学生分为灵敏协调组、耐力持久组、平衡柔韧组、自我超越组(心理薄弱),由不同的教师带队指导。
2.精彩课活,激励“小胖墩”奋勇争先
在大课活时间里各个班级的“小胖墩”们整合到一起,做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科学训练。通过每天下午35分钟的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教师将“小胖墩”们分成几个小组,分组的原则是以“小胖墩”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教师的参考建议为辅,为他们打造一个快乐的锻炼平台。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今天要练习的组进行运动锻炼,这样就使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小胖墩”走到了一起,打破班级管理制度、打破一位教师始终教学一个班级体育课的传统,使师生、生生之间都有一种新鲜感,从而在这种愉悦、新奇的环境下自觉、主动地锻炼身体。
3.合作学习,提升“小胖墩”的参与性
为“小胖墩”创设宽松、愉悦的锻炼氛围。“小胖墩”爱好体育运动,但很少参加到活动中来,原因是由于他们在同龄人中很少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再加上其他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愿意和他们玩,久而久之,“懒惰”心理逐渐形成,与运动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并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自卑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关注“小胖墩”的状态,及时鼓励他们,多为其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其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强烈的动机趋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成功和喜悦,是教师的愿望。体育教师要在教法上多做文章,才做到关注全体,一个都不能少。如变换练习法:在跳绳课上,多举办小组跳绳比赛,不看一个人的成绩好坏,看一个组若干学生的总成绩决定胜负。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小胖墩”会变得很努力,认真地练习和参赛;在快速跑的教学中,不要单一地让学生比赛跑得快,可以让学生在胸前放一张纸,跑动起来让纸贴在胸上不掉地,看谁坚持的时间长。再如,充分运用新器材: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小学生对新的体育器材更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软式排球”“溜溜球”“跳跳乐”,一直备受学生的青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小胖墩”的运动积极性。
4.激励性评价,助推“小胖墩”进步成长
在“小胖墩”的体育运动评价上,我组教师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制定了以下评价等级培训方案:“小胖墩”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评价等级为优;“小胖墩”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没有提高,评价等级为良;“小胖墩”没有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评价等级为良;“小胖墩”没有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没有提高,评价等级为合格。
经初步尝试表明,从激励“小胖墩”运动兴趣出发,不断改进完善运动内容,从而提升“小胖墩”体质是完全可行的。趣味性活动、过程性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小胖墩”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增强健身效果,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养成终身锻炼的运动习惯。
■ 编辑 王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