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王建民, 赵晓华, 荣 建
(1.北京警察学院 2.北京工业大学)
中外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标准对比研究
李 洋1,2, 王建民1, 赵晓华2, 荣 建2
(1.北京警察学院 2.北京工业大学)
在对比国内外交通设施标准中有关立交桥指路标志规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道路标志标线标准有关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规范在针对性、标志设置系统性、版面设计的精细化以及特殊情况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在系统构建、标志配套使用、针对措施等方面需研究的内容.
立交桥; 指路标志; 标准
立交桥作为道路重要构件,在缓解交通冲突、提高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行车舒适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 然而,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出行量的不断增长,作为节点枢纽的立交桥承受的交通压力成倍增加,拥堵情况日益严重. 立交桥指路标志的设置,有助于驾驶员从容选择行驶路线、减少相互干扰,有助于弥补立交设计缺陷,有助于交通流顺畅安全,从而更好地实现立交桥分散车流、缓解拥堵的设计功能,提高实际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由于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标志设置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特别是针对具体道路基础设施与典型道路场景的交通设施规范设置标准仍需完善[2]. 本文以立交桥指路标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设置标准规定的差异,为完善我国立交指路标志设置标准,促进指路标志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美国从1923年开始制定交通控制设施相关标准,现行的交通控制设施统一标准(MUTCD 2009版)历经了逐步完善得以形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日本在道路建设体系、设施设置理念与我国更为相似,其标准值得借鉴.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对立交桥指路标志的规定较少,但在交通发展的需求下,各省市地方标准中新增了部分和立交桥指路标志有关的内容.
1.1 美国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
MUTCD(2009版)中关于立交桥指路标志的规定共包含36个章节,各章节内容彼此独立,相互衔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3]. 标准中所列举的示例涵盖了道路交通常见的立交桥类型,能有效地指导方案设计和标志设置.
在一般道路指路标志部分, 2D.45部分详细介绍了由一般道路经过立交桥通往相交道路的指路标志设置方法.
在高速路指路标志部分, 2E.19~2E.53部分详细介绍了高速路或快速路立交桥出口前一系列指路标志的设置方式以及各类标志的版面设计和设置要求. 其中2E.20~2E.24部分、2E.44~2E.50部分分别规定了指路标志在出口处不同车道划分情况、不同立交类型情况下的设置方法,其他部分则分别规定了对立交桥的分类、立交桥指路标志的结构、设置位置、组成标志的功能样式等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MUTCD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内容结构图
1.2 日本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
日本道路标识手册2004版中关于指路标志的规定分为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2个部分[4]. 标准规定一般道路路口指路标志由预告标志、交叉口标志和确认标志3部分组成,并在预告标志和交叉口标志部分规定了立交桥路口指路标志的设置内容和组合设置方式,如图2所示. 在高速公路指路标志部分,标准对交叉口文字或图形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分流点地点及方向标志做出了规定,如图3所示. 在出口预告标志部分中还具体规定了该类标志的设置方式、表示内容、照明要求和版面尺寸. 与MUTCD相比,标准并未针对所有立交桥类型给出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图2 日本一般道路复杂立交路口指路标志设置示意图
图3 日本高速路立交图形标志示例
1.3 中国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
尽管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较以往标准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但在立交桥指路标志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5]. 其中,一般道路路口指路标志仅规定了互通式立体交叉标志的名称、定义和图例,如图4所示. 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部分,也仅涉及出口地点距离标志和出口预告标志等规定[6]. 近年来,我国以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为代表,部分省市为满足城市发展和交通管理需要,陆续发布了交通设施设置的地方标准. 与国标相比,其内容规定更加细致、示例更加丰富,如图5、图6所示. 但各地方标准中关于立交桥指路标志的规定,在内容详细程度、标志设置形式、功能解释等方面均与国外标志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经过对美国、日本、中国立交桥指路标志规定内容的研究,论文将分析我国标准与国外标准间存在的差异性.
2.1 标准制定针对性的差异
实际经验表明,即使是相同类型的立交桥,由于几何设计、交通组织、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对指路标志的设置需求也存在差异,标准应针对各种情况分别规定更具有实操性.
美国和日本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在4个方面:
图4 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互通式立体交叉标志规定内容
图5 北京地方标准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图6 广州地方标准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1)针对不同立交桥构造配置指路标志,如图7所示;
2)针对不同立交桥体量配置指路标志,如图8所示;
3)针对主路不同车道数量配置指路标志,如图9所示;
4)针对出口车道功能配置指路标志,如图10所示.
国外标准中强调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的针对性主要有2个原因.
1)通过有针对性的标志设置描述立交桥的匝道转向方式和车道使用方法;
2)通过区别化的标志设置为驾驶员预先判断立交类型、出口形式、车道组成,进而采取正确驾驶操作提供有效的辨别信息.
