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加强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视角

2015-04-11 14:36周常稳葛继平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609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609
关键词:信息库消费品普通高校

郎 朋,周常稳,葛继平.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609;.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609

普通高校加强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视角

郎 朋1,周常稳1,葛继平2
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2.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随着我国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普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输出地,理应为其转型升级服务。这既是普通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为切入点,通过对普通高校加强消费品类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分析,继而提出以下措施: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人才需求信息库、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等,以此满足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之需求。

消费品工业;普通高校;人才培养

消费品工业主要是指制造生活资料用品的行业,主要包括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并涉及部分机械、电子和建筑等行业。[1](P13)我国消费品工业从无到有,经过六十余载的发展,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期。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把“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变,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消费品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基础性、民生性、支柱性、战略性的地位,而且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消费水平,因而更应加快其转型升级。但这急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普通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其发展定位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当下,普通高校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的要求,已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一直被美誉为“世界消费品的加工厂”。据统计,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消费品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35%,超过全部工业增速0.05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30.7%,占GDP的比重达11.0%。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8.7%、22.0%、12.4%和15.1%。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高于全部工业2.6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部工业0.6个百分点;轻工(含食品)、纺织、食品、医药和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7.2%、2.2%、4.5%、6.4%和2.8%。[2]

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虽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要认清我国消费品工业大而不强的事实,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产品的价值链来说,我国消费品工业仍处于世界消费品工业价值链的低端——制造端,基本上从事代工生产和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不仅如此,在产品研发能力和研发强度方面与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纺织工业R&D经费支出为10.80亿美元,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0%,不到法国(5.65%)的五分之一,德国(2.10%)的二分之一;医药工业的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更弱,无论总量还是强度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早在2006年,美国、日本、英国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就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2013年研发投入强度为2.88%,仅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97%以上是仿制药物,几乎所有先进的制药技术都来自国外,尤其是新药品市场基本被外资控制。从世界500强企业来看,我国消费品工业缺少自己的品牌,基本上都是进行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据统计,我国消费品工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仅有中粮集团、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魏桥创业集团四家企业。[3]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还只是消费品生产大国,并不是消费品生产强国。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1年制定了我国未来消费品工业的发展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造提升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为目标。具体来说,我国消费品工业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加大产品的科研投入。消费品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不断提高我国消费品行业的劳动力素质。

二、普通高校加强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消费品工业大而不强,仍处于世界消费品工业价值链的低端。“微笑曲线”表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后端的销售和物流,依赖知识资源优势的发挥,是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利润最高的环节,生产制造端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最低端,附加值较低。然而,我国消费产业不仅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还面临劳动力素质偏低的现状。据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1/3,而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22.6%,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1](P73)各类专业人才匮乏是困扰我国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肋骨。以制鞋业为例,全国每年的中等以上的毕业生不过1000人,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不超过200人,所学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设计方法为主。[4]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消费品工业的差距,并在国际消费品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强各级各类消费品工业的人才培养,而普通高校作为其重要输出地,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

其次,是我国消费品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将处于世界消费品工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位置的目标。”[1](P132)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又提出要优先培育和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加快协调和优化消费品工业与教育界、企业界、工会的关系,把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促进我国消费品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转变。[1](P133)也就是说,未来消费品工业劳动力的素质决定着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普通高校涉消费品类的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是由我国消费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即消费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战略性、民生性、支柱性的地位。因此,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必然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维护国家安全,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普通高校加强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的措施

高等院校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担负着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为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这也对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仅要加强涉消费品工业的人才培养,还应加快完善人才市场的调配机制,使人才市场与消费品工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实现人才资源的动态调整。

(一)以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1.我国普通高校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应以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医药及食品等工业的人才培养。普通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及办学特色,在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理念。[5]对于本校优势学科且市场前景较好的专业,可以适度扩大招生规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还可以为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同时,还应关注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对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中产生的新信息及时给予反馈,充分凸显普通高校办学的灵活性。

