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吴立珍 杨晖 张戈
摘要:海州湾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沿岸,是一个半开阔海湾,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对连云港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连云港海州湾生态资源的利用也提升到了国家发展层面。文章阐述了海州湾生态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海州湾生态资源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保护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连云港;海州湾;生态资源开发;海岛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8-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
1 概述
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属于实物资源,又属于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海底矿产与油气、海洋能资源以及海运水道、海港口岸、海滨浴场和海岛、海岸风景区等等都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丰富遗产。
2 海州湾概况
连云港市海州湾宽42km,岸线长87km,海湾面积876km2,位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近岸与浅海环境,正规半日潮,年平均气温14.3℃,海域盐度全年在24‰~30‰之变化,气候、水温、地带性植被与土壤具有相应的过渡性分布特征。沿岸较大入海河流17条,海区水质肥沃,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州湾渔场是我国著名的八大渔场之一。据鉴定,海州湾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370多种植物,200多种鱼类,100余种软体动物,虾类30种,蟹类38种,此外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海岛上都有发现。其中海参、鲍鱼、扇贝等珍贵海产品是江苏省的唯一产地,珍贵的岩礁鱼类如鲷类、六线鱼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声誉。鉴于海州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先后在海州湾海域成立了前三岛海珍品增养殖保护区、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州湾海湾生态系统与自然历史遗迹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期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海州湾的生态资源与
环境。
3 海州湾生态资源评价
连云港市海州湾海域生态资源类型繁多,储量丰富,主要包括海岛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浅海岸滩资源、海洋能源等。
3.1 海岛资源
海岛作为海上的陆地,具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岛屿有的可以建设深水良港,有的可以利用自然景观,发展旅游,有的可以开发海水养殖等。连云港市海州湾海域有大小岛屿14个,岛屿总面积1200亩,拥有江苏省仅有的基岩岛礁群,是典型的海洋海岸岛礁自然地貌区。沿海岛屿有东西连岛、秦山岛、竹岛、鸽岛、羊山岛、开山岛,近海岛屿为平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其中,东西连岛是江苏省最大的海岛,岛屿岸线长度17.66km,陆地面积约5.42km2,本岛山体逼岸,岬湾相间,岸线曲折,在波浪作用下,整个岛屿海蚀地貌发育,有岩滩、海蚀崖、海蚀穴和海蚀阶地等类型,是连云港港的天然屏障,地处欧亚大陆桥头堡的前哨。海州湾中的车牛山岛、达山岛、平山岛合称前三岛,地处海州湾前沿,连云港港口的门户,岛屿面积狭小,孤悬海中,人为干扰少,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岛屿地貌类型为侵蚀剥蚀低丘,顶部平缓,高30~40m,岛屿海蚀地貌发育,沿岸多海蚀崖与岩滩,并常见海蚀空与海蚀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及栖息繁殖地,共有鸟类130多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鸟岛和鸟类研究基地。
3.2 海洋生物资源
连云港市海州湾海域自然环境的南北之间与海陆之间的过渡性及自然地域类型的多样性,形成多种生态环境,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海州湾历来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海洋可利用资源达50万吨以上。渔场有200多种鱼类,主要经济鱼类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等,甲壳类和头足动物种类也较多,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日本枪乌贼、金乌贼等近20种,贝类也较多,常见种类有40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10余种。海州湾浮游动植物种类繁多,已鉴定到浮游植物共有148种,浮游动物85种。此外,据多次海岛调查,海州湾海岛上有针叶林、针阔叶林、竹林等7个植被类型,组成种类约有维管束植物420多种,很多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海州湾岛屿的陆生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四大类。两栖类主要有中华大蟾蜍、泽蛙、金线蛙等;爬行类以蛇类为主;鸟类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二级保护动物雀鹰等;哺乳类有小型哺乳类中黄鼬、刺猬、蝙蝠等。
3.3 旅游资源
海州湾海岸带地貌类型复杂,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以其强烈的海洋韵味和海陆兼备的景观特色吸引着各地游客,世界旅游资源的五个基本要素“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在海州湾皆具备。其中,连岛滨海旅游度假区集山、海、林、石、滩及人文景观与一体,建有连岛大沙湾海滨浴场和苏马湾浴场,形成了海上明珠。海州湾旅游度假区以秦汉文化为底蕴,充分开发利用海岛、沙滩、海潮等自然条件,是面向现代海洋科技文明的大型海滨旅游度假基地。此外,海岸带附近还有凰窝浴场、西墅沙滩、临洪河口湿地、埒子口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海洋水产品也是海州湾旅游资源的一大优势,可开展海鲜品味、垂钓、参观水族馆以及海洋生物与海洋渔业的学术交流等旅游活动。
3.4 浅海岸滩资源
连云港市海域面积6677km2,海州湾海岸线北起袖针河口,南至灌河口,总长约211km。海岸类型多样,包括砂质海岸、基岩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其中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约30km为全省唯一的砂质海岸,西墅至烧香河北口40.24km为全省仅有的基岩海岸。海州湾海底地貌类型主要有水下浅滩、海底残留砂平原和古河道三种。沿海滩涂面积约10.7万公顷,潮间带有岩滩、砾石滩、沙砾滩、沙滩与淤泥滩等类型,其中潮上带8.7万公顷,潮间带2万公顷,另有潮下带可开发浅海域26.7万公顷,为海水增养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浅海可供筏式养殖面积高达6.7万公顷,沿海滩涂可供养殖面积4万公顷,适宜贝类及海珍品增养殖的浅海海域4.7万公顷。
3.5 海洋能源
海州湾的能源主要是潮汐能、波浪能、太阳能和风能。其中,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东西连岛风能储量为1797k·cal/m2,储量稳定,这对解决贮能装置和备用动力是极为有利的。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太阳总辐射年总量4840.4MJ/m2,是江苏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区域。
