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立
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孙吴 164200
糖尿病足溃疡属于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强力霉素的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按照糖尿病足进行分级,Ⅰ级26例,Ⅱ级30例,Ⅲ级28例。治疗组男22例,女 20 例;患者年龄 43~75 岁,平均年龄(53.24±5.24)岁;Ⅰ级 12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56.78±6.04)岁;Ⅰ级 10 例,Ⅱ级 19 例,Ⅲ级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统一进行基础的治疗:①对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进行清理,进行药敏实验;②对溃疡的部位进行X线片等检查;③用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用抗生素防止患者足部发生感染;④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的补充。
对组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用10 mL的生理盐水加上2~4U的胰岛素对患者的溃疡处进行外敷,1~2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力霉素治疗,治疗方法为:用强力霉素加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g/L溶液对对患者的溃疡处进行外敷,1~2次/d。
观察两组糖尿病组溃疡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溃疡肉芽组织出现天数以及溃疡愈合天数。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1.4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在糖尿病足溃疡三个级别中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溃疡肉芽组织出现天数以及溃疡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比较[(x±s),d]
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5.2%,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比较[n(%)]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临床较为显著的并发症,也是致使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多年以来,已备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视。糖尿病足溃疡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周围神经病变,使神经纤维受损而降低了组织灌注,引起神经性足溃疡。感觉神经受损使患者不能感知机械或温度的损伤;运动神经受损导致足部形状的改变,产生不正常的压力分布;自主神经受损导致皮肤干燥而易于干裂和受到外伤。另一类是原因是周围大血管的闭塞,最常发生于腘下动脉,而使远端的足部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缺血性溃疡。这些促进了足溃疡的形成。
糖尿病足溃疡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基质金属蛋白酶大量增加,阻碍了患者足部溃疡的愈合。强力霉素是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长,抑制其活性。在强力霉素应用于动物皮肤溃疡的资料中,强力霉素能有效地降低患有皮肤溃疡动物的基质金属蛋白[1]。且浓度为20~50 mg/L的强力霉素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文采用强力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发现,强力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促进患者溃疡的愈合[2]。
从上述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比较(表1)可得出,治疗组患者在糖尿病足溃疡三个级别中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溃疡肉芽组织出现天数以及溃疡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强力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溃疡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溃疡愈合的天数[3]。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尽快康复。从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比较(表2)可得出,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5.2%,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强力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
此病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为其提供有关足部护理等相关的知识,并定期检查患者的足部血流情况,同时加强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使患者主动学会足部按摩等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用温热水泡脚、足部运动、足疗,保持足部皮肤表面的滋润和干爽、穿适合的鞋袜、定期地修剪脚趾的方法、及时发现关于足部表面的感染迹象等,只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的并发症[4]。
综上所述,强力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效地缩短了溃疡肉芽组织的生长的时间以及溃疡愈合的天数。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1]叶林,肖正华,陈定宇,等.强力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13-2014.
[2]许蕾,钱鸿洁,张杉杉,等.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2):116-119.
[3]杨晓辉,于扬,隋淼,等.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13-3214.
[4]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