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整合融合现状分析

2015-04-13 06:31高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高丽

(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课程建设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整合融合现状分析

高丽

(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近年来,英语专业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已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为例,通过收集十所不同类型、层次的医学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比较其ESP课程设置质与量的差异,了解其课程整合融合现状,找出相关问题与对策,从而指导医学院校及其他高等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

ESP课程设置;课程整合融合;复合型英语人才

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多地需要的是一些复合型英语人才,即要求英语专业人才不仅具备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知识,同时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对此,很多高校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与整合,即在英语课程体系中,设立了大量的非语言文学类的实用课程。这些课程将语言学习和学科、技能知识相结合,构成了英语课程中专门用途英语ESP重要分支。

ESP课程是传统英语专业语言文学学科的拓宽课程,是了解专业学科、技能知识的媒介与桥梁,其课程设置与优化已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科学设置ESP课程,满足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ESP课程调入专业学科、技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应如何控制?他们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导向与学科发展又有何影响?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试图通过一些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实例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医学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体系现状

教育部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说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各高校英语专业纷纷开设了与商务、医学、法律、新闻等相关的ESP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涌现了很多新现象与新问题。

目前,我们统计发现,全国医学本科院校已发展到116所,独立设置的有72所,其中设有英语专业有30余所。医学院校中设置英语专业的大多会跟医学挂钩,譬如生物医学方向、医学英语翻译方向、医药方向、中医方向等。我们挑选了10所地域、层次、规模各具代表性的医科大学或学院,对其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调查分析后发现,各医学英语专业学制均4至5年,除语言文学文化类课程外,有关医学学科、技能知识的课程包括两类:医学相关课程与医学英语相关课程,其课程量及相关比例差异很大,比如北大医学部语言与医学类课时比例相当,双驱并重;而其他诸多院校更多是以语言类为主,辅以课时量不等的以中文或双语开设的医学相关课程;院校最多的已达600学时,最少的也有200学时(见表1)。

表1 10所代表性医学院校的各类课程课时一览表

再看各院校设置的各类课程的具体内容。由于国家统一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语言文学文化类课程在各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种类、数目均出现了趋同现象,表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坚实语言基本功和国际化人文素养为基础。但在考察各院校医学相关课程及医学英语相关课程设置时,发现所有调查院校都开设了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但涉及的相关学科广度与深度却因校而异。总体看来,医学相关课程偏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涉及较少,课程结构单薄,势必导致学生医学知识缺乏,难以卓显医学英语专业特色(见表2)。

二、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一)“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清。

“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倡议早在2000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就已明确提出,但对“复合”一词含义的讨论却并未深入。“复合是学科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1],因而“复合”应是“多学科的复合”。这是指导广大高校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运行中,外语教学实践往往面临很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课程关系的实现上,即学科间如何复合、交融和渗透的问题。一般而言,这个关系的实现途径可体现为三类:一是学生主修英语类专业+其他专业,即以外语语言类为主;二是学生主修非英语类专业+外语;三是专业本科+外语本科,即双学位类[2]。

表2 专业相关性课程内容一览表

在医学院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大量譬如生物医学方向、医学英语翻译方向、医药方向、中医方向等专业名称,学科的整合模式大多采用了第一种。尽管名称各异,但各个院校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就业去向等方面缺乏明确定位,课程模式趋同现象严重。这种直接采用“外语+专业知识”的生硬的课程嫁接造成了专业间的排斥与抵触。此外,有些院校医学课程量少,医学知识介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使得医学院校医学英语专业培养名不副实,学科难以持续发展。

(二)英语专业“ESP课程体系”混乱。

复合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英语语言文学类课程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英语语言基础与文学类课程保证了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而相关专业课程则确保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技能的了解。那如何界定这儿的“相关专业课程”呢?是否等同于ESP课程呢?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一般可分为医学课程与医学英语ESP课程。而关于医学英语ESP课程学科性质的讨论,一直争议不断。有些学者认为它是“英语的医学”,是用英语语言媒介讲解医学专业知识,是隶属于医学学科;而更多的学者却认为它是“医学的英语”,其学科性质应定位于专用英语(ESP)的某一分支,属于语言学范畴。不管是“英语的医学”,还是“医学的英语”,ESP课程体系是医学专业与语言的重要媒介与桥梁。

通过目前我们对医学院校的考察发现,ESP课程体系各异,异常混乱。从师资与教学语言来讲,有的用英语,由英语教师讲授,有的用英语或双语,由医学老师讲授;从教材来看,有的使用医学原版教材,有的使用自编教材;从内容来看,有的ESP体系覆盖基础医学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学科,有的仅仅涉及医学学科的个别分支与领域。

三、建议

所有的这些问题归结到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人需要学习ESP?Hutchinson等曾著书指出:ESP是一种语言学习的方法,是建立在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的[3]。这表明ESP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核心的。ESP课程,既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又要面向学习者与社会的特定需求。它从创立之初就充分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而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正是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现状中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期待将来能够展开有效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来逐一解决。

[1]何其莘,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9.

[2]陈葵阳.ESP教学与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ESP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6):84-85.

[3]Hutchinson Tom,Waters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19.

G423

A

1002-1701(2015)01-0081-02

2013-03

高丽,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英语(EMP)教学。

本文得到2011年度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英汉思维差异与医学英语写作课程模式创新”(NY2222011038)资助。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42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