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运动员主体性的发展

2015-04-14 17:55:12许拥旺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客体金牌

许拥旺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运动员主体性的发展

许拥旺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实质与终极目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外在参照系,以社会改革发展中运动员主体发展为主线,分析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运动员个人发展的潜在关系,进一步探讨体育事业发展动力的开发和利用,为更好促进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考。

主体意识;体育发展;发展动力

一、当代中国社会改革进程中运动员的主客体关系

运动员主体性是指运动员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运动员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运动员主体性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而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对具体历史条件中的运动员主体性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中国社会改革进程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经济社会、人文精神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一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随着改革的发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提升、重组和变革的力量和强度变得越来越强烈。1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社会生活迅速分化出多样化、新型的公民社会主体。社会中间阶层不断分化和扩散,新的、更大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社会环境作为发展的客体也在快速的发展中,市场化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主要模式,现代的、城市的生活模式对主体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与社会客体发展相对应,主体的意识内容、文化素质、精神境界、发展空间的要求也上升到新的更高层面,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各种显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改革发展过程中,社会客体的发展激活了主体的巨大活力,也焕发了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与新的社会客体发展要求一致的主体性精神、创新性精神、民主性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主体未定性、开放性和客体现实相互作用,从各自的一端走向对方,虽然过程迂回曲折,但速度越来却快,程度越来越深。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运动员队伍中不断的出现各种不和谐的思想和行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双打被国际羽联取消参赛资格;刘翔带伤参赛最终无缘半决赛;李娜抛出“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所遭到的指责等。可以看出,运动员主体性在社会发展背景下逐渐发展、成熟、完善,运动员的主体精神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金牌第一,体育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国家、民族精神被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忽视了运动员主体性发展,给运动员及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运动员主体性的认识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体育发展中更多强调了体育功利性的目的,从工具理性思维角度看待运动员主体作用,忽视了运动员自身价值的超功利性。中国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主体利益的明确界限,而在对运动员主体性的认识过程中,运动员的主体性比较模糊,大我与小我、公与私界限不清,导致运动员个人利益与集体荣誉、国家利益经常出现冲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从启蒙开始,到形成多样的自由个性,最后必然走向全面的自由,这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2中国社会运动员主体性的发展正处在启蒙与发展的中间和过渡阶段,客体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主体发展存在一定的摩擦,要彻底消除体育界的不和谐现象,必须要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全面了解运动员主体性的发展,重新认识运动员主体性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体育事业中集体荣誉与运动员主体地位发展

奥运金牌是否等于国家尊严?又是否等于个人荣耀?金牌在对运动员实力肯定的同时,也透露着教练训练技巧的成功,同时,运动员所在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关注度也会随之提高。中国在不断地追求和享受金牌效应,欲望不断膨胀的同时,却严重忽视了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从20世纪末奥运会奖牌榜上看,中国毋庸置疑是体育大国,但离体育强国还有相对的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新华社发文说,金牌数第一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体育强国3,人民日报报道说,面对连续三届奥运会金牌前三,2008年奥运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战绩,有识中国人并没有故步自封、孤芳自赏,而应冷静思考、居安思危,在我们从金牌大国全面迈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必须跨过全民健身普及性不高、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体育产业规模落后这三大障碍。4这一过程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

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物的要素的增加,更表现为人的要素的增加。个人的素质能力是保证社会制度、体制改革创新和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人的要素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比重越来越大。体育精神是正确的,但过分追求代表着利益和荣誉的金牌能使许多国家和运动员变质。作为日臻强大的中国不得不反思,在所谓的国家荣誉面前,许多人为了国家利益交换关系,甚至是为了个别省市的利益均衡,使一些运动员无辜的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些短期行为将极大挫伤的运动员主体作用,最终妨碍中国体育的发展。

在注重金牌数量和国家荣誉第一位的同时,应该注重与运动员主体性能力的协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刘翔跨越第一个栏摔倒在地瞬间,深深印在全世界观众的脑海。许多人会反思,中国运动员身上的集体使命感给了运动员强大的拼搏奋战动力,但同时是否也给运动员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呢?“主体不是仅仅以静态的方式在错误中适应。主体以移动的方式,在他的话语中,本质上在制造错误的维度上建构自己。”强调金牌和强调运动员的主体精神本身并不矛盾,但任何一种强加于运动员身上的牺牲精神,或是随意用运动员身体去搏斗,不仅违背了人本主义的真正内涵,也极大地违背了体育运动本身。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是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必须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取向。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的过程。运动员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具体成员,同样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创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优化各种社会关系,提高运动员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意识,尊重和保护运动员的自主创新能动性,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优厚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空间,才能更好的发挥运动员的主体能动性,社会和个人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只有突出运动员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得中国体育事业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只有致力于发展、培育和发挥运动员的各种潜能,增强其尊严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其追求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个性、更理想的生存状态和更高的价值,才能实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长久之路。

[1]杨信礼.当代中国发展哲学应关注的重大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4,(3).

[2]李文阁.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J].哲学研究,2005, (05).

[3]徐兆荣.奥运新华时评:“金牌第一”不等于体育强国[N].[EB/OL].(2008-0-221)[2013-12-15].http://news.xinhuanet.com/olympics/2008-08/21/content_9574727.htm.

[4]何勇.全面迈向体育强国(人民时评)[N].人民日报, 2008-08-27(5).

G427

A

1008-7508(2015)03-0098-02

2014-12-06

许拥旺(1981~),广东揭阳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客体金牌
迟来的金牌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冰雪运动(2021年4期)2021-11-20 05:56:48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今日民族(2021年3期)2021-09-30 01:22:54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金牌字帖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风尚(2018年1期)2018-01-29 00:05:42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著作权客体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