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力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们强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性,就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的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生活方面的内涵,适当作出一些变形的处理,能够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并且贴近生活。从而能够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材的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精良的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所以,要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需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化”在这里是指一个过程,一个数学教学沿着密切联系生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也指一种关系,即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都要体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小学数学生活化”就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并按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按照数学教学原理组织的比较具有教学性的一种活动,且能够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核心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其内涵有如下几点:
1.在目标指向上,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达成,还主要指向: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能够解决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深刻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足够的发展。
2.在内容上,主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内容,但在组织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再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要注重开发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丰富学习材料。
3.在方法上,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将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1.教学目标生活化。小学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成长中的儿童,为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作准备。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在校外的职业上与私人生活中必须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可使用或可利用的能力,如果缺少这些能力,“普通”的生活就会受到限制。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发展作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科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越来越显而易见。“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的为人类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已然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应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它能够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等。例如现在互联网比较常用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能够获取很多服务于生活的信息;例如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大家发起的微信投票并出示票选结果;这些都是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无处不在。认识到数学是一种人类宝贵文化,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等都是是现代文明非常重要得组成部分。
第二,训练数学思维能力的生活化。要练习实际生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的素材选取也要生活化从而运用于学生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预约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记录,把身边的事物与生活练联系,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小结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长此以往的训练,数学必定会深深的融入学生生活。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完全没有了产生于发展的痕迹。把这样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他们很难找到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成了空谈。
第一,教学内容的来源。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实现数学的课程目标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最基本的素材,教材能够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的线索、基本的内容和主要的数学学习机会。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自然、社会、学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新课标下编写的新教材已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科书承担着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它理所当然应成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如,一天妈妈买了三杯牛奶,爸爸喝了一瓶的4/8,妈妈喝了一瓶的3/6,儿子喝了一瓶的1/2,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三人谁喝的多?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作为对教科书的有效补充是有必要的。来源于数学史实。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于发展首先来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如:介绍数的来源、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等。
第二,教学内容的策略。(1)选择。以数学教科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我们不能一切都按照书上的来,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2)重组。重组是指突破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3)改编。改编是指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写。(4)开发。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事实上,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因此,我们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数学学习资源。(5)生成。教学资源不是生硬不变的,它是有生命力的。造我们使用数学材料的时候,往往会生成出许多出乎我们意料的、新的、优异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要多一个心眼,用好随机生成的新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学习内容应当具备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生活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使他们得到一次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体验。如学习“三角行的面积”时,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说说他们的面积可以怎样算。例如每位同学都会系的红领巾,做这样一条红领巾大搞需要用多少布料,给全班同学做红领巾大概最少需要多少布料。其次,要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加强学习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数学经验背景。如在高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在网络上或报刊上收集我国2013年和2014年国民生产的有关数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组内同学共同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这样学生在亲自采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能亲切感受到数学学习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
3.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能够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运用生活化语言数学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对于通一堂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会生成不同的课堂效果。这便取决于教师运用语言的方式与能力。小学胜过的数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一定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借助的情境越接近生活越形象,越形象学生就越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呀藕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形象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对语言进行加工。例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时候,为了怕学生混淆两者,我在课堂中会说,体积和容积呢是一对亲兄弟,而且长得很像,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把二者区分开。简单的一个情景创设让学生对这对“兄弟”充满好奇,而且非常有兴致要把它们区分开。因此这些的的学习过程非常的轻松愉快,仅仅因为一句很生活化的语言。
第二,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爱做游戏是小孩的天性。游戏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体验来参与学习。能够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学习,不知不觉掌握所学内容。比如我们在做口算题汇报的时候会经常以“排火车”的方式进行。又如在学习约分的时候,让学生同桌两人,拿着数字卡片“出牌”一为同学处分子,另一位同学出分母,组成分数后两人pk,看哪位同学约分的又对又快,学生越玩越兴奋,竞争意识驱动下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提升了。学生通过同桌合作,能够很高效的完成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发展了合作能力,这一能力在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
4.数学作业生活化。
第一,表现类的作业。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回家与父母沟通,可以当家长的小老师,讲一讲今天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货。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必将有更好的反馈,从而增强孩子数学学习的信心,也能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此方法最大的有点是学科不限,各年级通用。
第二,操作类的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收集有关数学的一些实际例子。如,学生学习了“体积的计算”后,可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文具盒或其他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第三,创造类的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性游戏,如“怎样比较两个杯子的容积”这一类作业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把生活问题用数学方式来解决,促进学生发展,让数学因生活而更美好,让生活因数学而更得以发展。
[1]施伟.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J].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2.
[2]孔企平.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数学[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