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路径及其效应

2015-04-13 09:10余剑秋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效应

摘 要:本文基于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现状和结算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政策安排,通过区域经济初步一体化、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区域货币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研究人民币如何逐渐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核心货币,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并结合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简述其效应。

关键词:人民币区域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径;效应

一、引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受到巨大冲击,美元的大幅贬值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现行货币体系亟待改革。在应对危机的五年中,中国经济依旧保持平稳、快速地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至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完全有能力参与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战略,就现阶段而言,人民币区域化是当前条件下的现实选择。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正式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为我国与中亚五国未来进行更加深入、密切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又一良好平台。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贸易结算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外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与中亚地区贸易以现钞结算为主,大约占据中国与周边国家结算方式的90%。同时,也与吉尔吉斯坦等国在贸易往来中采用电汇等方式进行结算。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

利益是经济主体行为的第一驱动力,在信用货币登上历史舞台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使用哪种货币,就取决于这种货币的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及其币值的稳定性。基于此原则以及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根据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及周边经济带双边贸易的现状,对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给予以下三个阶段的路径。

1.萌芽阶段:区域经济初步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民币区域化也应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市场的自然选择。为此,提出以下三点。

(1)刺激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需求是贸易的直接推动力,加大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的途径考虑,首先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积极引导居民改变现有的消费结构,提高进口产品所占的消费比重。其次,改变“奖出限进”的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放宽进口限制条件,逐步减少进口配额以及降低进口关税率,减少进口成本。

同时,精简入关流程,提升海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入关效率;鼓励国内企业与经济带内国家企业合作,在中国境内办厂,提升中国在经济带中“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为人民币区域化打好坚实基础。

(2)完善对外贸易结构

近十年来,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在40%以上。过高的制造业出口比例,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不利于中国贸易区域最终市场的建立。为此,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从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就现阶段而言,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从简单的制造品向创造品过渡,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推向海外。

(3)提升区域内大国形象,树立政策公信力

国家的信誉是对外贸易的保障,更是货币区域化的基础。在区域经济带中,应注重其经济背景来制定相应的国内货币金融政策。不仅仅只盯住区域货币合作的短期利益,更应该放长眼光,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为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发展阶段:资本项目逐步开放

对于人民币来说,虽然资本项目尚未大规模开放,但人民币区域化的发端已经在中亚五国等中国周围边境出现,但从其他国际货币发展的经验来看,没有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是走不远的。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人民币区域化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的措施,提出以下三点。

(1)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保持币值稳定

对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各个国家来说,更希望能以一种币值稳定,汇率波动小,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并作为储备货币。而人民币要想充当这一角色,首先要做的就是汇率制度的改革。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汇改以来确定的逐步扩大人民币双边浮动范围,减少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增加汇率弹性的既定思路。

(2)实现资本项目的限制性开放

从长远策略的角度来看,资本项目的放开应坚持先开放中长期资本项目,后开短期资本项目;先开投资项目,后开债务项目;先开资金流入渠道,后开资金流出渠道。从短期来看,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可以从周边国家开始,借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平台,加快国与国间资本流动,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加大银行业对外放贷规模,鼓励国有银行对外设立分支机构,用于处理往来的人民币业务。同时,鼓励企业在境外办厂,吸收当地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市场,加深资源的开放与利用。使人民币区域化与资本项目开放化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3)制定双边货币互换计划,完善人民币计价结算机制

实行从边境向内陆逐步推进的战略。要加强中国与中亚地区等国货币互换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先从边境地区开辟试点,逐步推向非边境区。政府高层之间应加强沟通,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3.成熟阶段:区域货币一体化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资本项目不断放开的必然结果,也是货币区域化的最终目标。对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国家而言,当经济一体化和资本项目放开达到一定程度时,贸易往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将成为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结算方式,此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逐步“去美元化”,人民币将代替美元成为区域核心货币,在此经济带试点中的人民币区域化基本完成。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的效应

1.经济效应

(1)“铸币税”收益增加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当人民币成为主要的结算方式,广泛的流通于中亚的市场时,通过贸易往来向中国出口商品和劳务,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手中的人民币持有量将会增加,同时也会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量。这种以人民币的流出换取外国资源流入的方式,就会为货币发行国带来铸币税收益。使中国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占有更多的资源。

(2)地区投资秩序稳定,投资规模扩大

当人民币区域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民币将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锚货币”,区域贸易结算将有效的规避因第三方货币出现带来的投资矛盾,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实现投资方向多元化、全面化。

(3)促进金融市场逐步完善

人民币区域化的逐步推进,对中国的金融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放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中,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资本的自由兑换、弹性的汇率制度将使中国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同时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民币区域化,也为中国改革金融体制和完善金融市场提供了原动力。

2.政治效应

(1)中国与中亚政治联系增强

政治是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人民币区域化的浪潮中,由于中国和中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无疑会给双方政治带来重大影响。促使政治往来友好进行,逐步缓解消除中亚对中国的复杂心态,实现政治互信,平等互利,从而使中亚放宽对本国资源的集中控制,实现共赢。

(2)保障西北地区边境环境安全

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缘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于西北地区的关注度,加强基礎设施建设,增进与邻国的友好往来,维护边境安全。

3.文化效应

文化植根于经济和生活,中国文化同中亚文化自古相互交融。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就开始了经贸往来,同时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而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更将这一带有浓厚历史积淀的交流传承下去。人民币区域化的推行,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商贸和文化交往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玉素甫·阿布来提.中国与中亚五国对外贸易中本币结算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2008,(03).

[2]王倩.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核心货币地位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方晋.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人民币区域化[A].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主编.人民币区域化条件与路径[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4]武均琰.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需求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1,(02).

[5]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6]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缘起与发展[J].国际金融,2011,(08)

[7]温建东.中国外汇市场改革回顾和前瞻(下)[J].中国货币市场,2006,(06)

[8]牟雪江.能源“新丝路”——盘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能源合作亮点[J].中国石油企业,2013,(10).

作者简介:余剑秋(1994- ),男,汉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场景效应
雨一直下,“列车效应”在发威
决不能让伤害法官成破窗效应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福建医改的示范效应
福建医改的示范效应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