2.发挥优势,加强高校特色建设。尤其是涉消费品类的特色高校,更应该作为专属领域的尖端智力机构和高质量人才输出基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正确分析自身的学科现状,以消费品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与本校特色相契合的领域,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同时加强与国内、国际相关领域高水平院校合作,培养中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了解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二)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寓产业于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不仅是普通高校服务社会的最佳途径,还是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并有助于普通高校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的进步。因此,笔者认为,普通高校应通过“寓产业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深化校企合作,即学校以企业的项目、研发为依托,以服务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1.以企业的科研项目、生产任务为依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高校应以企业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典型产品的转型升级为主线,开展系统性规划,并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把职业岗位需求与学校教学内容相衔接,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吻合。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增强解决现实职业问题的能力。在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之中,不断激发其潜能及创新能力,并实行规范化企业管理为其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做准备;学校在进行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时,应注重课程目标的时效性、具体性,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企业、贴近生产一线,逐步形成“校企捆绑,学产研结合,互惠共赢”的局面,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强化学生学业要求,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学生毕业设计要以企业实践为依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健全校企教师互聘机制。具体来说,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让其全程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并逐步健全校企教师的互聘共享机制,实现双方的师资交流;学校一方面要对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历进行规定和制约,如在教师考核、评职、聘级上要考虑教师工程实践的经历,将其作为一个衡量的指标。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到工程实践现场。教师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企业,实现科技人员与企业家的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科研成果与生产的结合,在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以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为契机,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商定行业人才培养标准。2011年5月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及时发布和宣传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业的人才规划,引导高校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其实质:要求校企在融合学科规律、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学生成长等要素的基础上,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加快对行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笔者认为,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应在行业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由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人事部门组成的委员会与学校教务处共同商定,学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以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专业标准的对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相衔接。

综上所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使企业真正全程参与到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之中,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为本企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三)建立与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人才需求信息库

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通及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涉消费品工业的低级劳动力过剩、中高级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基于此,笔者欲通过建立人才资源网络供需信息库,以此来及时反映、传递市场供求信息,该信息库由第三方机构负责运营管理,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其主要负责发布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对专业素质要求的动态信息,以及当前我国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及就业状况的静态信息。

另外,该信息库还可以分设三个子信息库即紧缺人才信息库、平衡人才信息库以及饱和人才信息库。具体来说,紧缺人才信息库主要是发布国家或者地区急需的人才数量及素质要求,以此作为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的依据;平衡人才信息库主要发布当前达到供需平衡的专业及现有的学校招生规模,以警示普通高校维持平衡;饱和人才信息库主要发布当前市场供过于求的专业和现有的学校招生规模以及学校理性的招生规模,并将其作为普通高校缩减及改招的依据。

综上所述,该信息库不仅可以反映当前市场所需劳动力数量及素质要求,还可以反映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因此,学校应根据该信息系统传递的市场信息,一方面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及规模,以实现消费品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从岗位的现实需求出发,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在专才和全才培养中寻找平衡点,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四)立德树人,坚持“抓德育、铸新人”的育人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普通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把“以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抓德育、铸新人”的育人路线。

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而增强学生投身消费品产业,为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

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浓厚的消费品行业文化,以消费品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贡献教育学生,使之对消费品产业充满自豪感。如学校通过新生入学时的校史教育、邀请企业家来校做报告等形式,营造融入消费品行业文化的大学氛围文化;通过制作带有消费品行业寓意的人文景观,建立融入消费品行业文化的大学形象文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消费品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其转型升级必然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但前提是要培养一批具有雄厚专业知识、高超专业技能且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队伍。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品工业的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普通高校加强涉消费品类人才培养的措施,希冀为我国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微薄之力。

[1]李毅中.消费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6).

[2]消费品工业司.2014年消费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5年02月02日.[DB/OL]http://www.miit. 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 8223/16434874.html.

[3]201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名单).财富(中文版).2010年07月09日.[DB/OL]http://www. 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10-07/09/Con⁃tent_38195.html.

[4]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5]张玉伟,孙春雷.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视阈下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 (2).

(责任编辑:彭 琳)

郎 朋(1987-),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资源问题;周常稳(1989-),男,山东曹县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教育改革、教育基本问题研究;葛继平(1962-),男,江苏南通人,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复合材料、高等教育管理。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辽宁省消费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jdwt-49)的阶段性成果。

2015-10-13

G649.12

A

猜你喜欢
信息库消费品普通高校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借助BIM构建动态造价信息库的新思路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普元EOS平台的信息库的设计与实现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