图7 MUTCD中不同构造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图8 MUTCD中不同体量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图9 MUTCD中不同车道数量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图10 MUTCD中不同出口车道功能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我国交通管理设施标准注重规定各类设施的定义和样式,缺少设置的针对性,即缺乏在何种情况下应设置何种设施或设施组合的可操作性规定[7]. 国标中仍缺少针对立交桥指路标志的规定,与国外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标准针对性的不足直接造成标志设置针对性的不足. 近年来,关于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问题的报道和研究逐渐增多. 从标准分析,这些标志的设置都符合规定,但驾驶员仍会感到标志信息缺失,指示不清. 究其原因,就是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缺乏针对性,无法帮助驾驶员感知前方道路建筑物整体情况,无法获取有效的参照位置和沟通信息造成的.
随着对问题认识的深入,我国在标准针对性方面也不断进步. 现有国标中已按照不同道路属性对指路标志进行了分别规定,在地方标准中也出现了针对不同类型立交桥的设置规定,但仍需不断提高.
2.2 标志设置标准系统性差异
驾驶行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信息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为了达到平稳安全的驾驶效果,指路标志的系统性尤为重要.
美国和日本标准关于立交桥指路标志的规定体现了很强的系统性,体现在3个方面:
1)构建了立交桥指路标志系统,由一般道路经过立交桥驶向快速路的指引子系统和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经过立交桥通往其他道路的指引子系统构成.
2)在每个子系统内针对不同导向目标建立了标志系列,并详细规定了标志组成,位置关系和信息传递规则.
以MUTCD的2D.45部分“一般道路单车道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为例,其规定此种情况下指路标志必须由“路口标志集合(Junction Assembly)、目的地标志(Destination sign)、方向标志集合或首个匝道入口方向标志(Directional Assembly or Entrance Direction sign for the first ramp)、前方道路转向标志集合或带转向箭头的前方入口方向标志(Advance Route Turn Assembly or Advance Entrance Direction sign with an advance turn arrow)以及方向标志集合或第2个匝道入口方向标志(Directional Assembly or Entrance Direction sign for the second ramp)”组成,如图9所示.
3)标准规定了标志系列的一致性,这些一致性体现在标志的版面样式、信息内容、指示方式、标志结构等方面.
修订后的GB5768—2009增加了标志综合设置示例的内容和篇幅,但仍缺少针对立交桥指路标志的配套使用和信息传导的规定. 现有于立交桥的各类标志单独设置、信息孤立,经常出现标志数量多而效果差,信息内容多而使用者迷惑不解的现象.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设施在规划设计、标准制定方面系统性意识不断提高,各地方标准中已体现了系统化设置立交桥指路标志的初步构想. 但仍需要尽快统一,形成一致性标准规范.
2.3 标志版面设计内容精细化差异
在标志版面内容和设置方式等细节方面,国外标准的规定十分细致. MUTCD中,针对每类标志都给出了定义、版面内容设置指导、不同情况下可选择方式等具体规定. 日本道路交通标识中对箭头、图形、文字、出口编号等组成部分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标志,标准中列举出正确与错误的示例,例如图11.
图11 日本立交桥指路标志图形部分设计示例
与国外相比,国内标准仅给出了标志的定义和示例. 一方面,很难满足标准使用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设计者、使用者对设施的设置内容和设置目的理解不一致现象. 我国各城市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中,此问题显得尤为凸出.
2.4 针对特殊情况规定的差异
工程实践中,难免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国外标准在对特殊情况下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规定方面值得国内借鉴. 美国MUTCD标准中针对一般道路立交桥出口前存在邻近道路以及城市地区立交桥间距较短等特殊情况进行了规定,如图12所示.
我国在立交桥指路标志建设过程中,也经常遇到类似的特殊情况. 由于国标中尚无相应的规定,各地方交通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部门仍缺少统一的标准参考和操作依据.
图12 MUTCD关于特殊情况下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的规定示例
目前我国指路标志的设置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尤其在比较复杂的立体交叉区域内指路标志设置问题最为突出[8]. 通过对国内外标准的比较,归纳了我国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研究的重点方向.
3.1 我国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交通领域跨越式发展的阶段,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快速增长,交通问题更为复杂,这给交通设施标准制定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研究亟待开展.
城市立交区域,立交桥自身的复杂性对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立交桥因受到占地空间、周边构造物、建设投资、施工工艺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实现了部分功能,但往往与驾驶员的经验和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部分立交桥因空间限制未能实现全互通;
2) 周边道路或路口与立交桥距离过近;
3) 立交间距小,出口距离过近,存在连体桥和跨线桥;
4) 立交样式多,形式不连续;
5) 部分互通式立交的转向功能需通过辅路实现;
6) 部分立交桥出口无减速车道;
7) 部分立交桥出口位置不明显,位于弯道处或下坡处.
