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硬膜外麻醉在6 6例脊柱结核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5-04-13 05:55郜雪慧周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3期
关键词:硬膜外结核结核病

郜雪慧,周伟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 130500

脊柱结核为特殊类型的关节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椎体所致的化脓性破坏性疾病,属继发病变,病程通常较长;糖尿病为代谢紊乱性疾病,需长时间积极的控制血糖。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后患者机体抵抗力更低,对麻醉的要求更高[1]。为观察改良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2012年12月—2014年11月间将改良硬膜外麻醉用于脊柱结核病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32例脊柱结核病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组中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 28~62岁,平均(40.19±9.87)岁;病灶部位:胸椎 39例,腰椎 27 例;结核病程 2~13年,平均(5.18±1.05)年;糖尿病病程 6个月~5年,平均(2.26±0.97)年;ASA 分级:Ⅰ级 36 例,Ⅱ级30 例;入院时血沉 13~28 mm/h,平均(18.25±3.11)mm/h。 对照组中男性 38例,女性 28例;年龄 26~63岁,平均(41.05±9.92)岁;病灶部位:胸椎37例,腰椎29例;结核病程2~11年,平均(5.09±1.08)年;糖尿病病程 8 个月~4 年,平均(2.32±0.86)年;ASA 分级:Ⅰ级34例,Ⅱ级32例;入院时血沉12~26 mm/h,平均(17.97±3.16)mm/h。所有患者糖尿病均为2型,血沉均行魏氏法检测,并经CT、MRI等影像检查确诊,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支持、对症治疗,并将血糖控制在空腹5.6~8.3 mmol/L;饭后2 h6.4~11.1 mmol/L范围内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阿托品。患者先行平卧位,胸椎结核进针部位为相邻病椎或病椎以上1~2个节段的棘突间隙,腰椎结核进针部位为胸11~12椎或胸12椎~腰1椎椎体棘突间隙。穿刺成功后,放置硬膜外导管,导管放置成功后将患者体位改为仰卧位,先给予2%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无异常后追加 0.375%罗哌卡因2~3 mL,分次给药,直至达到麻醉平面,术中根据情况间断追加0.375%罗哌卡因以维持麻醉。研究组行改良硬膜外麻醉: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阿托品。远离病椎棘突间隙进行穿刺,并向尾端置管。置管成功后麻醉药物给予方式同对照组。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n(%)]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及术后1 h的血糖水平。麻醉效果参照文献[2]进行拟定,并于术后2 h进行评价。优:术中无任何疼痛和不适感;良:有轻微疼痛感或不适感且能耐受;差:疼痛超出耐受范围。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无明显差别,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 术后血糖

研究组术后血糖为(9.12±1.48)mmol/L,对照组为(9.15±1.56)mmol/L,两组术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 34,P>0.05)。

3 讨论

脊柱结核在临床较为常见,椎体受结核杆菌侵蚀后,乘重力降低,脊柱易发生畸形改变,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下降。手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麻醉方式则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不同的麻醉方式后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各不相同[3]。糖尿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和代谢性紊乱,麻醉过程中风险更大,受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患者术后血糖极易升高[4]。该研究对66例脊柱结核并糖尿病患者实行改良硬膜外麻醉,并与另66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患者相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及术后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别,但行改良硬膜外麻醉的一组并发症明显较低。硬膜外麻醉是脊柱结核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易控制、肌松效果好的优点,且对身体影响小,患者耐受性较好,但穿刺操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改良硬膜外麻醉将常规麻醉穿刺进针点予以改变,在避开病椎棘突间隙处进行穿刺,同时向尾端进行置管,不但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还可有效的避免术中操作割断硬膜外导管的情况,也使得部分伴有后凸角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成为可能。该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但应值得注意的是脊柱结核和糖尿病患者在营养治疗方面相互冲突,两者合并行手术治疗,除需积极的控制血糖外,还应针对患者结核病情导致的消耗进行对症处理,才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术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的风险。

[1]张丽侠,王亮,邢清,等.糖尿病合并脊柱结核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临床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0):997-998.

[2]刘忠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5):172.

[3]张瑞霞.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33):29-30.

[4]周凡林.68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6):1170.

[5]周祥真.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163.

猜你喜欢
硬膜外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