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妍斌
激发点拨拓展
■文/卞妍斌
作为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能力极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思维要求、促进和检验的条件上,是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持久改进的直接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全,尤其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点拨和拓展学生思维。
相比初高中学生,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小学阶段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各科教师就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如此,必须通过多种环境、手段、方法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对于逻辑思维的教学存在着普遍忽略现象,对知识的讲解虽然面面俱到,但知识之间的逻辑贯穿性却较弱,难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及知识的全面理解。而思维能力训练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及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1.通过民主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对学生来说,民主和谐的环境是其学习的重要保障。
如在教学《九色鹿》时,教师可在课前与学生探讨喜爱的动画片,通过学生讨论引出《九色鹿》,告诉学生这部动画片是由课文改编的,当学生要求时,教师可顺势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九色鹿》的视频,将课文内容与视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九色鹿的善良勇敢及被救者的忘恩负义有更深的感触,从而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通过点拨揣摩书本细节,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思维的深刻性与严密性作为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思维训练必须重视的内容。在思维发展阶段,只有经过思维的深刻性与严密性,才是成熟的思维。而严密与深刻的思维,离不开对细节的观察与体会。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开始明白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围绕问题的解答过程却往往不够深刻,也不够重视细节,导致学生思考欠缺深度,通常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对学生思维的成熟性培养还远远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细节,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严密性进行培养,使学生通过思考对文章内涵理解更加深刻。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教学,虽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但教师还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列举文中父爱子、子爱父的体现,促进学生思维严密性。
3.通过对比设疑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中,发散性思维训练是重要内容。思维越广,基础知识学习将会越发扎实。思维发散有时与想象类似,但又不同于想象。发散思维是立足于有理有据基础之上的,学生思维的发散必须合情合理,不能完全离开教材,缺乏着陆土壤的发散思维等同于凭空想象,无法落到实处,并非真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比设疑和拓展练习,实现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如在教学《狼和鹿》一课时,教师可在教学之初展开对比设疑,让学生发表对狼与鹿的各自印象,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印象去学习课文,引发学生自觉质疑: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了呢?同时通过森林和鹿群一百多年间的变化对比,立足课本所学,引导学生切实体会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在学习的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围绕课文讨论如何才能使森林恢复生机,通过这类开放性问题的延伸拓展来增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教师加强重视,通过激发、点拨与拓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实效性,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应用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珊瑚小学
编辑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