我国各地立交桥指路标志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数量迅速增长,但在急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共性问题. 这些问题急需通过统一标准加以解决.
1)标志设置结构形式或位置不合理;
2)预告标志数量不足,确认标志不明显;
3)标志功能不明确,针对性不足;
4)信息选取不科学,信息过载或不连续;
5)复杂路径、唯一路径指引缺少特殊提示.
3.2 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制定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交通设施标准的研究迅速增多,研究的广泛性、专业性,深入程度也较以往更强. 针对不同实地场景条件下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了提高我国立交桥指路标志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设置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3.2.1 立交桥指路标志体系规划及标准研究
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研究的首要任务应以立交桥的构造特点和交通特性为对象,从驾驶员的需求出发,开展立交桥指路标志系统的体系综合规划与标准研究. 该标准应包括立交桥指路标志体系的框架规定和各组成标志的相关规定. 纵向上,立交桥指路标志系统应由一系列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标志组成,即对立交桥节点进行宏观引导,对立交桥内部结构进行微观指引. 通过各类标志的组合使用实现不同对象信息的分级告知与连续指引,这些对象包括立交桥、车道、出口、目的地等. 横向上,该标准体系应包括高速路、快速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多种道路条件;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标准:菱形、苜蓿叶、环形等不同立交指路标志设置标准;典型立交桥与非典型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标准等.
3.2.2 立交桥指路标志系统各组成标志标准研究
立交桥指路标志系统各组成标志的研究内容包括标志的功能、样式、信息内容、设置位置、设置形式等. 对于国标中已有的出口预告标志、分流点确认标志、出口标志等规定需根据立交类型、几何设计、出口车道功能分配的区别进行细化,避免细小差别对驾驶员的误导. 对于国标中尚未规定、而实际应用普遍存在的立交路口预告、立交桥图形等标志需在实地调研、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相应标准. 此外,对各组成标志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应作为标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 不同类型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标准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主要城市立交数量众多,种类复杂. 以北京为例,其五环内快速路立交桥已达248座,基本涵盖各种立交类型. 因此,研究制定不同种类立交桥指路标志的标准至关重要. 研究需对比立交桥在桥梁结构、车道走向、主辅路衔接关系以及桥下道路走向等方面的差异,调查驾驶员在不同行驶路线上的信息需求,分析相交道路在信息衔接过程中预告和确认关系,有针对性地确定指路标志的标准设置方式.
3.2.4 特殊情况下非典型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标准研究
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特点,特别是立交桥设置特点和现存问题,研究非典型立交桥或立交桥区存在特殊情况条件下指路标志设置标准问题. 相比典型立交桥而言,指路标志对于非典型立交的作用更为明显. 针对驾驶员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发生拥堵或驾驶失误的地点多发生在复杂立交桥区域. 研究内容应包括道路距离过近、连体立交等特殊情况下立交桥指路标志的配套设置方法、因桥梁设计或交通组织造成的复杂路径或唯一路径的指路标志设置方法以及强化指路标志指引功能的措施等层面.
指路标志系统是交通设施设置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仅从标准研究的角度,阐述了服务于立交桥区机动车驾驶员的指路标志设置问题. 通过中外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的研究和对比,发现我国在立交桥指路标志系统、系统内各组成标志、典型与非典型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标准方面仍面临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GB5768—2009已经发布5年,在我国交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标准,以更好地适应交通环境变化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1] 孙家驷. 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 熊燕, 魏中华, 郭瑞利, 等. 中外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差异性研究[J]. 交通标准化, 2013(4): 82-85.
[3] FHWA USDOT .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2009)[M]. Baton Rouge: Claitor’s Law Books and Publishing, 2010.
[4] 日本全国道路标识、标示业协会. 道路标识手册[M]. 东京: 日本建设省道路局, 警察厅交通局, 2004.
[5] 王丙兴. 国外交通标志设置技术研究[J]. 交通与运输, 2011(1): 45-47.
[6] 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 道路交通标志[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7] 周蔚吾.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技术手册[M]. 北京: 知识权出版社, 2007.
[8] 徐洪亮, 唐伯明, 张太雄. 重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问题分析及整改对策[J]. 公路, 2010(11): 141-144.
A Study on Comparison of Interchange Guide Sign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LI Yang1,2, WANG Jian-min1, ZHAO Xiao-hua2, RONG Jian2
(1.Beijing Police College, Beijing 102202,China; 2.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Guide sig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let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interchange, increasing the traffic cap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raffic safet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interchange guiding sign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analyzing on existing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lacks of pertinence and systematicness, the low design level and limited coping strategi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some problems worthy of studying in Chinese standers of interchange guide sign, includ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device compatibility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interchange; guide sign; standers
10.13986/j.cnki.jote.2015.06.005
2015- 04- 16.
李洋(1979—), 男, 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 E-mail: yang_li009@163.com.
U 491.5+21
A
1008-2522(2015)0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