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如
如果从1991年留美学生创办第一份网络中文杂志《华夏文摘》算起,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有24年春秋;如果从1998年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引发网络文学热潮算起,网络文学也已经有17年历史。近年来,网络文学风生水起,发展迅猛,以其作家和作品数量之多、读者和社会影响力之广,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领域一道亮丽风景和一种独特现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阅读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一种常态文学阅读,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如《亮剑》《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何以笙箫默》等热播和电影《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杜拉拉升职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热映,让社会各阶层无法漠视网络文学的存在和力量。
相对于网络文学的繁荣热闹,学界对网络文学重视不够、评价不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气息浓厚、文学审美价值不高,尚未出现“大师之作”。但这是失之公允的看法,评价网络文学,不仅仅要看到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现象的一面,更要看到网络文学作为文化现象的一面,辩证考察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商业性关系,才能认清网络文学的真实发展。
对网络文学文学性或文学审美价值的判断是基于传统文学的标准,在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评论家对网络文学或赞誉,或批判,具体就不一一概述。但是在对比之前,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传统文学是什么?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不简单。先回答传统是什么?最具有权威的《中华辞海》对“传统”的解释是:“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等。”却没有收录“传统文学”这一词条。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传统”都指过去的、历史的、已完成的某种事物。当中国的网络文学从北美华人文学圈诞生,到20世纪末流行于汉语文学圈时,同时随着互联网流行于华夏大地,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其网络媒介载体的属性被称为“网络文学”。
为强调网络文学“新”,新闻界、评论界很随意地把“传统文学”作为“网络文学”的对立面来命名,显示对网络文学的无所适从和文学理论的苍白无力。在网络文学没有产生之前,中国文学没有“传统文学”的概念,只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文学等概念。如果从“传统”的语义学来理解,那么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而言是不是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对当代文学是不是传统文学?答案显然是。现在一提起网络文学,就会与传统文学相提并论、相互比较,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提法,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
以媒介为载体,文学经历了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印刷文学的变化,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以网络为媒介。如果强调网络文学的媒介属性,那么不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都是传统文学,包括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印刷文学。从历时性的角度,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部分印刷文学都成为遥远的过去,被称为传统文学无可非议,但是从共时性的角度,与网络文学并存的当代印刷文学难道还可以称为传统文学吗?正如康桥所言:“网络新闻对应的是广播电视新闻、报纸新闻。我们能把广播电视报纸新闻叫作‘传统新闻’、把这些从业人员叫作传统新闻工作者吗?那我们将每天生活在‘传统新闻’中。”[1]显然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那么回到网络文学本身正在发生的实际,当前以玄幻、仙侠、武侠、科幻、言情、官场、都市、穿越、盗墓、恐怖、网游等为主的类型化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流,是一种大众的通俗文学,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以雅俗来判断,传统文学似乎应该称呼为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但是这又与网络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并不十分符合。中国网络文学起源于北美华人文学,北美华人网络文学基本上还是属于纯文学的范围[2],国内早期网络文学作家安妮宝贝、宁财神、邢育森、李寻欢等人的作品以及如今网络上的网络诗歌、散文、博客文学等也不属于通俗文学范畴,显然网络文学中也存在着纯文学。
网络无限,网络文学也具有无限可能性。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无限可能、包罗万象、千变万化、丰富多样的庞然大物,任何试图从本质上加以定义都难免有遗憾之处。一些评论家和文学家已经抛弃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二元对立的观念。马季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现形态,两者扮演的角色不一样。”[3]陈鲁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样,是基于人文、人情、人性等基本要素之上的精神创造。”[4]莫言断言:“在浩瀚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不缺乏经典,网络文学的艺术标准并没有下降,而在不久的将来传统文学将与网络文学合二为一。”[5]严歌苓认为:“网络文学每一个作家都是很个体的,从他的写作形式到他的思考,还有对他作品美学上的追求都是很不一样的。这点和传统文学没有区别。”[6]
面对网络文学发生的实际,较真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其实不妨换一种思路,将“传统文学”置换为“文学传统”,那么研究视野就会豁然开朗。中国网络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其网络的包容性,充分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通俗文学传统以及西方大众文学传统等营养因素而应运而生。比如网络文学最为流行的玄幻、仙侠小说,既有中国上古神话、志怪传奇、明清神魔小说、民国港台武侠小说等文学传统的渊源,又有西方神话、西方幻想小说《魔戒》《哈利·波特》等文学传统的渊源。
当评论家站在传统文学立场以“文学性”标准批评网络文学时,恰恰说明面对网络文学的冲击,文学研究者感受到了危机。“文学性”概念源自俄国形式主义。罗曼·雅克布逊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使某一本书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7](P528)强调“文学性”就是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卡勒说:“文学性的定义之所以重要,不在于作为鉴定是否属于文学的标准,而是作为理论导向和方法论导向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阐明文学最基本的风貌,并最终指导文学研究。”[8](P27)因此,文学本身并不需要“文学性”,而是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需要“文学性”。
不必纠结于与传统文学的对比,也不必纠结于“文学性”的理论界定。网络文学本质上还是文学,具有成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遵循着文学的基本规律,以描写人、刻画人为主,无论是什么类型,反映的都是人性。神也好,魔也好,都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对真善美的追求依然是永恒的主题,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弘扬依然是不变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文学发扬了文学的想象力,接续并重塑了中国延绵几千年来的幻想文学传统,激活了当代中国人的幻想力,使文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幻想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这也是网络文学的魅力之所在。
