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翁少静
『翠竹文化』指导德育实践
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翁少静
竹有着妙不可言的感化魅力,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翠竹文化”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我校提出“竹品德育”理念:竹有不畏逆境、经风不折、遇霜不败、挺拔正直的品格。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以“竹品育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顺境和逆境,增强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的能力,并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谦逊、文雅、奉献等美好品格,从而培养出品行端正、进取有为的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竹品德育”理念,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又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环境”是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促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我校以“翠竹文化”为主题,打造“竹韵校园”,凸显“翠竹”这一主体元素,营造优美、雅致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在绿竹猗猗、生机勃勃的环境中,散发独特韵味,使师生浸润其中,涤荡心灵,陶冶情操。
绿翠小学校园处处跃动着绿色意象和生命韵律,“翠竹文化”随处可感、可观:正对校门的教学楼墙壁上,“虚心有节,我本如竹”校训赫然入目,寄托了学校对于学生的殷切厚望——如同竹苗成长一样,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扎稳根基,凝聚能量,直至长成俊逸秀美之竹,实现人生价值。
漫步于竹径通幽的绿翠校园里,顿感心旷神怡:丝竹悠悠,竹舞欢动;画廊泼彩,翰墨飘香;诗词曲赋,竹韵流淌。学校以竹为载体,把竹之谦、竹之坚、竹之青、竹之韧等励志元素,注入学校的建筑景观之中:教学大楼命名为“谦竹楼”;操场命名为“坚竹操场”;校园广场命名为“青竹广场”;一楼走廊命名为“韧竹廊”,走廊内展示数十种名贵奇特的竹图片,激发着师生对“知竹常乐”的兴致。“修竹园”是体现学校“翠竹文化”特色的一道风景线,相依相傍的竹子,假山流水,竹椅竹篱笆,错落有致,营造出“修竹映岸垂,来风异夹池”的意境。学校还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一个“采竹展厅”,当中分“竹情乡土”“竹缘流长”“竹影斑驳”“竹艺欣赏”等四大主题,让孩子们通过布置展厅,观赏展览,亲历其境感受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生命力。
此外,我校还以竹命名的中队名称、以竹简样式设计各种指示牌、班牌,竹书架、竹盆景、竹纸篓等体现各具特色的班级竹文化。师生沐浴在竹的意蕴之中,体会着读书学习的快乐。每学期学校还开展“丰竹班级”、“劲竹学生”、“成竹教师”评比活动,推进学校“翠竹文化”特色发展,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科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开启学生智能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他认为道德教育内容应该寓于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之中,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自从我校启动“翠竹文化”校园特色创建活动以来,学校倡导将“翠竹文化”融入各门学科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科和教材与竹文化的契合点,从竹的形、色、质、理、格等方面,探讨翠竹文化与德育的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与竹相关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竹品塑人,积极打造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翠竹文化”特色。
如语文科,师资实力较为雄厚,教师们在浩瀚的文学宝库中搜集整理古今文人咏竹的诗词和对联,编写校本教材《心领神会听竹声》,带领学生诵读和鉴赏竹诗竹词,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让经典润泽学生的心灵,为生命成长打下青翠亮泽的精神底色。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实施德育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形有机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真正发挥出来,德育才能开展得实效、高效。因此德育应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真实体验、自主领悟,才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最后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我校以“翠竹文化”为出发点,以活动体验为突破点,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活动体系,提倡个人体验和德育活动实效并重。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清新怡人的“翠竹文化”气息中接受熏陶;使学生在与人交往、接触自然、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培养交际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罗 峰