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角度看我国套期保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对策

2015-04-13 07:48杨诚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套期保值公允价值准则

杨诚

摘 要:《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06年发布以来,第一次详尽、明确规范了国内企业套期保值的业务的核算,同时提高了国内外报告相关方获取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但是该准则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作者在仔细学习了准则之后,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和会计核算业务的经验,旨在从应用的角度考量套期保值会计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并对部分问题的解决提出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准则;套期保值;公允价值;问题;对策

一、套期保值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1.现行准则规定套期关系应由管理层指定,某项客观上满足套期保值的业务关系是否属于套期保值或是相互独立的资产/负债取决于管理层的指定,如果两个主体拥有相同或类似的现货交易和衍生头寸,只因为一方采用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另一方不采用,而导致两者会计信息出现重大差异;同时,同一个主体对同一类型业务前后对套期关系的指定不一致也将导致会计信息前后不一,这显然都是有违可比性原则的。

2.现行套期保值准则中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界限不明晰,存在重叠空间,具体业务中某项业务的类型划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思路,随意性较大,存在报表调整甚至操縱的空间。

3.套期保值有效性标准的设定含糊,80%-125%的损益标准是否包含流转税差异未能明确。考虑到我国期货交易在非交割环节不纳税,而期货价格为含税报价,另一方面现货交易则需计征增值税,为达到有效对冲的目的,主体必须降低保值比率,此举在论证套保有效性时很难得到认可。会计准则讲解中对该项损益标准的得出给出了几种方法,我们注意到考虑基差风险,套期保值主要条款比较法得出的结果往往存在问题。

4.公允价值是否能可靠获得的问题。如果所有的套期工具都存在活跃有效的市场,相关方可轻易进入,则可轻松实现对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合理计量和估计。对于一部分资产和金融工具来说,这样的市场的确存在。但是对于更多的非标准化产品来说,其活跃有效市场并不存在,而且大量的OTC产品甚至场外一对一发行,每个产品风险结构和模型都不一样,即使利用估值技术也较难取得各方认可的公允价值。

5.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主体应持续对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进行跟踪,在套期保值业务按计划结束之前,报告期结束时企业应对套期保值有效性进行评价。但是交易活动通常是跨期间连续的,特别是由于基差变动的关系,在保值期间不排除某段时间内从累计变动数或单个期间变动数看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比率超过80%-125%的标准范围,若因此认定套期无效显然是不恰当的。

6.套期保值会计成本较高,被定位为企业通常不应得的正面指标,当作“奖品”而因此设定一系列不必要的“门槛”。套期保值准则要求对套期关系进行正式书面指定、套期有效性进行持续追踪评价,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繁琐的前期中期工作方可启用套期保值会计,如有任一方面不满足要求,则需立刻退出套期保值会计。这无疑加大了套期会计的执行难度,增加了实施成本。

7.由于套期保值业务涉及新兴领域,业务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及审计人员各自工作不同领域,日常沟通专业跨度较大,使得核算和审计难度很大。在实践中,为了逃避核算和披露的繁琐,不排除相关方刻意往非套期保值会计方向引导业务的情况。

二、部分问题的处理对策

1.对特定业务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应该是主体的义务,一项业务若满足套期保值条件,则应转入套期保值核算,不再依赖管理层指定,且不得仅由管理层的意愿而终止套期保值会计核算,以最大限度避免对会计信息的人为影响。

2.FASB取消了对套期关系必须“高度有效”的要求,对套期关系的数量测定及套期关系测试的“持续性”要求。只需套期关系成立之初对套期的有效性进行数量测试,套期保值业务期间只有在有迹象表明套期关系不再合理有效的时候,才需要对套期的有效性进行重新测试。国内亦可借鉴这种做法,如果能够合理预见到套期保值按计划结束后,最终是有效的,则可适当放松甚至取消对保值期间保值效果的标准限制,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变化。

3.对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之间应设定更为明晰的界线,尽量避免仅因为管理层的风险战略不一致,而导致单项业务可能被任意划分套期保值类型的情况发生。

4.税法规定增值税是价外税,我国的主要交易机关未按国际通行做法而转对所有品种实施含税报价,这是对交易者普遍缺乏税法常识和场外交易市场例行含税报价方式的妥协。交易机关如果能调整报价方式,启用不含税报价方式,在转入交割环节时另加增值税,这将给损益核算和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带来很大便利。

5.企业和审计机关应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为细分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在相关业务开展时建立健全业务台帐和核算体系,力图前后台记录均能清晰反映业务执行情况和管理层的意图,为会计核算和业务评估提供更为详实的信息。

三、结论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为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核算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给其执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一部分是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管理与提高业务技能解决的,也有一些问题则需要进行制度上的调整。相信随着企业的成长及相关制度规范的改进和成熟,套期保值业务的核算将日趋公正透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S].财会,2006

[2]王宁.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探究[J].会计,2011,12:94-97.

猜你喜欢
套期保值公允价值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思考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基于ECM—GARCH模型的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持有期效应分析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