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最初的网络文学,无论是北美华人网络文学,还是大陆原创网络文学,都是网民的一种自由抒写、自娱自乐,与功利无关,与赚钱谋生无关,更加注重文学抒发心灵、表现自我、关注现实的功能,更加强调文学本身,只是借助互联网圆文学的梦想而已。因此,早期的网络文学更加贴近纯文学,网络作家创作作品也是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作品的内容也较为文艺,较为符合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和审美观,作品的文学性占据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对于中国网络文学来说,商品属性异常显著。我们今天之所以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学并加以研究,是基于网络文学产业化飞速发展的事实。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的产物,天然具有商业性。网络文学必须依存于文学网站,而文学网站的运营没有金钱的支撑是万万不行的。如国内早期最为著名的“榕树下”文学网站,1997年由美籍华人朱威廉创办,朱威廉坚持网络文学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原创精神,坚持“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倡导“生活·感受·随想”,免费发表网友原创网络文学作品,带动了国内网络原创文学的创作热潮,凝聚了慕容雪村、宁财神、李寻欢、安妮宝贝、邢育森、今何在、韩寒、郭敬明等作家。1999年到2001年,“榕树下”举办三次网络文学大赛,王朔、王安忆、苏童、陈村、阿城等知名作家出任大赛评委,在文化界引发了“榕树下”网络文学现象的讨论。然而到了2002年,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榕树下”运作步履维艰、陷入低谷,于是朱威廉以1000万美元价格将“榕树下”卖给全球传媒巨头贝塔斯曼。
可以说,2002年,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历史的拐点,是从此一蹶不振、烟消云散,还是困局突围、一飞冲天?于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各大文学网站开始探索收费阅读制度,2003年起点中文网开始实施VIP付费阅读,并成为各大文学网站的基本盈利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付费阅读拯救了中国网络文学,从此,中国网络文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走上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当网络文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本敏锐把握了市场动态,于是将资金投入了网络文学。2004年开始,盛大公司陆续收购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六大原创文学网站,并于2008年7月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近几年,网络文学成为资本角逐的战场。2013年5月,腾讯高价挖走了起点中文网的核心团队和近一半大牌作者,成立创世中文网,推出腾讯文学。2013年10月,人民网2.48亿收购网络文学企业成都古羌科技有限公司69.25%的股权,向网络文学领域进军。2013年12月,百度1.915亿元收购了纵横中文网,2014年11月27日,宣布百度文学正式成立。2015年1月,腾讯50亿元完成对盛大文学的收购,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整合成立新公司“阅文集团”,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本属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网络文学品牌。此外,阿里巴巴和360也有意进军网络文学市场。
可见,产业化运营的文学网站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主阵地,商业化写作成为网络文学的基本生存方式。网络文学的商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创作目的上表现为金钱化倾向,很多作者投身网络文学创作就是看中了网络文学的赚钱效应。2014年12月3日,华西都市报发布第九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品牌子榜单“网络作家富豪榜”,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辰东、天蚕土豆分别以5000万元、2800万元、2550万元的版税收入位居榜单前三位。从创作内容上表现为类型化倾向,玄幻、仙侠、官场、穿越、言情、都市、盗墓等通俗流行的题材,这类作品通俗易懂、适合各年龄层次、各社会阶层的读者。从内容传播上表现为消费性倾向,作者论字卖钱、读者以钱买字,粉丝经济逐步流行,一些读者打赏作者动辄百万元人民币。从作品篇幅上表现为超长篇化倾向,由于字数越多越赚钱,很多作品总字数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注水”现象比较严重。过度商业化已经损伤了网络文学的文学性。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不仅仅作为文学而存在,更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而存在。美国文化批评家杰姆逊说:“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为商品。”[9](P148)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纳入全球化进程中,当代消费社会快速成型,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日益流行,互联网经济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文学乘中国文化产业东风而蓬勃发展,其商业性不仅表现在自身是文化创意产业,还表现在知识产权全版权开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网络文学作为产业链的上游,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将产业链打通,开发实体书出版、影视改编、游戏改编、动漫改编等,从而给下游的出版、游戏、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不断提供内容和素材,促成了文化产业的大融合。作为通俗文学作品的《哈利·波特》虽然不是网络文学,却是文化产业链的完美诠释,由出版开始,电影、DVD、录像带、电视片、唱片、游戏、广告等周边产品不断扩展,还有难以计数的玩具、文具、服装、食品、饮料、手机等成千上万种特许经营商品,再到主题公园、主题旅游,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并且不断丰富,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在游戏动漫领域,越来越多的网文‘天价’授权案例出现:《择天记》5000万元授权动漫开发,《不败王座》《我欲封天》分别以810万元、655万元授权手游改编……网络文学俨然已成为当下文化产业的‘内容金矿’。”[10]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年度研究报告2013》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收入规模达46.3亿元,较2012年环比大幅增长66.7%,预计在2015年,网络文学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庞然大物,仅盛大文学网站就有“200万名作家、700万部原创小说、1.5亿个用户、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每天新产生1亿字的作品”[11]。这是何其令人生畏又令人振奋的数字,这将为文化产业提供多少创意的内容和素材?“网络文学在作品的市场转化方面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网络文学的理由,由读者粉丝、文学网站、书商、影视公司参与形成的网络文学商业运作机制带来了文学发展的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是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12]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学的商业性价值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将打造中国文化产业链的《哈利·波特》。
