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明明与爸爸妈妈坐大巴车去梨木台游玩。“梨木台”因何而得名呢?明明询问了旅游车上的导游叔叔,得知:在景区深山的峡谷中,中间有一块平台,平台四周是怪:石奇峰,在平台的周围还生长着许多梨树,梨木台因此而得名。导游叔叔还介绍道:每年的四月时节,那里梨花似雪,杜鹃花映红山坡,白与红的相衬,景色令人陶醉,确实是京津地区周末郊游的好去处。大巴车行驶了大约两个小时到了梨木台,明明一家三口开始了登山活动。
在登山的过程中,明明一家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观赏俊秀的地貌和长城等古迹。梨木台的登山路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景区大门到登天缝、五指山处,距离很短,大约2千米,用了1个小时。登天缝是一处类似“一线天”的地质奇观,两侧山崖高耸陡峭,十分险峻。明明沿着天缝之间的石阶爬上山顶,山顶处视野开阔,他观赏了北齐时期的古长城遗址。
第二段登山路是从登天缝到梨木台山庄。这一段路大约3千米,因为路上景色很多,明明一家边走边看,用了大约3个小时。这里有太平池、神龟探海、黄砬瀑布、豹子潭、骆驼峰、蝴蝶泉、群猴望日等,其中形态各异的岩石和崖壁、清新的水流、池塘和瀑布、梨花台处密集的梨树,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最后一段山路是从梨木台山庄向后,一直爬到海拔900多米的梨木台山顶处。这一段山路最长,大约有4千米,但是一路上景点不是很多,很多游客仅游玩到梨木台山庄处即返回了。但是明明的爸爸鼓励明明锻炼身体,带着明明坚持攀登,父子两个你追我赶,仅用了2个小时就到了山顶。居高临下,登高远眺,明明体会到了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畅快感觉。
在山顶欣赏完了无限风光,要下山了。带着愉悦,的心情,明明和爸爸一路“狂奔”,妈妈也不甘落后,只用了3个小时就回到了山下。到了山下,妈妈看着满头大汗的明明说:“看你气喘吁吁,我们下山的速度太快了!”明明擦擦头上的汗说:“下山时快,我和爸爸比赛,我不快点会让爸爸超过的。我算了一下,这座山一共有2+3+4=9(千米),也就是9000米,我们上山时用了1+3+2=6(时),因此上山的速度是9000÷6=1500(米/时);而下山时我们只用了3个小时,所以下山的速度是9000÷3=3000(米/时)。”
妈妈一听,又问道:“上山的速度是1500米/时,下山的速度是3000米/时,那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1500+3000)÷2=2250(米/时)?”明明被妈妈这一问愣住了,妈妈说得到底对不对呢?爸爸看到明明为难的样子,接过话题道:“要想知道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想想速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速度的真正含义是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明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爬山的平均速度不是两个速度的平均数,不能用‘速度和÷2’。爬山的平均速度应该用爬山的总路程除以爬山的总时间,也就是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我们爬山的总路程是两个9千米,即9×2=18(千米)=18000米,爬山总时间是6+3=9(时),因此平均速度应是18000÷9=2000(米/时)。
爸爸妈妈欣慰地笑了,连连点头称是。
回家的路上,明明想:一天的九个小时里,我既观赏了美景,又锻炼了身体,还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真是一举多得!以后还要
第15页参考答案
灵灵让弥弥先拿,弥弥分别拿了1、2、3、4、5个时,自己就拿5、4、3、2、1个,就可以稳得这张入场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