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改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反思

2015-04-11 08:05:27王艳萍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沈阳0034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0034
关键词:校本主体培训

王艳萍,刘 威,刘 旭.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0034;.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0034

创新与改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反思

王艳萍1,刘 威2,刘 旭2
1.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的培训主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但是在其合理性上还存在不足;在培训方法上已经实现了多样化,但是在其综合运用上仍需要改进;在培训内容上,我国采用以职业道德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主要内容,实现了培训内容的丰富化,但内容的科学性仍需要论证。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

农村教师培训是我国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中小学教师。”这是近两届国家领导人一直强调的教育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内容丰富化,但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总结已有的成就和问题,对于把握教师培训的趋势,提升培训效率,促进教育均衡意义重大。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主体多元化及其合理性

过去,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现象比较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体单一化。各个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以及指导思想的偏差往往选择将自己学校的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培训主体的单一化使得“按需培养”很难实现,不能解决教师培养的针对性问题,就不能保证教师的培养与其自身的发展相一致。为了解决培训主体单一化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多元化的培训主体,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与不同培训主体的交流与学习,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培训主体之国家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1](P5~6)“国培计划”是我国教师培训机制的一大创新,改变了以往培训主体单一的弊端。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P14~15)

但是,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师培训选拔方面:如何实现公平、公正以及公开;以什么标准来选拔教师进行培训;选择教师的比例又占多少,这些都是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培训质量方面:农村教师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但只有极少数教师有机会享受有限的高层次培训,县区一级培训质量严重滑坡。

(二)培训主体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随着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优良师资的关键所在。而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教育培训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设置,大体上可以分成市级、区级和校级培训三个梯度。培训机构的类型也越来越多,网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等不断涌现。[3](P6~7)

为了使培训的效果更加明显,使受训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更快,我国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了在培训之前对被培训者进行有关培训的需求调查,从而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充分发挥了因材施教理念的作用。培训教师根据被培训者的需求,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经验,将所讲内容与受训者的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素养的发展。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受训者将所学知识变为所用,解决了教师培养针对性问题,实现了“按需培养”,实现了以教师发展带动学校发展的目标,保证了教师的培养与其自身的发展相一致。

众所周知,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保证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等问题,是教师继续教育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将着力点放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需求为动力、以实践为载体、以专业发展为主旨的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上。[4](P8~9)但是,如何保证根据社会发展、知识需要更新培训理念;如何才能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怎样才能保证培训教师队伍都具有高水平的素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加以完善。

(三)培训主体之学校

所谓的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指导下,由中小学校长组织领导,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的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5](P94~95)校本培训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能够弥补院校培训的不足,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实际需求问题。而校本培训的特点在于理论和信息含量的优势,它以中小学为主阵地开展培训,这种培训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的好办法,也是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动性,使教师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好途径。

校本培训依然存在可改进空间。这一培训主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如缓解工学矛盾、经费短缺等问题。但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校本培训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怎样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怎样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多久开展一次校本培训,这些都是校本培训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校本培训才能更加完善。

(四)培训主体之专家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其自身情况及受训教师的需求,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指导。这些优秀的专家学者通常是教育领域中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

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座,拓展了受训教师的视野,改变了以往培养中的一种相对封闭的思想和学术交往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思想和交流条件。邀请优秀专家学者的目的在于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使受训教师积极模仿。根据优秀学者的经验以及自身体会,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创设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套方法,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提高修养。

以优秀专家学者为培训主体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的创新之处。虽然发挥了优秀专家学者的榜样力量,拓展了受训教师的视野,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如,除了教育领域,还应该邀请哪些领域的专家学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指导的时间多久;进行讲座的次数是多少,这些都需要我们考虑、反思。一次的指导往往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只有常交流、多指导,选择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综合指导,吸收各领域的精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培训主体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但仍有可以改进、完善的空间,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培训主体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法多样化及其实效性

过去,我国农村由于教育的落后,导致教师培训机制的培训方法单一,但对于教师的培训,理论的传授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 他们更需要把新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鉴于此,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采用了多样化的培训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反思式教学、对话和研讨、行动研究、案例教学、写作体验、参与式以及远程教学。

反思式教学是在教师培训中,引导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对各种观念、资料、现象、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并进行优劣的比较抉择,或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而不是简单的接受。[6](P125)其优点在于,可以促使受训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回忆、反省,从而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扩延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受训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

对话和研讨是要求培训教师把将要传授的信息转变为通过对话、研讨的方式,让受训教师用理论知识对自己已有的认识和实践做对照分析和评价。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与同行们一起对教学录像进行讨论、说课、说思想。在讨论中,所有的受训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讨论可以使教师之间产生相互有益的启发。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让受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好地运用知识。其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受训教师把之前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新信息的具体情景结合起来,形成问题,然后找到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种与行为有关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

所谓案例是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对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材料。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案例教学,受训教师能获得更直观的教学经验。

写作经验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写作是写日志,让受训教师对日常事件进行深刻反思;第二种写作是受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个案研究;第三种写作是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写作,使学习内容和实践经验建立联系,以提高反思的能力,促进并反映受训教师的哲学观念的改变。

所谓参与式是指受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基于问题和基于课题的学习都是参与式培训模式。[7](P21~22)其优点在于每个受训教师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互动、合作,在做中学,使每个受训教师都成为探究与反思的实践者。

远程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远距离的培训方式,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不离开工作岗位、减少培训交通经费等情况下,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改变过去单纯注重教师讲授,学员被动接受的培训方法,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以上这七种培训方法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的创新,虽然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并不代表这些方法没有局限。如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的基础,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法;怎样才能使这些方法的使用达到最优化,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只有在适合的条件下选对了方法,才能发挥这些方法的优势。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化及其科学性

过去,培训内容的单一导致培训的效果微乎其微,没有到达预期效果。就像一些老师所言:“这样的培训参加不参加一个样,参加的结果也只能是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学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现了培训内容的丰富化,如:职业道德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等培训内容。虽然培训内容丰富化,但对其科学性还有一定质疑。

职业道德培养的目的在于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必备素质。现在,部分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较差,这些问题急需改善。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在一直强调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成败。高水平的教学应当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单纯的知识传授很难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该培训内容的优势在于培养受训教师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风度和气质。人文素质的提高,必将增强教师对教学效果、教学感染力的发挥以及所教知识的流畅表达,与此同时,也必将增强受训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程度。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虽然实现了培训内容的丰富化,使每个培训内容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但总体来说还存在局限性,其科学性还需要考虑。如,如何针对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体系化;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征求了广大教师的意见;面对素质不一的受训教师,如何更好地讲授这些培训内容。这些问题急需改善和提高,只有建立体系化的培训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各自优势。

总体来说,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及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事实上,其仍然存在不足,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研讨。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尽管在“系统思考,整体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已经把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继续整合各种培训资源,调动一切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力量,进而逐步完善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

[1]韩肖艳.“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短训项目有效性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黄云平.“国培计划”与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许峥嵘.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4]彭丽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5]傅玉蓉.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6]崔桂花.浅谈反思式教学[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

[7]黄莉.中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实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彭 琳)

王艳萍(1966-),女,辽宁凌海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初中研训部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师培训和中学生物教学;刘 威(1990-),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法学;刘 旭(1991-),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法学。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多元培训机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12CA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5-05-11

G40

A

猜你喜欢
校本主体培训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