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梅
根据近几年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始终都是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但是,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却鲜少有人问津,对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特别是面临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教育体制变革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重要,心理健康关系到了高校教师其他素质的得以完善和提高。特别是,最近据有关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山大学的谷德近教师在家里跳楼自杀,年仅37岁;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杀身亡等等,一系列高校教师自杀的可怕的事件发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只是关系到教学的态度、行为和观念,最主要的是作为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重任的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将会受到很大的波及,这样以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高校教育的问题,甚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1.数据分析。为了调查高校教师健康情况的研究,笔者在国内的几所知名的高校中进行了调查活动。
通过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显示:在所调研的高校教师中,有78.9%的教师觉得现在的生活工作状况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49.2%的高校教师有更换工作的想法。而在调查中,有70.3%的高校教师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与其他年龄段相比,31至40岁的高校教师的压力感受最大。在被调查的高校教师中有69.55%认为现在所处的压力较大,20.8%的高校教师认为压力一般。而在31至40岁这个年龄段中,有37%为高校的骨干教师。31至40岁这个年龄段的高校教师中,基本都面临着家庭负担和晋升学历、提升职称的竞争等很多问题。他们既要进行科研、学科建设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有很多教师还需要担任管理工作。
2.原因分析。高校教师作为中国的精英群体,对自己都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普遍希望自己的社会影响能够最大化,具有强烈的实现抱负和施展才能的需要,希望能够在高校中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由于受到了很多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师这样具有发展性的愿望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
自从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换,社会的转型使得很多原来的价值观念都纷纷被打破,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新观念和思想不断产生,这些大的转型和变换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出现了巨大的震荡,心中产生的困扰迷惑逐渐增加。
而且,导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还有就是高校教学的体制改革与高校教学科研的要求和现代科技和技术大不断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与信息网络不断普及等等,都造成教师的作用和权威性被逐渐弱化。特别是千百年来,教师的地位一直是受到社会尊重而崇高的,一旦地位受到了动摇,对于教师本身的理想主义、自我价值的体现都受到了动摇,这样高校教师的心灵就很容易受到打击,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高校教师职业劳动比较复杂,既包含体力劳动又涵盖脑力劳动,这是与其他职业的劳动是不同的。但是,高校教师的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辛辛苦苦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生活一直被冠以“清贫”的美名。飞速增长的物价同高校教师本身微薄的工资本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即使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现实中不断改变的观念、过高的消费都与高校教师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形成了巨大的差异。高校教师长期的职业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各种神经方面、生理方面等的疾病,而且会造成自己的职业角色冲突、职业不适应等。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高校教师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对生活产生焦虑、心情浮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关系到高校教师本身的工作能力,最主要的是会对高校教育中的主体——大学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不健康发展。
通过笔者几年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总结了几条有效化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仅供参考。
1.教师自身方面。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处理周围的事情。让自己与社会想融合,增加自己的理解和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同事、朋友、家人要怀有宽厚、感恩的胸怀,多与同事、领导真诚交流沟通,构建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高校教师要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对自己实施有效的解压措施。高校教师除了在专业上提升自己的储备之外,还需要多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持心理平衡,如何减压,如何定位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国内外对心理压力消除的有效方法研究,总结起来适于高校教师可行办法的主要有:
(1)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搭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等。
(2)时间管理技巧:避免工作的过量,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让学习、工作、生活变得更加有效率。
(3)放松训练:利用自己的各种爱好、活动、运动调解紧张情绪,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对于放松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4)反思:高校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情绪,这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方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5)认知重建策略:高校教师可以调整好心态,找出心理压力的来源,正确对待心理压力,并进行一定的调整。
高校教师通过以上的方法的运用以及自身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乐观对待人生。
2.高校方面。高校方面应该为教师创造出良好健康的工作环境。高校要了解到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多增加教师学习的机会。高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同工同酬,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感。高校方面经常性组织与教师的谈心互动活动,多与教师联系沟通,关注教师的思想状况,关注教师的困难,并帮助解决,以减少高校教师的生活压力。高校中应为教师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走出心理压力的阴影,避免心理不健康情况的发生。
3.社会方面。社会各界要支持、配合、关注起高校教师的工作,真正能注意到高校教师生活和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解决,以减轻高校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负担。全社会要努力营造出尊重教师劳动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高校教师行业的自豪感,尽量降低教师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增加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态度。有关部门还有较强实施各种有效的改革策略,提高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实行对高校教师同工同酬的人事制度,真正体现出高校教师劳动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浅薄分析,希望能够唤起高校教师本身、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发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多有益、有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