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商业性关系问题实际就是网络文学的质量问题。与海量作品相对,网络文学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质量不高,无数的作品沦为文化快餐、文字垃圾,只有一次性商品的消费价值,而无流传于世的审美价值。但另一方面,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光,网络文学有不少优秀作品。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6月2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中文在线旗下的17K网站与《长篇小说选刊》联手承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点评活动,经过7个月的海选和推举、网络投票,在网络读者推荐约1700部作品的基础上,由文学界推举出10部最佳作品:《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由网络读者推举出10部人气最高作品:《尘缘》《紫川》《韦帅望的江湖》《亵渎》《都市妖奇谈》《回到明朝当王爷》《家园》《巫颂》《悟空传》《高手寂寞》。这些作品都是网络文学的精品,当然不仅仅只有以上的作品,凡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经久不衰的作品都可能是网络文学的优秀作品。
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寻求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段话也适用于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应兼顾文学性与商业性,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完全矛盾的。正如马季所言:“网络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范式,确立了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13]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只有具备较强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才能脱颖而出,受到读者的欢迎,自然就能占据市场份额。如《诛仙》语言清新优美、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生动鲜明、布局场面宏大、想象瑰奇惊人、写情细致入微,整篇小说极富文学色彩,同时又受到市场的热捧,获得了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成功。
我们需要辩证看待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商业性关系,首先还是要认清事实,网络文学的主流是类型化网络小说,发展方式是产业化发展,写作方式是商业化写作,要求每部网络小说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次,商业化发展正是网络文学本身价值之所在,是其作为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追求商业性,就没有海量作品,就没有网络文学的繁荣局面。再次,网络文学商业化发展产生的海量作品是产生优秀作品的基础,一部网络文学优秀作品,如果要在海量作品中脱颖而出,绝不是依靠低俗、迎合读者就可以的,必须以质量取胜、以内容为王道,走精品化道路。今天的网络文学正如当年的武侠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武侠小说是不受文学界待见的,直到出现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黄易等作家,武侠小说的质量逐步提升,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大师之作”,更是由俗转雅、雅俗共赏,极大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欣赏品味和审美价值。
显然,网络文学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并不是绝然对立的,是网络文学的一体两翼的存在。起点中文网精品作家血红预言:“未来的网络文学会融入更多社会责任感和精神层面的东西。网络文学不会只是娱乐化,也有很多引导性的、鼓励年轻人积极向上的作品。”[1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把内容质量作为网络文学的生命线,积极引导网络文学讲品位、重格调,弃粗鄙、戒恶搞;建立网络文学内容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健全作品抽查、阅评制度,完善符合网络文学作品出版特点的审读流程及管理办法;支持网络文学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有利于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的编、审、发出版全过程质量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加快,随着国家管理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网络文学作者必然走精品路线,作品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进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和欣赏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商业性得以平衡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以网络为媒介,使人人具有抒写文学的可能,从自娱自乐的无功利写作走向众声喧哗的商业化写作,类型化网络小说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基本确立了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基于此,不应简单立足学院派精英化批判立场,只看到网络文学文学性与商业性关系不可调和的一面,而应看到互为促进的一面。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在网络文学研究中少一点二元对立的判断,少一点学院派精英化的批判,多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引导和支持,必将有益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深度融合,有益于网络文学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平衡发展,有益于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1]康桥.网络文学命名与功能[J].南方文坛,2011,(3).
[2]王列耀,蒙星宇.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网纸两栖写作[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3]马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D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2007-12-05/34026.html.
[4]陈鲁.谈谈网络文学的几个问题——写在鲁迅文学院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结业之际[N].文艺报,2014-01-28.
[5]师文静,莫言.纯文学将与网络文学“合并”[N].齐鲁晚报,2012-01-09.
[6]宋燕.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碰撞与融合[N].燕赵都市报数字报,2014-12-06.
[7]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8](加拿大)马克·昂热诺,(法)让·贝西埃,(荷)杜沃·佛克马.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9](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0]周志军.网络文学:文化产业的“新金矿”[N].中国文化报,2015-03-24.
[11]陈天桥.我知道这条道路非常艰辛[J].创业家,2013,(5).
[12]周志雄.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问题[J].中州学刊,2014,(5).
[13]马季.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N].人民日报,2014-05-13.
[14]陈琳,吴越.网络文学:繁荣并脆弱着 上海知名网络作家与读者见面[N].文汇报,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