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众消费意识的改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15-04-13 13:30颜红霞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产率

摘 要:单一要素比较优势模型无法满足实际的贸易需求,因此本文分析讨论多要素多产品比较优势模型以及结合消费意识这一主要需求要素,对比较优势理论模型进行重新的论证分析。基于经典的李嘉图劳动生产率核心模型,对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并提出消费意识这一要素形式对国际贸易流向的影响。

关键词:多要素比较优势;生产率;消费意识

20世纪以来,我国民众的自我意识和消费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已不满足于国内商品供给,增加了对国外同类商品的需求,导致了原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在贸易上出现了一个逆向的流入。因此,可以说国际贸易的流向是受除比较优势之外的多种贸易因素影响的。

在传统的贸易理论分析中,我们假设只进行单一的生产要素讨论以及单产品 模型的比较,而国家间实际贸易的发生,大多是基于多种产品在不同生产要素以及需求要素的影响下。

为此,本文立足于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尝试基于多产品多要素比较优势模型, 对民众的消费意识的改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对多产品多要素比较优势模型进行分析;第二,讨论消费意识的改变对国际贸易具有逆向流动的作用。

一、单一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模型的分析

在传统的理论模型中,我们假设劳动力要素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同时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多生产一种产品意味着 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因此对于单一生产要素来说,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各国间的贸易流向,由单一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决定。

在经济学中,产品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收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从个人利益出发,劳动力偏向流入工资较高的部门。

在国际贸易存在的条件下,两个国家之间如何进行交易则是国家间比较优势的问题。简单的理解,只有当商品贸易的相对价格高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时,本国才会生产该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样的,一个国家如果专门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它生产的一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以上即李嘉图模型的最基本释义,即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但是,仅从劳动力这一单一生产要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多生产要素多商品角度出发对比较优势模型进行重新的讨论与分析。

二、多生产要素多产品比较优势模型的分析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所述,比较优势理论包括经典李嘉图理论和HO理论等,即“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其中不同的理论揭示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动因。本文所述即讨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多种因素及生产要素构成的比较优势分析。对于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先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 国,每一个国家都能消费和生产许多种产品,一共有N种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可以用每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来表示,即生产1单位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分析多产品比较优势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每一种产品的 A国与B国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计算出来,并依次排序。由上述问题可知,对于单一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模型,劳动生产率为唯一要素,同理,各国的工资水平也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我们假设一种贸易模型,即只要确定了A国与B国的相对工资水平,即确定哪个国家生产哪种产品。设ω为A国的每小时工资率,ω*为B国的每小时工资率,即相对工资之比为ω/ω*同时,某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为其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与工资率乘积。

因此某国家究竟生产哪种产品取决于两国的工资率之比,在多种产品模型的比较优势分析中,对相对工资的确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任一国家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都需要在确定相对工资水平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对各国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推算出来的派生需求进行计算,根据对产品的相对需求来推知隐含的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对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而言,其相关因素并非劳动生产率一种,而是包括了多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多要素模型。在多产品多生产要素模型下,由于现今的世界化大生产,使得劳动生产率具备了较高的层次性,多样性具体体现在:

1.宏观经济制度因素,如关税,进口定额,出口补贴等保护性贸易政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形态的不同,均会通过影响具体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供需情况来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

2.运输成本。理论上讲,运输费用不改变比较优势的理论原则和贸易所得,但是由于在产品贸易中,运输费用会给产品和服务的流动造成障碍。因此运输费用的存在会造成比较优势理论的失真,当运输成本高于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成本的时候,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产业部门实行自给自足的产业政策。

3.区域性地理位置贸易模式,由于世界的区域性分布原因,不同地区国家间的贸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对于贸易政策有着各种各样的协议。这些协议的实质是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在贸易集团之内和之外,各国之间享受着不同的贸易政策,这也是现今社会影响国际贸易流向的重要因素。

三、消费意识的改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的比较优势模型理论,已经无法全面的解释国际贸易的实质,我们需要将一系列的理论与市场实际相结合,考虑各国民众不同的消费意识去理解国际贸易理论。

以我国为例,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奶粉消费市场。据卫计委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为30.3%,城市仅为15.8%。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非母乳喂养,因此增加了婴幼儿奶粉的需求量,具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4年10月,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国外奶粉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美赞成18%,多美滋13.05%,惠氏15.08%,雅培11.85%由此可见,由于民众消费意识的改变,人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取较高的质量保证。

消费意识,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市场的直接表现,不同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会导致不同的消费市场。人们在消费意识上的差异影响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向。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为我在非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与上述五国贸 易总额1330.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占同期对非贸易总额2102.4亿美元的63.3%。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我国与非洲国家民众消费意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互相之间商品贸易流向不同,例如,我国主要从非洲进口原材料,物质资源等,对其出口基本用品及基础建设技术支援等。

综合考虑多要素多产品比较优势模型,国家间的实际贸易流向是在生产要素 和需求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决定的,单一考虑生产要素是不全面的。对于各国之间比较优势的分析,在根据李嘉图模型讨论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应从实际市场出发,考虑各方因素,如生产率,社会经济制度,商品运输成本,区域贸易形式等以及需求要素民众消费意识等多重要素,对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方能全面公正。

参考文献:

[1]伊特韦尔,米尔盖特,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第一卷,558-561.

[2]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部分[M],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3-45.

[3]谷克鉴.新李嘉图模型:古典定律的当代复兴与拓展构想[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10-26.

[4]中国国门时报[Z].2008-11-28,第七版,4-5.

[5]驻尼日利亚经商参处[Z].2014,经贸新闻,第一版,A6-A7.

作者简介:颜红霞(1966- ),女, 辽宁省大连市人,国际商务师

猜你喜欢
生产率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跟踪导练(三)4
碳排放约束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
制造类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率的重点领域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我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