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锋 高春欣
【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具有特殊地位。自从中国人民银行剥离银行经营业务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已经具有了自己的行业特色。本文选择银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各项行业数据,通过计算CR4、CR8、CR12和HHI指数,描述我国现阶段银行业产业结构现状,突出2011年开始的产业结构移动,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点明了我国现阶段银行业存在一定垄断,但是垄断程度不断改善的情况。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 中国银行业 市场结构
一、理论基础
研究市场结构,对于优化现有产业,维护市场稳定,具有指导意义。使用数据对于市场结构进行描述,必须使用合适的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描述产业结构的行业集中度指标通常有: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行业集中率(CRn)、洛仑兹曲线、熵指数和逆指数等,其中行业集中率与赫希曼指数两个指标是最为常用也最为学界接受的两个指数。
行业集中率CRn的计算方法是,针对某一规模指标,加总该行业规模排名前n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该行业所有企业的份额之和为1。行业集中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强。但是,集中率的缺点是不能衡量行业整体水平,已经行业份额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分配的均匀程度。
赫希曼指数是指基于该行业中企业的总数和规模分布,即将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赫希曼指数在计算中涉及到市场上该行业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能比较整体地衡量行业的集中程度。但是由于只能衡量整体水平,对于具体的产业结构的描述存在不足。
二、现状分析
(一)整体情况
通过对我国前十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的2006年至2013年净利润数据的整理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表1 2006~2013年中国国内商业银行CR4指数表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的绝对集中度指标CR4在八年内处于0.44~0.60的水平,一直属于高位运行的状态。依据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对应我国银行业情况,CR4在0.5~0.65之间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这和我国前五大银行的资产基础,运作效率,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国家的扶植政策,有重要关系。从净利润的数据表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前五大银行与排名其后十个银行的净利润差距是十分悬殊的,工商银行的净利润的领先程度尤其明显。
(二)异动分析
从CRn数据来看,从2011年之后的两年商业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有一个较小幅度的连续下降。例如,2011~2013年的CRn数据为:
表2 2011~2013中国国内商业银行CRn指数表
2011~2013年的异动表现为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主要是四大行份额的减少,以及较小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通过数据研究我们发现,在2011~2013年,净利润较高的商业银行第一梯队(以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代表)净利润增速严重放缓。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净利润增速为26.18%,而2012年滑落到14.54%,到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10.18%,在净利润前14位的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3位。2011年至2013年,中国银行业全行业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80%、18.96%和14.48%,与此同时净利润前14位的银行净利润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四家大型银行增幅下降最为严重。正是这种净利润增速相对形势的改变,导致了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但是由于这种相对形势改变并不大,以及国有控股四大银行资本规模过于巨大,市场集中度仍处于高位。
另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012年CRn各项数据与2011年各项对应数据相比,降幅接近,也就是说,市场净利润前4位(四大行)银行净利润减少的份额,基本等于前8位银行净利润减少得到份额,也基本等于前12位净利润减少的份额,也就是说,这些份额被前12位之后的规模相对较小的金融机构占有,而规模较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市场竞争加剧的表现之一。
三、结论
由以上计算出的CR4,CR8,CR12,和HHI指数的结果来看,银行掌握着整个社会的大部分金融资产,并且已经成为社会资金供求无可替代的重要枢纽。银行业长期的单极化发展已经使垄断问题根深蒂固。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相对较高,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我国银行业实行特许经营制,银行业进入门槛高,审查条件严格,进入壁垒高。
二是我国目前银行业国有或国家控股银行占据主要地位。国有或国家控股银行历史悠久,资产基础雄厚,同时具有行业中的特殊有利地位,在行业中占据接近垄断的地位。同时银行业内部的国有大型银行在国家经济政策执行中居于主导地位,也促进形成了其在银行业内部的垄断。
三是银行业中规模效应明显。银行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其降低成本,进而增强其竞争力,并进一步促使其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效应的一个重要体现即是信誉。规模对于银行的信誉形成尤其重要。银行业的信誉是买方市场选择的重要依据,资历深,资产雄厚,运行效率高,信誉状况良好的银行更容易占领市场,争取更多的业务和利润。
从2011年市场集中度的异动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有所下降:
一是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在银行业领域也鼓励竞争,推动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集中程度下降。
二是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给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了挑战,这从所有银行都面临净利润增速下滑也可以发现。
三是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规模正效应逐渐达到极限,管理成为限制发展和盈利的瓶颈。
参考文献
[1]黄涛.从历史角度看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J].上海经济研究.2004.03:74-79.
[2]江庆勇.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效率[D].中国人民大学.2005.
[3]江浩.中国银行业的产业分析和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
[4]张雪梅.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