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捷 熊 标 陈世润
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学习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作出卓越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养浩然正气,牢记‘两个务必’,从而更好地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继承和弘扬包括苏区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面临的重要课题。认真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相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期我们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苏区精神是“中共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苏区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不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而且历久弥新,能够为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1]。
习近平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1]。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体现了共产党人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其中,坚定信念是灵魂追求,求真务实是理论品质,一心为民是价值旨归,清正廉洁是底线要求,艰苦奋斗是政治本色,争创一流是鲜明特色,无私奉献是道德品质,这七个方面涵盖了信念、品质、理论和价值等维度,有着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这一科学内涵,既反映了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共性,同时也凸显了苏区精神的个性。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等几乎涵盖了所有革命精神,而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争创一流则是苏区精神所特有的,这是由苏区革命斗争的特殊性决定的。
习近平对苏区精神的深刻洞见和独到理解,揭示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引领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也必须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已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自我标识的表征,还是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这一重大目标,必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4]
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首先,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成果。其次,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统一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习近平在概括苏区精神的内涵时,将坚定信念放在第一位,突出强调了理想信念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为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提供方向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苏区精神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与当前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再次,苏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统一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将苏区革命斗争融入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事业,在苏区革命斗争中集中凝练的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之中,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凝练和升华。这是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性的又一体现。
概而言之,苏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和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苏区精神的要义,弘扬苏区精神必须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P30-31)其后,《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苏区精神的时代凝练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是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5]。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总结我们党长期重视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任何社会都需要弘扬主流价值观。苏区时期“是革命环境最为艰难,斗争形势最为险恶,挫折和曲折最为频繁,是党和红军几乎濒临绝境而又处于生死攸关的转折时期”[7],它上承井冈山斗争,下启延安时期。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理论成果,还结出了伟大的精神成果——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基因。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苏区精神的目标追求。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社会发展而艰苦斗争;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生动写照;恪守一心为民的宗旨,使中国共产党人跟以往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党划清了界限;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苏区精神融汇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斗争的崇高价值理念。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苏区精神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下,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氛围。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氛围、凝聚党心民心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了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他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革命战争”,“自带干粮去办公”,造就了一个“空前的真正廉洁的政府”。他们的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为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和社会正气的弘扬做出了榜样,同时也成为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苏区精神的价值准则。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们关心群众疾苦,关注群众利益。为解决瑞金沙洲坝老百姓吃水难问题,毛泽东亲自带领军民找泉眼挖水井;农忙季节以及部队休整期间,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领导带头下地帮助老百姓干农活;战士日常主动为房东砍柴、挑水等。毛泽东还先后开展了寻乌、长冈乡、才溪乡、兴国等一系列调查,并撰写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报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爱民亲民、对苏区人民诚信友善,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关于弘扬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苏区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并培育出伟大的苏区精神,根本原因就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区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后来根据地的失守,证明了违背这一原则,革命事业必然受挫。正是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逐渐深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规律的认识。正是因为遵循这一原则,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要不断推出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群众利益的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要始终教育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1]苏区时期,我们党的革命环境和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既有军事“围剿”,又有经济封锁。历史证明,没有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壮大,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因此,坚定信念是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当前,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还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但使命也是光荣的、伟大的。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必须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真正保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苏区精神的本质要求。
第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苏区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十分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地位作了充分肯定,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8](P139)只有思想上尊重群众,才会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关心群众。他还强调:“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8](P138-139)苏区精神的宗旨就是要更好地实现群众利益。今天,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评价和检验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不断触及深层次问题,改革的难度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能动性,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的改革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这充分体现了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第四,要始终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在创建苏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尽管战事频繁,我们党仍然非常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坚持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革命斗争扫清各种思想障碍。为此,各级苏维埃政府兴办各类学校,发行报刊杂志,建设文艺团体等。多彩的革命文化不仅丰富了苏区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苏区精神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苏区精神的文化特质。在新时期,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土壤,需要有红色文化载体的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出反映时代特征和人民满意的文化精品,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
第五,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苏区革命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和带领群众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等”的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兴国县的工作最引人注目,他们开创了“十带头”的好风尚,即:“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执行勤务带头,参军参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购买公债带头,节省粮食带头,优待红军家属带头,慰问捐献带头,发展生产带头。”[9](P143)毛泽东盛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8](P140)争创一流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也是苏区精神的应有之义。新时期,弘扬苏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苏区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教育党员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推动创先争优工作不断深入。只有人人创先、个个争优,我们各项工作才会不断开创新局面。
[1]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
[2]余伯流.苏区精神:中共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N].光明日报,2011-11-05.
[3]曾建平,邹平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挑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4]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7]石仲泉.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和苏区精神[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4).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廖明耕,凌步机.中央苏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