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智
(山西省永济市电机医院内科 山西 永济 044502)
通常来讲,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病理机制为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属于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为了研究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 联合治疗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的效果,选取我院6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联合比单用任意一种的效果更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60-78 岁,平均年龄(68.27 ±5.09)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1-77 岁,平均年龄(67.39 ±5.57)岁。所有患者的血、尿、粪常规均正常,粪隐血试验呈阴性,粪培养呈阴性,且经过电子结肠镜、B 超等检查均排除结肠、肝脏、胰腺、胆囊等器质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均不得纳入本文研究对象:1)由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患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呼吸、内分泌代谢等疾病患者;3)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或最近半个月内使用治疗便秘药物的患者;4)对莫沙比利或聚乙二醇4000 过敏患者。
1.3 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 联合治疗,具体如下:对30例患者进行一天三次,一次5mg 的枸缘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并联合一天两次,一次10g 的聚乙二醇4000 颗粒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以上两种药物任意一种的单药治疗,具体如下:单用枸缘酸莫沙比利分散片5mg,一天三次,或者聚乙二醇4000 颗粒10g,一天两次。两组患者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其症状和改善情况。
1.4 诊断标准:便秘疗效标准:痊愈是指患者排便不费力,并保持在每天一次;有效是指患者的大便次数保持在每周2 次以上,且性状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症状基本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 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30例患者在进行了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 联合治疗后痊愈了15例,有效患者13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在进行了以上两种药物任意一种的单药治疗后痊愈了10例,有效患者11例,无效患者9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期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稀便、肠鸣症状,但经连续服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眩晕、肠鸣、排气增多等症状,但均可耐受,没有进行处理,且对治疗无影响。
通常来讲,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基础均相同,例如脑肠轴在整合大脑和胃肠道动力、感觉、分泌等作用中的功能失调等,脑肠轴中应激作用和精神因素的相互调节作用等。而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一般分为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通常来讲,影响二者发病的因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平滑肌、自主神经系统、肠肌间神经系统或内脏敏感性改变等不同程度上的功能障碍有关,症状为平滑肌运动失调、内脏感觉不够敏感、胃肠道动力不足等。
莫沙比利是一种选择性受体激动剂,它可以在激活肌间神经丛受体的情况下释放乙酰胆碱,以加强消化道的协调性和动力。本文研究表明,针对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观察组30例患者在进行了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 联合治疗后痊愈了15例,有效患者1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在进行了以上两种药物任意一种的单药治疗后痊愈了10例,有效患者11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有2例轻微症状者,对照组有3例轻微症状者。
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患者而言,采用联合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 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黄虹,刘劲松.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临床特点比较[J].胃肠病学,2009,12(11):427-431.
[2] 李敏利,张晓华,朱人敏等.不同类型通便药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2976-2978.
[3] 蒋璐,冯国强,王燕等.浅谈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干预治疗与心理疏导[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45-46.
[4] 杨静芳.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与预防方法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