连云港海域波浪辐聚区有前三岛和灌河口,可开发潮差能区和波浪能区。前三岛海域平均波高1.14m,其海域波能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灌河口潮汐能区平均潮差3.38m,水深条件较好,深水岸线丰富,有长远开发利用潮差势能和波浪能的可能性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4 海州湾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连云港市兴起各种海洋开发利用的热潮,海洋经济一定程度上得以迅速发展,随之出现了各种海洋生态资源不当利用的现象,尤其港口、海滨新区、临海工业区等争夺有限岸线海域资源的矛盾日显突出,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风险令人堪忧。
4.1 大规模围填海,改变了海域岸线的属性
连云港市海域使用的特点是以港口用海、滨海城市建设用海和传统养殖用海为主。近年来,由于陆地土地资源较紧张,控制较严,而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有围海造地的条件,并且用海的审批较土地宽松,故围填海用海项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这种用海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规模围海造地,直接永久改变了该海域属性,使得海域面积减少、海岸线长度缩短、海岸线走向趋于平直、滨海湿地资源不断丧失等,还导致滩涂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栖息地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境破碎化等,同时地形地貌、水动力条件等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造成海洋纳潮量减小、海平面上升,最终导致海洋灾害频发。目前,一些围填海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及详细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还有部分只是受利益驱动,盲目“圈海占地”,造成海洋资源的限制
浪费。
4.2 开发利用秩序混乱,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对海洋或海岛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尽管海洋开发利用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相关海洋主管部门的监管,但由于目前人们对海洋环保意识不足,仍然存在海洋开发利用无序、无度的情况,违法用海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直接后果就导致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围填海造成海平面上升,并最终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以及海岛数量的减少;违法新建滨海新区的爆破挤淤、挖泥、陆域吹填导致取土区的底栖生物被破坏,附近的游泳生物被驱散,海州湾滨海湿地的服务功能降低,规划区的污水也将对海州湾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在海岛上开采石料、破坏植被,损害了自然资源;不合理地建造海岸工程和挖砂,使海岛岸滩遭受严重侵蚀;随意在海岛上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把美丽的海岛变成了垃圾场;长期过度捕捞,滥捕、滥采海岛上的珍稀生物资源等,使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珍稀濒危物种减少甚至灭绝、渔业资源衰退严重,经济生物数量锐减。
5 加强海州湾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鉴于海洋生态资源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为了有效保护独特的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5.1 建立健全海洋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建立健全地方现有的海洋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使海洋资源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规划,编制《连云港市海洋开发利用规划》《连云港市海洋功能区划》《连云港市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等,以更具体、更全面地规划、指导、实施全市海岸带综合开发与管理工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配套,提供全面、可靠的政策依据,才能科学指导用海,强化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切实保护海洋环境,保证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5.2 加强海洋环境开发与保护的监测管理
目前,连云港市沿海人类活动强度处于较高强度开发状态,应加快健全全市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技术与手段;加强年度监测任务的推进,尤其是重点监测区、污染严重区的监测,科学编制“海洋环境状况报告”,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敏感区域的选化、保护与管理;加强监测设备的配备,加快培养一支能力强、技术高、素质硬的海洋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队伍。
5.3 加强海洋生态资源养护力度
针对目前海洋生态资源退化的现状,应着力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力度。一是加快海州湾现有的两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并积极选划建设新的保护区,扩大保护范围,加强对辖区内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监督管护。二是加大渔业资源等的修复与增殖力度,大力开展海岛整治修复、人工鱼礁放流、海上增殖放流、海藻场建设等一系列的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促进海州湾生态资源的修复,实现天然资源依赖型向增殖利用并重型的转变。
5.4 加强海洋生态资源执法保护及宣传力度
海洋生态资源养护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努力。一是严格执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伏季休渔政策等,强化重点区域的渔政执法,对违规高发、频发区域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联合执法或专项执法行动,坚决遏制非法捕捞现象的发生,切实控制好捕捞强度。二是强化海监巡逻执法,增加执法频次,完善执法装备,密切监视监测重大用海项目,对违法采砂、填海等行为严格查处,坚决杜绝一切违法用海现象。三是加大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宣传形式要注重多样化,宣传对象要注重广泛化、明确重点,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着力使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一个全社会共管共护海洋生态资源的良好氛围。
作者简介:吴涛(1981-),男,江苏南京人,连云港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科长,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海域管理与海洋技术。
(责任编辑:陈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