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重温“西安文化建设的十大构想”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文化西安,彰显的是对历史的延续和尊崇,守护的是对文化的信仰和文化的自信。西安的文化建设,从来都是政府、专家长期聚焦和深层研究的课题,而其中的深刻见识和精彩观点不仅经得起考验和检验,更是在实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灵魂和思想。
西安市社科院巡视员李骊明研究员,几年前就针对西安文化建设提出了十大系列构想,他既是主导汉长安城遗址建设的策划师和设计师,同时也是这十大构想的践行者,更是对西安的文化建设有影响力和感召力者之一。
今天,我们再次探析这十大构想,对于深化和丰富文化西安的国际化思维不无大的裨益。
“西安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是:把已有良好开局的事情做好,把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事情做强,把可以顺势而上的事情做大,把应该图谋长策的事情做响。”这是李骊明对西安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他说,城市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和引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始终产生着集聚繁荣,创新创造,扩散带动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宏观的文化政策和市场需求,结合地域的特色资源,做好中观层面的战略谋划和文化建设,是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文化形象的重要抓手。
他认为,任何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需要处理好“现货”跟“期货”的关系。什么是“文化期货”?就是这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想,这属于政府管的事情,也就是说政府只管“文化期货”;而“文化现货”则是各种文化项目,需要交给企业去管,这也就是说政府要管好自己的事,企业做好自己的项目,简政放权,政企分离,才有助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在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中,在国内600多个城市中,在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中,西安的文化资源禀赋条件是极为显著的。这是西安文化发展建设的前提和目标,也是西安的“文化期货”。西安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是中华文化的主干,西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成为中华文明展示和文化传承传播的战略高地,从而凸显西安“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文化身份和地位,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李骊明提出的“10大系列的文化建设构想”,正是站在西安文化资源基础上,从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科技教育、旅游休闲等多个大领域,并结合西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提出来的。他认为,西安已经有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并且形成了国际国内认可的大尺度、大气派、大文化的景观体系,其中有些文化工程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战略性品质和功能。
今天,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宏图上,我们重温这十大文化建设构想,是文化西安站在新起点上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必然。
大遗址人类文化遗产系列。这主要包括史前文明遗址和周秦汉唐都城遗址、帝王陵寝遗址等。不管是否有国际组织的授牌,这些遗址的文化价值都是世界性的人类文化遗产,既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内涵,又具有显著而具普遍意义的文化价值,这些大遗址景观系列和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是塑造西安古老文明发生地,世界文化遗产之城形象的基本支撑。
中华文化精粹系列。西安是中国的皇天后土之地,也是先祖、先哲、先圣、先贤的聚集之地,更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英雄活动的大舞台,积淀了大量的显性和隐性文化资源,其中许多已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另外,西安还是全国著名的文物资源大市和古玩大市场,对此要借助众多的专题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市场来予以表现,依托西安的城墙、遗址、历史街区,形成具有历史场所感和文化精华集大成性质的东方博物馆之城。
世界文化交流系列。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古都,必须要有世界性文化交流的责任感和参与国际性文化要素循环的抱负,这才能谈得上国际影响力。除了一般的学术交流和留学生进修,还应该设计并打造高端国际文化交流的固定论坛和会展品牌,特别是在人文学科学术会议、历史文化名城名都保护、世界多元文化交流方面进行设计策划,使西安成为能代表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对话的人文之都。
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哲学和社会科学是提供价值、思想、创意、策划的智能领域,也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繁荣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又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薄弱之地。西安的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相当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阵容,应该也可能承担起文化智库和思想库的职能。对此西安应该有图谋长远发展的抱负,将西安建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率先繁荣的文化高地。
都市生态文化系列。现在我们面临着发展和转型的双重使命,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继工业文明之后进入更高级的生态文明阶段。西安要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要营造生态文明,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环境,在一个都市病严重、生态灾难频仍的地方是谈不上什么国际性的。在生态环境治理,都市人居环境建设中西安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圆满举办已经成为城市面向世界的绿色文化宣言,西安要乘势而上,持续用力,建成古都的生态文化景观系列和产业系列,在人文之都厚重的褐色背景上增添生态文明的新绿。
旅游休闲文化系列。经过近多年的开发和调整,西安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结构渐趋合理,顺应世界性的需求变化,城市的旅游休闲产品蔚为大观,并形成一种文化和理念。依托西安的人文、山水、科教、民俗资源条件,还可以作出更大更宽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对此应从战略高度和系统论的角度再作策划和规划,使西安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国民教育和国学传播系列。西安的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居全国前茅,教育资源也是西安的战略性资源。对内的教育是国民教育或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外的教学则属于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交流性质。西安在这两方面都可以做出更大的文章,进一步丰富东方人文之都、中国教育之城的文化形象。
宗教文化系列。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肇始,西安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大格局中,曾长期作为东方磁极和亚洲节点,成为众多宗教文化的聚散之地。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千余年,西安充当了佛教第二故乡和北传佛教宗派策源地的角色。另外,道教、伊斯兰教在西安都有权威的祖庭性寺庙分布,从西安到宝鸡法门寺,从秦岭北麓到平原地带实际上是一个绵长的宗教文化的走廊,依托这些文化资源,西安的宗教文化景观和相关产业可以快速发展,创造出蔚为大观的产品系列,并在国际国内产生广泛的招徕性。
文学文艺创作系列。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影制片、仿唐乐舞,以及文化航母性质的陕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这在国内都是文学文艺创作方面的重要品牌,对此应有更大力度、更长远眼光的战略性部署,积极参与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学文艺展演和产品输出,形成既吸引眼球又召唤心灵的中国西部文学文艺旗帜。
互联网+大众文化系列。从目前到可以预见的将来,集教育、通信、娱乐、资讯为一体的网络文化消费既是文化产业的最大增长域,又是受众最广的大众文化传播平台。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还是从文化意识形态引导的角度,互联网+大众文化方面的发展都是一个新时代的大课题。一个文化古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应该并可以在网络大众文化消费方面做些什么,同样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系统规划的战略性问题。西安对此可以率先作出尝试和探索,并结合西安特有的根基性历史资源,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国民文化素质教育、国际文化影响力扩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这“十大构想”应是文化西安建设的长期思维,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意义重大。今天,我们重温这“十大构想”,也并没有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